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泰國都是大陸遊客前往東南亞旅遊的首選,每年都能迎來1000多萬客流量。
然而近幾年來,泰國物美價廉的熱帶水果在大陸忽然“失寵”,出現了積壓腐爛的情況。
這到底什麼情況?原來,一切都是因為水果攤上那句醒目的中文智語……
本文文末附有可靠信源,部分細節有潤色,請謹慎閱讀!
引起公憤的中文智語
在一衆東南亞國家中,泰國的水果産業之興旺無人不知,它出産的山竹、榴蓮等水果更是大陸遊客的最優選。國人每逢赴泰,總得帶一些水果回去,這使得泰國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潤。
那麼,為什麼近幾年泰國水果會被大陸打入“冷宮”呢?原來中國遊客發現,很多泰國的水果攤位上都有明确的中文智語。智語内容雖長短不同,但讀來仍讓中國人感到不太舒服。
“水果不能按,按了就得買。”
用中文寫智語已經足夠突兀,若再強調“按了就得買”,聽起來多少就有點強買強賣的意圖了。按水果會影響其賣相,商家的顧慮可以了解,但這麼刻意的單拎出來講是什麼意思?
在很多中國遊客看來,泰國人這話就等于變相“威脅”,隻要碰了水果你不買也得花錢帶走。但凡他們寫智語時附上英語或泰語,中國人看了也不會感到被歧視,有種被故意針對的感覺。
可泰國的水果商販并不覺得錯在自身,他們認為,為了檢驗水果成熟而選擇按壓是極不合理的。這種做法很容易導緻水果的品相變差,進而影響水果銷量,讓水果商販入不敷出。
乍一聽言之有理,不過就算泰國水果商販再怎麼辯解,這種“霸王條款”式的售賣方式終歸是不被中國遊客接受的。此事發生後,去泰國的中國遊客逐漸減少,水果出現了堆積的情況。
因為賣不出去,泰國商販的倉庫堆滿了滞銷的水果,好多因為封存太長都爛掉了。失去中國遊客這個龐大的消費者市場後,泰國水果産業“跌下神壇”,這不由得引發部分商販的擔憂。
據《華爾街日報》公布的資料顯示,2018年泰國出口的51.9萬噸榴蓮中,中國占比高達60%。但随着泰國榴蓮産量的提高,大陸對進口榴蓮也施加了新規,即農業規範GAP認證。
而泰國農業部的官員也曾坦言,随着中國不斷完善進口水果的檢查制度,泰國的水果商人的壓力将成倍增長。水果一旦被退回,其賣出價就會比市場價有所增長,這并不是一件好事。
最主要的問題在于,随着馬來西亞和越南陸續加大對華出口力度,泰國榴蓮将不再具備壟斷中國榴蓮市場的能力。在競争日趨激烈的前提下,泰國此舉可謂自斷後路,應當反思了。
“出國遊”熱度消退的背後
上世紀90年代,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吹遍中國,泰國便已經跻身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了。憑借優美宜人的自然環境和價格适中的熱帶水果,泰國成為大陸遊客的“出國遊聖地”。
水果可以說是泰國人發家緻富的“敲門磚”,尤其是那些泰國中部偏遠地區的果農,中國人對榴蓮的喜愛讓他們找到了賺錢的新門路。為此,這些果農不惜砍掉果樹,全部改種榴蓮。
然而不知是不是因為安逸太久,享受着中國所帶來的的經濟利潤的泰國人,這些年心态愈發飄飄然了。他們一面接受着中國遊客的好,一面又用中文智語“背刺”,如何不令人寒心?
來泰國旅遊的中國遊客,都是抱着誠心遊玩的心情來的,可泰國水果商販的霸道做法着實讓人難以接受。一句智語,讓中國遊客的購物體驗變糟糕,以後旅遊當然不會再考慮泰國。
“店大欺客”是行業大忌,泰國人終歸是為這場風波買了單,去那邊旅遊的中國人再也不像過去那般絡繹不絕了。而且,這兩年泰國發生的意外事件,也很難讓人相信其旅遊安全性。
泰國畢竟是東南亞國家,人口販賣、電詐賭博等灰色産業,在這裡的“熱度”并不比緬甸和菲律賓遜色。是以現在,更多的中國人不再熱衷于出國遊,而是将國内遊視作“新寵”。
從淄博燒烤到哈爾濱冰雪遊,各地文旅的“花式整活”,讓中國境内旅遊市場迎來暖春。而且随着大陸施行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來旅遊的外國遊客也增多了,誰還執着于出國呢?
俗語有雲“人不作死便不會死”,泰國商戶想靠中文智語讓中國遊客難堪,到頭來卻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泰國人若想終結水果爛滿倉的惡循環,不妨先檢討自身,轉變态度吧!
#文章首發挑戰賽#
參考資料
【1】新浪網《泰國一水果攤用中文标“不要按榴蓮按了就得買”》;https://news.sina.com.cn/s/2019-04-15/doc-ihvhiqax2913205.shtml
【2】觀察者網《泰國一水果攤用中文标“不要按壓榴蓮” 引發争議》;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9_04_15_497745.shtml
【3】中國僑網《泰國一水果攤用中文标“不要按壓榴蓮” 引發争議》;https://www.chinaqw.com/hqhr/2019/04-15/220350.shtml
【4】環球網《泰國一水果攤用中文标“不要按壓榴蓮” 引發争議》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KjM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