天天看點

張廷玉的為官之道一:九王奪嫡事件中心唯一的明白人

康熙年邁體衰,權相于嗣問題難以定奪。皇室蠢蠢欲動,野心勃勃的諸王黨羽陰謀重重,皇儲之位旌旗熫熫。九王奪嫡的暗潮洶湧,龍争虎鬥的驚濤駭浪,直逼紫禁城的宮牆鐵門。朝野上下莫不揣測僥幸,在這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唯有這位清廷首輔張廷玉獨冷眼旁觀...他憑着冷靜沉着的頭腦和敏銳的政治嗅覺,主掌大局運籌帷幄,最終引導康熙以雷霆手段鎮壓了争儲阋牆的内亂。張廷玉是如何在狂風驟雨般的九王奪嫡事件中遊刃有餘?他又是如何化解了危機的關鍵時刻?

一、亂局漸起:太子調兵手谕引發疑雲

盛世繁華無疆,朝野安逸無虞,乃是多年基業長治久安的顯赫碩果。然而,偌大皇陵未雨綢缪豈是輕易之事?随着康熙皇帝年事漸高,朝野文武對于儲位嗣承之事日漸焦慮不安。

當朝儲君年富力強,處在青春大好之年。但儲君自幼養尊處優,嗜好遊樂博奕,久而久之日益放蕩不羁,驕奢淫逸不可收拾。朝野文武對儲君豔冶風流、遊手好閑的舉止頗有微詞,視其為未來皇儲實在令人憂心忡忡。

于是,權相大臣中開始暗自籌謀,暗渡陳倉有意為其他皇子奪得嗣儲之位。九王黨羽蠢蠢欲動,操縱朝野文武引發阻撓儲君繼位承襲。甚至到了煽風點火、阻撓朝政的地步。朝野文武上上下下都被蠱惑人心,對皇儲地位存疑。

其間,更有别有用心之人在朝野流傳一紙"太子調兵手谕",謂儲君做出了奪權大逆不道的舉動,引發天下震驚。便是張廷玉首輔亦聽聞此事,不由得愁眉深鎖,憂心國家将陷入一場腥風血雨的内亂。

二、陰謀重重:黨羽蠢蠢欲動阻撓儲位承襲

張廷玉的為官之道一:九王奪嫡事件中心唯一的明白人

太子之位岌岌可危,熙熙攘攘的朝野上下無不窺視這塊肥肉。以儲君驕奢淫逸、昏庸無能為由,黨羽之人開始蠢蠢欲動,阻撓其繼承皇儲之位。

首先,自儲君年少時便受寵眷,深陷驕奢淫逸的泥沼。宮人太監唯恐得罪,百般迎合,再無人規勸析之。儲君驕縱已極,一味尋歡作樂,無心深鑽經綸。及至年長,性情固步自封,早已習慣了這等身份地位。

其次,外戚幹政愈演愈烈,朝政大權日漸旁落。儲君幼年喪母,嫔妃小人趁虛而入,百般驅使手非。廟堂之上權貴叢生,皇儲之位不堪其擾。儲君一味逸樂不修邊幅,深受外戚影響,乃是當世之禍。

再者,宮外陰謀暗算紛至沓來。黨羽之人暗中生事,意圖擾亂軍心。時有瘋狂造謠,令儲位傳承陷入重重阻力。有識之士對目前局勢深感憂慮,暗自籌謀對策。

儲君繼承皇儲之位,确有諸多不利因素。阻力重重,似乎已然注定了其将被權臣外戚所取而代之。然而,皇儲之争關乎社稷江河,非同小可。一旦爆發内亂,朝野将有失有守。故而張廷玉首輔愁眉苦思,如何以權謀化解如此棘手困境...

三、沉着應對:張廷玉識穿陰謀力保大局穩定

朝野陰雲密布,暗流洶湧,張廷玉首輔深知禍亂臨頭。一旦爆發内亂,朝綱擾攘,社稷将不保。故而張公不得不運籌帷幄,以權謀化解棘手局勢。

首先,當肖國興暗遞"太子調兵手谕"奏折之時,張廷玉英明過人,識穿其中陰謀。時當九王暗助一臂之力,企圖誣陷太子,朝野危在旦夕。張公當機立斷,拿着奏折于明火焚毀,斷然道"臣并不知曉此事"。一舉手為之平反,避免禍亂擴大蔓延。

繼而,康熙近鄉情怯,因過于震驚而暈厥。場面一度陷入混亂,張公沉着冷靜,立即安頓軍心,喚來太醫調治。及康熙恢複意識,張公懇切相勸,一語驚醒夢中人。儲君調兵手谕極有可能系黨羽僞造,其目的是要挾康熙、扳倒太子、同時助其他皇子奪嫡。一旦如此,社稷将不保,根基亦将崩塌。

張廷玉的為官之道一:九王奪嫡事件中心唯一的明白人

張公見機立斷,說動康熙暫緩問罪查辦,以免朝野震蕩,引發更大動亂。後兩人反複籌商,遂将牽連黨羽盡數收押,絕其後患。儲君亦被軟禁,以作日後收拾餘威之用。如此一舉,便将朝野陰謀撲朔迷離一鍋端。

功不可沒,張公英明神武,一力承當大局穩定之重任。面對九王奪嫡之亂,張公掌舵領航,有驚無險,遊刃有餘。冷靜應對、識穿破綻、機警決策,乃張公出色政治手腕的真實寫照。正所謂"世無英雄,豎子成名",張公一介草民,終于成就不世英雄。

四、雷霆手段:康熙護儲出手狠辣懲戒陰謀黨羽

亂局暫平,餘威未絕。為免後患,康熙遂聽從張廷玉建議,祭出雷霆手段嚴懲黨羽陰謀分子,以彰顯護儲決心。

首先,太子暫時遭軟禁,憧憧兀兀不知所措。康熙旨意,令禦史大夫嚴加盤查,将儲君一幹私通宦官盡數捕拿,究其嫌疑。不少朝野大員亦牽連其中,同命入獄将受重刑,皆為黨羽陰謀之徒,罪不容誅。

繼而,跻身八旗權貴的魁梧武将們受到更加嚴厲的懲處。康熙一紙軍令,派出欽差大臣剿殺所有黨羽武官,懲戒之手鐵腕無情,斬草除根。由此便開創了"倭寇之亂"這一腥風血雨的宮廷政變。

最為駭人者,有十數個皇子被活活淩遲處死。皇子龍子龍孫,竟也難逃懲戒。查實伏誅有陰謀相與奪嫡,皆是膺懲之罪。康熙為護儲堅持到底,絕不手軟留情。血雨腥風,慘不堪言,皇家傾陷,禮崩樂壞。

即便如此,康熙仍未生怯。黨羽餘黨陰謀餘孽,猶不忍放縱。紛至沓來的捕人入獄、滿門抄斬的淩厲手腕,令朝野震恐無比。一番骁勇狠辣的懲戒之後,再無人敢有異心居心。

這雷霆手腕,顯示康熙護儲決心昭然若揭。惟手足相殘、血流成河之代價才終于化解内亂,懲戒陰謀。康熙獨尊兒子太子,從未動搖分毫,待來日太子登基亦将萬衆臣服。隻是,慘烈的一幕再度埋下宮阙陰謀的禍根...

張廷玉的為官之道一:九王奪嫡事件中心唯一的明白人

五、護儲有因:儲君有為平定朝綱專制終成正果

慘烈駭人的倭寇之亂事後,皇家幾近傾覆。朝野惶惶,國力大傷。然而,康熙依舊孤注一擲獨尊太子,背後自有深思熟慮。

時人評說,太子淫佚昏庸自幼有之。常與太監宦官寵嫔縱欲沉湎,乃皇家弊病無端生理。然而康熙實則深知太子才識過人,方正胸懷大志理當受業。

太子幼年失怙恃,被寵壞偏于淫佚是有因由。然到中年後,方才漸漸除舊迎新、收拾餘威。不久,太子便能振作自新、改過自新。太子儉樸力行,砥砺破砺于為政之道。四方得以漸趨安甯,江山社稷終能穩固。

朝中陰謀終少不免,然太子深明大義。終能洞徹黨羽僞造手谕的陰謀詭計,與康熙親自勘破。倭亂事後,太子亦時時慰問關懷父皇憂患。此等人品操守,實不是尋常之輩所能及。

時年已高,康熙自知大限将至。護儲一事,自然别無選擇。豈能讓後嗣穩固,祖宗基業斷送于陰謀奸黨之手?朝野治亂系于一身,太子乃是順理成章的唯一選擇。縱存陰謀疑慮,終歸一時之杞憂耳。

于是乎,太子多番證明其為人、護國護家之心,康熙親眼所見自無疑慮。大權在握的太子,憑恩威專政無恙,獨尊專制遂成定局。歸根結底,衆生禍亂自有其因由。太子為世所不容,方有家夷人亡之慘劇上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