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直新聞
賴清德稱治水預算發揮功能 圖的是什麼?
超強台風“格美”襲台,高雄市風雨交加造成大淹水,這幾天島内關于高雄治水的讨論持續不斷。台灣地區上司人賴清德26日在高雄美濃說,旗山地區這次淹水情形相較“莫拉克”風災輕微,“顯示這幾年投入治水預算有發揮功能”。對此,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許宇甄質疑:“在面對百姓家園汪洋一片時,賴清德居然還可以沾沾自喜,這種不顧民間疾苦的當局,是我們想要的嗎?”
高雄水淹災情 圖源:“Now新聞網”(台灣)
2009年8月8日,台風“莫拉克”給台灣南部造成重創,近700人遇難。
許宇甄指出,民進黨當局編列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總期程自2017年9月至2025年8月,總經費 8400 億新台币,分5期執行。第1期至第4期法定預算已經編列 7696 億新台币,第5期預計還要編列700億新台币。為了因應氣候變遷下土地安全之需求,前瞻建設已編列1807億新台币用在水環境建設,以加速治水、供水及親水基礎建設,從此次“格美”台風造成的影響來看,未來治水預算的配置設定需要重新檢讨。
許宇甄說,20多年來,台當局投入治水的公務預算、特别預算、基金預算,已花費超過1.1兆億新台币,但治水成效在每次大雨後都會受到質疑,此次“格美”台風帶來驚人的雨量,再次讓各地治水破功問題浮現,群眾想知道,當局治水預算到底都花去哪裡了?“我們除了要檢讨預算花費情況,也要檢視這次淹水有沒有人禍問題,怎麼會出現重劃區排水系統沒有完善就蓋大樓?地下室變成滞洪池,車庫變成大型遊泳池,為何會造成這些情況?”
台灣地區前民意代表郭正亮在島内時政節目上預言,綠營一定會在下會期趁這個機會,想要再搞一個治水的特别預算。他提到,賴清德在高雄說,這比2009年“莫拉克”來襲時好多了,那時是淹一層樓,這一次是淹30公分。郭正亮不禁說,他看到一大堆都淹到腰部,賴清德去美濃的時候水已經退了,并沒有在災情最嚴重的時候到美濃,美濃溪一度差點淹過橋。
台灣時事評論員李易修在時政節目中分析稱,賴清德在高雄說出這些話,大機率新一版的“前瞻預算”會出來,而且他吃定“在野黨”,誰敢擋這份預算,未來淹水“幫兇”的帽子就會扣在誰的頭上,賴清德已經準備在為民進黨2026年的選舉在鋪陳。
民進黨究竟“前瞻”了什麼?
“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是台灣地區前上司人蔡英文在2017年推出的計劃,共撥款給五個方向的項目,其中“水環境建設”部分提到,要增加改善淹水面積約200平方公裡,提升防災能力。
不過自計劃推出後,台灣地區的防災能力并沒有得到顯著的提升。通常是遭遇天災,中南部出現淹水災情,治水問題浮上台面,再不了了之。台灣地區前内務事務負責人李鴻源在近期的一次公開演講中就提到島内治水預算的效益問題,他質疑,近年來政治人物已經養成“一淹水就忙着說要編多少預算”的壞習慣,但“花的錢已經是荷蘭人的一倍了”,到底有沒有花在刀口上?是以應該先找出淹水的環節,接着才是開藥方、編預算。
島内輿論質疑,許多埤塘被填平導緻高雄大淹水。圖源:台灣“聯合新聞網”
早在2021年的時候,郭正亮就爆料稱,8800億(新台币)前瞻預算中有2507億“親水環境預算”,多是使用在環境美化上,與處理治水問題無關,這樣的美化建設也較能拿來作為政績宣傳。他指出,該項計劃實施初期,大部分縣市是民進黨執政,很多人就是憑關系拟了親水環境計劃,自己當時任“不分區民代”,是以也婉拒了一些地方上人士的請托,因為要尊重主要負責相關事務的區域民代,不友善幫忙送件。
郭正亮說,“親水環境計劃”最容易寫,通常就是着重在美化,取得成果快速又可以作為政績去表揚,是以這類計劃非常多。相對的,治水是最難的,台灣地區的台風多,隻要台風一來,東西就會被吹走。他說,河川管理部門的預算其實很多,幾乎都是編一筆預算放着,哪個地方出問題,看誰有本事就排程經費。但往往防波堤、路面整修等工程完成後,台風一來又淹掉,隻能再打掉重來,不斷循環做重複的事。
針對這樣的死循環,郭正亮表示,當時被批評得最厲害的,就是在這類修繕的一般性工程項目應該使用原本農業部門的預算,特别預算則應該留給一些大項目。不過他觀察到的是,這筆預算很多都是用在一般性工程上,而特别預算有5大項目,連綠能都放進來,讓自己相當質疑與不解。他說,前瞻基礎建設實質上就是“各縣市補充預算”,各縣市平常沒能夠做、沒錢做的事情,趁這時候報上來,憑各縣市長的本事去拿民進黨當局的補助。
給高雄的錢去哪兒了?
雖然說“拿補助”各憑本事,但高雄市作為“綠營”的大學營之一,拿到的錢向來不會少。據台灣“聯合新聞網”報道,根據島内審計部門的報告,高雄市“前瞻計劃”前三期水環境建設經費将近144億新台币,僅次于台南市的148億,而其中55億新台币花在了25座滞洪池上,占高雄市前瞻水預算約三分之一。報道引述一名高雄資深工務人士表示,高雄前瞻水資源耗費在滞洪池的經費太多,這些經費若積極運用在雨水下水道、箱涵改建上,也許不會淹這麼慘。
高雄澄清路的寶業裡滞洪池 圖源:台灣“聯合新聞網”
該人士說,這次高雄會淹水成災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為高雄愛河周邊缺乏濕地,都蓋起高樓大廈,自然雨水全滿後直接淹到周邊住宅區;第二為高雄原分為縣區與市區,兩者合并後,地下排水系統未整合,導緻鳳山排水無法排到高雄市,高雄市排水也要繞過縣區排出;第三則是滞洪池周邊也都蓋起水泥公園,未發揮很好效果。他表示,高雄“前瞻計劃”的費用耗在滞洪池上的太多,一座滞洪池平均花2億新台币,這些經費如果積極運用在雨水下水道、箱涵改建上,也許不會淹這麼慘,而廣蓋滞洪池是否符合極端氣候需要,在台風過後确實需理性檢讨。
島内資深媒體人李晴果在台灣“中時新聞網”發表評論文章說,高雄淹大水固然與短時間強降雨有關,但不可諱言的是,城市的防災工作是否做得到位,更是天災會不會擴大為人禍的核心因素。在南韓瑜短暫的高雄市長任内,一再強調“路平燈亮水溝清”非常重要,當時還被民進黨人嘲笑,如今一場台風帶來的豪大雨讓不少高雄人開始懷念起當年南韓瑜聽起來簡單、卻是城市治理關鍵的基本功,因為這才是保護人民生命财産安全的關鍵。
她說,高雄市在2005年啟用全台首座生态滞洪池,目前高雄市從北到南共擁有25座滞洪池,居全台各縣市之冠。7月11日,高雄市政府水利局以“新多功能滞洪池,打造高雄生态韌性城市”為題,在媒體大做廣告,宣傳高雄市政府提升防洪能力、改善長年排水困難等問題的政績,不料,才兩個星期就破功了。
作者丨李怡,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