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古鎮很多,走蜀道肯定走的古鎮就多。從涪陵返程我們就安排了三個有特色的古鎮,石橋鎮是第一個。
石橋鎮位于達州市達川區西部,因境内有十五座石拱橋而得名,不過我們不是去看石橋,是看一條街道。
中國紅色第一街,也叫列甯街。
從高速下來,一路就過了石梯鎮,看到一條寬闊的河流,看地圖這就是巴河,再走不多長時間,前面的路标顯示石橋鎮到了。
街道很窄,樓房很高,從主街道我們左拐到一條小路,過了一個荷花塘,導航顯示已經到了,問問路人,說石牌坊在上面。
四川的古鎮都很有特色,老房老街這些肯定要有,石橋鎮的特色的是石牌坊。
石牌坊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
石橋鎮有四座石牌坊,分别是清嘉慶、同治、光緒年間為旌表、诰封、節孝而建造的。
當我們看到第一個石牌坊的時候,就感覺大老遠來到這裡值了。
這是一座貞節牌坊,是徐姓武生的妻子汪氏,從上面的“節孝”“冰清”“湛露”可以看出來。通高八九米,飛檐翅角,上面雕刻着各種圖案,從三國故事到二十四孝都有,花鳥魚蟲琴棋書畫的圖案到處都是。
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上面刻着紅軍智語:“活捉劉存厚”“擁護共産黨”“紅三十軍政治部制”。
這裡内容和建造石牌坊的初衷完全相違背,但是着卻是曆史真實發生過的,就實實在在刻在石頭上的智語。
1933年紅軍進駐石橋鎮,紅軍宣傳隊随之開展工作,設定了紅軍俱樂部、紅軍錾字隊、智語書寫組、歌謠編輯組等多支隊伍。
其中錾字隊先後在陡岩、牌坊、墓碑、墳頭石、街頭石上錾刻了大量的石刻宣傳智語,儲存至今的僅在石橋場鎮就有38幅之多。
這些文字就是當年紅軍錾刻的。
當然紅軍離開後,這些字被反動勢力破壞,有的被鏟掉,有的字迹難以辨認。加過後,人們慢慢用用石膏填補、錾子修複等辦法,将一部分智語進行修複。
說起來,要沒有這些智語,說不定這些石牌坊都保不住,要知道曾經牌坊遍布全國,在特殊年代很多都被拆毀。
往街道裡面走,還有三個石牌坊,路邊還有一座民國時期的墓,上面也有紅色智語:“反對軍閥混戰”“紅九軍政治部制”。
往下走,街道兩邊都是老房子了,我們依次看了三個石牌坊,最有名的就是郭氏牌坊上刻“列甯主義街”。
牌坊橫額正中以橫書镌刻着“列甯”二字,“主義街”三個字以直書刻在橫額左部。這也是這條街得名的原因。
這座石牌坊上還有“工農專政”“無産獨裁”“打倒三民主義”“實行共産主義”“劉湘是帝國主義走狗”“打倒國民黨”等智語,字迹根據大大小小。
這裡是有故事的,據說當年錾刻“列甯主義街”5個字的紅軍戰士,身系繩索,腳踩石磴,手執鐵錘、錾把,懸吊在離地一丈多高的地方操作。
因為這座牌坊上的智語版幅大、字數多,花的時間也最長,直至紅軍撤退時,還有一小部分工作未結束。當川軍和地方團練從幾條場口和水巷子沖殺進來時,把正在錾刻的紅軍戰士抓下來兇殘殺害。
街道兩面的老房子很多,一個老房子上面還挂有“紅九軍政治部舊址”的牌子。屋内一個大爺默默的正在剝玉米,我給大爺打招呼,他耳背,我示意進去看看,他點頭。
這是一個典型的四合院,都是老房子,圍起來一個四四方方的小院子,院子裡青苔都綠綠的。
除了我們,街道上沒有遊人,雖然也有鋪面,但看着都是給當地人賣的。老街上的人都很和藹,今天下着小雨,他們善意的提醒我們小心地滑。
最後一個許氏坊下面都不是石闆了,是一塊巨大的石面,有些斜面為了防滑,直接在石面上錾刻了有些台階,一看就是原來的老街地面,街旁的老人說這裡就沒有變化過。
整條街從高到低,是一個彎彎的過來,很多老街都不是直的。
街道頭有曾經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将軍,為列甯街親筆寫下“中國紅色第一街”。
這邊有個列甯廣場了,廣場上有列甯雕像,在雨中靜靜地立着。那邊還有一個紅軍文化陳列館。
有人說逛古鎮逛什麼,這個真是說不清楚,但是這個列甯街,确實是我逛過的最奇特的古鎮。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