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崔颢這首《黃鶴樓》,千年無人敢仿,魯迅一氣之下仿一首,開篇就驚豔!

古今最難超越的詩,是哪一首?

崔颢的《黃鶴樓》一定高居榜首。

“詩仙”李白讀到《黃鶴樓》,也自認比不過,隻得遺憾“擱筆”。

崔颢去世1100多年後,魯迅仿寫了一首《黃鶴樓》,震驚世人!

不信,你來看。

剝崔颢黃鶴樓詩吊大學生

(1933年 魯迅)

闊人已騎文化去,此地空餘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複返,古城千載冷清清。

專車隊隊前門站,晦氣重重大學生。

日薄榆關何處抗,煙花場上沒人驚。

一共八句,細細讀來,幾乎全是大白話,讀者不禁要問:到底寫的是啥呢?

魯迅沒有一首詩是白寫的。

想要讀懂這首詩,一定要知道它的背景。

崔颢這首《黃鶴樓》,千年無人敢仿,魯迅一氣之下仿一首,開篇就驚豔!

1.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東北三省。

戰争的疑雲籠罩在中華大地上。

所有人都知道,侵略者的胃口隻會越來越大。

1933年元旦,日軍向山海關發起攻擊。

三天後,山海關陷落。

侵略者一步步逼近,華北危急,古城北京危急。

1月27日,國民政府釋出了電文:故宮古物即起運,北甯平漢兩路已奉令備車。

大敵目前,國民政府緊鑼密鼓地籌備文物搬遷。

危急時刻,保護民族文化遺産,刻不容緩。

幾乎是同一時間,國民政府又釋出了一條電文:大學生不得逃課逃考,不準提前放假,并将下一學期的學習安排上報。

此前,在山海關激戰之時,北平人惶恐不安,一些大學生有的逃考,有的放假,準備逃難,離開北平。

可國民政府的态度很明确:反對學生逃難,指令他們留在北平,專注學習。

當文物一箱一箱地裝好,一箱一箱地運到火車站,開始南遷之旅,而大學生們卻不得不留在北平。

允許文物南遷,卻不許大學生逃難,真是“重物”不“重人”。

許多人非常憤怒,魯迅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他寫下一篇雜文《崇實》,辛辣的指出了背後的真相。

魯迅先生說:事實常沒有字面好看。

如果要說古物,北平城比古物還在古,可為什麼,你們撇下北平城,單搬古物呢?

因為在失掉北平城後,古物可以随身帶着,随時可以變賣成錢。

而大學生是沒有市價的。

假如歐美市場上一個大學生值500美金。

那麼,大學生也一定會被裝到箱子裡,用專車和古物一同運出北平,放在外國銀行的保險櫃裡藏起來。

但是,大學生太多了,又沒有古價值,可惜呀!

在文章的結尾,魯迅先生寫下這首《剝崔颢黃鶴樓詩吊大學生》。

崔颢這首《黃鶴樓》,千年無人敢仿,魯迅一氣之下仿一首,開篇就驚豔!

2.

剝崔颢黃鶴樓詩吊大學生

(1933年 魯迅)

闊人已騎文化去,此地空餘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複返,古城千載冷清清。

專車隊隊前門站,晦氣重重大學生。

日薄榆關何處抗,煙花場上沒人驚。

标題用了一個“剝”字,即套用的意思。

從字句可知,魯迅先生套用了崔颢《黃鶴樓》格式寫下此詩。

有錢人運走了文物,隻留下這座文化城。

一個“騎”字,耐人尋味。

“騎”在文物上,暗喻了當權者對文化不尊重,隻是另有所圖。

文物運走了,文化一去不複返,千年古城被遺棄在此,冷冷清清。

火車站裡,運送文物的專車,一隊一隊的排列着,場面真大呀!

一旁的大學生們,望着遠去的文物,失落重重。

當日本人再次迫近山海關時,誰來抗敵呢?

當權者們在妓院、舞廳忙着,敵人來了,也無人在意。

魯迅的改詩,辛辣地諷刺了當權“闊人”屈服日寇、貪财不要民的醜惡面目。

大敵目前,當權者不思抵抗,準備放棄城池,臨前走,還要轉移走大量文物。

最可恨的是,将大學生生生撇下。

大學生逃難對不對呢?

在另一篇雜文《逃的辯護》中。

魯迅對于學生的出逃進行了剖析。

“九一八事變”後,全國學生奮起抗議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紛紛到南京請願。

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禁止學生請願。

後來,更是出動軍警,逮捕,甚至殺害請願的學生。

許多學生無辜枉死。

現在,日本人占領山海關,進逼華北。

有了之前的教訓,學生們不鬧了,他們選擇:大家走散,各自回家。

有的大學在戰區,學生們請求暫緩考期,提請放假離校,卻又不被允許。

大學生們選擇了逃難,當權者又不願意了,下令不讓他們逃難。

對此,魯迅非常憤怒,他用筆辛辣的諷刺,才有了《逃的辯護》,有了《崇實》,更是套用崔颢的詩,為逃難的大學生叫屈。

崔颢這首《黃鶴樓》,千年無人敢仿,魯迅一氣之下仿一首,開篇就驚豔!

3.

讀完這首詩,我想你終于明白,魯迅為什麼受人敬重?

他敢于揭穿當權者最醜陋的一面,不怕得罪人,也不惜身。

隻為公理正義。

1926年3月,“三·一八慘案”發生。4月,魯迅作《死地》《記念劉和珍君》抨擊段祺瑞政府屠殺學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難于山本醫院。

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29日,魯迅到處奔走,營救進步學生無果憤然辭職。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真真是魯迅的寫照。

毛主席也非常敬重魯迅。

1961年9月25日,是魯迅誕辰八十周年的紀念日。

為了紀念魯迅,毛主席寫下一組七絕詩:

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

其一

博大膽識鐵石堅,刀光劍影任翔旋。

龍華喋血不眠夜,猶制小詩賦管弦。

其二

鑒湖越台名士鄉, 憂忡為國痛斷腸。

劍南歌接秋風吟, 一例氤氲入詩囊。

他熱情地贊頌着魯迅。

魯迅是浙江紹興人,毛主席說,紹興是一個自古就出名人的地方。

您為了國家憂心忡忡,從陸遊的《劍南詩稿》、秋瑾的《秋風曲》,再到您的詩文,愛國的精神一脈相承,載入中國的詩歌史冊,如蘭草一樣勃發着高貴的清香。

毛主席褒贊魯迅的詩文,更佩服他一心為國的靈魂。

崔颢這首《黃鶴樓》,千年無人敢仿,魯迅一氣之下仿一首,開篇就驚豔!

詩人臧克家說:

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這正是魯迅寫照。

魯迅為什麼偉大?

因為他總是和最底層的人站在一起。

不論什麼時代,都需要魯迅這樣的人。

那些為了公理正義而仗義執言的人,會被永遠銘記。

詩友們,關于魯迅,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是閏土?是三味書屋?還是他曾努力反抗過的那些事迹呢?

來源:微信公衆号“詩詞世界”

作者:聶隐娘

編輯:潘茜、楊敏(實習)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其它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