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選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援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适的閱讀體驗。

文丨博恩話史

編輯丨博恩話史

1928年,張學良和楊宇霆的合影,捕捉到了兩位軍事人物的瞬間,那時的張學良風華正茂,而楊宇霆則正值壯年。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兩人并不親近,反而有種淡淡的疏離感,他們作為奉系的兩大山頭,關系十分微妙。

為什麼楊宇霆會與張學良貌合神離呢?兩人的命運又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奉系内鬥

1928年春天,國民革命軍正在進行北伐,目的是統一中國,結束軍閥割據的局面,奉軍作為張作霖上司下的重要軍閥勢力,成為了北伐的重要目标。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6月4日,張作霖從北京傳回老巢,專列在途中被日本人炸毀,他受了緻命傷,最終不治身亡。

張作霖的遇害引起了奉系内部的巨大震動,他們内部本就充滿了複雜的派系鬥争,張作霖的死讓這些鬥争愈演愈烈。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張學良繼任成為奉系的上司者,但由于年紀輕,經驗不足,他的地位并不穩固。

楊宇霆作為奉系的元老之一,對張學良毫不掩飾他的輕視。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楊宇霆是張作霖時期的重要幕僚,曾在奉系軍隊中具有極高的威望和影響力。

他認為自己有資格主導奉系的未來發展,是以對張學良的上司能力不以為然,在言辭上對少帥有所批評,在實際行動中也表現出對權威的挑戰。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而且楊宇霆與奉系的另一位大佬常蔭槐關系很好,兩人結成政治同盟,對張學良的統治構成了嚴重威脅。

楊宇霆與張學良的沖突在“東北易幟”問題上越發尖銳。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張學良認為,東北易幟是實作國家統一的重要一步,是大勢所趨。

通過與南京政府合作,可以借助中央的力量推動東北的發展和現代化,同時也有助于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而楊宇霆則認為,張學良此舉是向蔣介石妥協,放棄了東北的自主權,損害了奉系的根本利益,他強烈反對。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然而,在張學良的一力推動下,奉系接受了蔣介石的條件,成為國民政府的一部分。

楊宇霆對此萬分生氣,在張學良的就職典禮上憤然離席,使得本該隆重的儀式蒙上了一層陰影。

與此同時,日本特工設法将一些僞造的情報傳遞給張學良,其中包括一些“楊宇霆與日本人密謀篡權”的具體細節,意圖挑起張學良與楊宇霆的内鬥。

楊常事件

1929年1月7日,楊宇霆在沈陽為其父親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祝壽宴會,場面極其豪華,門前車水馬龍,盛況空前,街道擠滿了華麗的汽車和熙攘的人群。

張學良親往道賀,本應成為全場的焦點,楊宇霆卻并未給予張學良特殊的尊重,這種冷淡的态度讓張學良心中更加不滿。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宴會過程中,楊宇霆在席間高談闊論,頻頻與賓客互動,顯露出強大的氣場和自信,張學良在一旁默默觀察這一切。

他意識到楊宇霆的影響力和野心已經對自己的統治構成了實質性的威脅,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自己的施政将受到嚴重幹擾。

1月10日,楊宇霆、常蔭槐逼宮張學良,以示威的方式向張學良施壓,試圖強迫他屈服于他們的意志。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面對楊、常二人的逼宮,張學良心中憤怒萬分,但表面上依舊保持冷靜,他以吃飯為借口,暫時穩住楊宇霆和常蔭槐,并借機籌劃反擊行動。

張學良回到家後,立即召集親信,讓他們迅速行動,采取果斷措施,除掉楊宇霆和常蔭槐,不給楊、常二人任何反應的時間。

晚上七點,楊宇霆和常蔭槐笑意盈盈的進入會議室,他們顯然沒有察覺到危險的臨近,仍然滿懷自信地等待與張學良的進一步談判。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在一個瞬間,張學良下達了動手指令,埋伏在周圍的士兵迅速沖入廳内,将楊宇霆和常蔭槐控制住。

在一片混亂中,楊宇霆和常蔭槐尚未明白發生了什麼,便被士兵們帶到大廳中央,張學良站在一旁,冷冷地注視着這一切,内心無比堅定。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随着張學良的一聲令下,士兵們迅速執行了處決指令,槍聲響起,會議室内瞬間彌漫着濃烈的血腥氣息,楊宇霆和常蔭槐的屍體倒在地上,結束了他們短暫而激烈的一生。

最後的合照

楊宇霆在被處決之前,有意減少與張學良的同框次數,他們的最後一張合照拍攝于1928年,是他生命中最後的影像之一。

那天,他們一同視察軍營,這本應是一次平常的軍事視察,但在曆史的長河中卻成為了兩人關系徹底決裂的見證。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張學良和楊宇霆都身着軍裝,顯得格外威嚴。

然而,細看之下,二人之間卻顯露出明顯的隔閡。

張學良站在一側,目光堅定而冷靜,似乎在思索着什麼,而楊宇霆則在另一側,表情嚴肅,雙眼透露出一絲隐忍的不滿。

雖然表面上他們依然保持着上司與部下的關系,但從身體語言和神态中可以看出,兩人之間的裂痕已經無法彌合。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根據當時在場的人回憶,張學良時而與士兵們交談,時而觀察部隊的訓練情況,他的一舉一動都顯得沉着冷靜,似乎對楊宇霆的存在視而不見。

而楊宇霆則明顯地與張學良保持了一定距離,時不時用犀利的目光掃視着張學良,暗藏心中的謀算。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當時的兩人正處于極度緊張的權力鬥争中,這種鬥争不僅涉及個人恩怨,更關乎奉軍的未來走向和東北的政治命運。

權力這種東西是無法分享的,尤其是在奉系内部這樣一個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無法退讓,因為任何一方的妥協都意味着權力的失去和政治生命的終結。

1928年,一張楊宇霆被槍決前和張學良的合影,站姿盡顯貌合神離

最終,張學良先下手為強,處決了楊宇霆,随後肅清内部異己,成為東北的實際掌權者。

可是僅僅兩年後,張學良就拱手讓出了東北,昔日的榮譽被戰火和失敗掩埋,不知道他會不會後悔,如果當時與楊宇霆保持合作,東北的命運是否會有所不同。

然而,曆史不容假設,張學良隻能在現實中繼續前行,我們也隻能從曆史中銘記和反思教訓。#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參考資料:

沈陽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編,沈陽市志 17 人物,沈陽出版社,2000.04,第44頁

1928年,張學良和楊宇霆的最後一張合影 網易 2023-08-28

張學良傳奇一生經典鏡頭 .新華網 [引用日期2014-01-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