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不足,裝備來補。”這次不再是山友們互相調侃的玩笑話,戶外運動愛好者很快将迎來一個變革性的新産品。
2024年7月末,世界第一款動力服裝(movewear)——同時也是一款消費級外骨骼産品,開啟了預售。科幻小說中關于外骨骼的構想,即将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一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可以借此享受更多的運動時光。
這款名為 MO/GO™ 的産品,由美國初創公司Skip與戶外裝備公司Arc'teryx合作開發。很多人對Arc'teryx(始祖鳥)并不陌生,這是一家以高價、高性能著稱的戶外運動産品品牌;Skip來頭也不小,它出自Alphabet公司的X Labs。
圖檔來自Skip官網
重回20歲
Skip試圖将外骨骼技術整合到消費産品中,因而打造了一個名為 “movewear” 的新産品類别。
MO/GO™這個名字,源自“山羊”一詞的縮寫。在自然界,山羊以在各種地形中奔跑跳躍著稱,是出了名的戶外運動健将。
Skip以此來命名的這款軟硬結合的可穿戴裝置,它通過補充腿部的股四頭肌和腿筋肌肉以及減輕膝關節的負擔,可為佩戴者提供40%的助力,讓人感覺輕了30磅,移動靈活很多。
40% 的上坡助力。這是指MO/GO™的最大助力水準,根據膝關節處的生物峰值扭矩計算得出(佩戴産品時,MO/GO™的電機位于膝關節處),同時它與體重相關。
讓人感覺輕了30磅。這是根據 MO/GO™的電機和結構在最大輔助水準下從靜止狀态(例如從椅子上起身時)可獨立舉起的重量計算得出。
MO/GO™由機器人和技術褲組成,重量為7磅(約6.35斤),內建了外骨骼領域如何将力量(動力)傳遞到身體深層的技術知識、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的算法——來了解和解釋運動資料(本例中為運動資料)、使可穿戴裝置更加舒适的人體知識、消費技術領域的使用者體驗和工業設計。
MO/GO™的标準可充電電池組,一次充電可在最大輔助下持續進行3小時的高強度上坡行走,如果是低強度,續航還可以更長。此外,它還能在下坡時充電,進一步延長續航時間。
“我真的感覺自己又回到了二十多歲。”Skip官網引述一名43歲的測試者的話說。
MO/GO™也被稱為“徒步旅行的電動自行車”(ebike for hiking),就像電動自行車一樣,它讓踩踏變得更容易,但你仍需自己轉動踏闆。目前,它比較适合那些因膝關節疼痛、腿部肌肉無力或心血管疲勞而導緻運動受限的人。
MO/GO™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以測試它在協助治療帕金森症等疾病方面的有效性,沒準有一天還能獲得美國FDA的醫療器械準許。
5000美元/港元?
MO/GO™正在接受2025年發貨的預訂,全價5000美元,早鳥限時優惠價4500美元(折合人民币約3.3萬元)。
這一價格對于始祖鳥這個品牌的客戶群體來說,可能也不算太貴。不過Skip若想擴大規模,需要向更多潛在消費者證明其“物有所值”。
為此,MO/GO™推出了租賃服務,以更好地在目标消費人群中擴散。想要嘗鮮者,可選擇80美元的日租,不過目前僅限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和加拿大不列颠哥倫比亞省。徒步租賃将提供匿名資料收集,以在嚴酷的現實場景中測試MO/GO™。
Skip 的最終目标是日常穿戴使用,但是目前這個價格确實有點貴。
MO/GO™的切入點,其實也是很多戶外運動愛好者的痛點,這一領域此前也不乏試水者。
2023年3月7日,衆籌網站Kickstarter上線了一款消費級外骨骼産品Hypershell,共五種型号,價格從2339港元-6269港元不等,為期一個月的籌款期内共獲得2638名支援者認繳的962萬多港元。
Hypershell的産品定義為:适合日常探險的1馬力外骨骼。通過這一可穿戴裝置,主要亮點精簡為:可提供1馬力輸出,可支援30KG重量減輕、 25KM距離、20KM/H速度,AI運動引擎 ,自重1.8KG 、大小6.5L 。
可惜的是,原定2023年9月交貨的Hypershell,一再跳票。盡管産品團隊每周都會上傳最新消息,最近一次更新在2024年7月22日,并多次在留言區讓大家“别擔心”。
支援者顯然不是那麼樂觀。一位名叫Shiuh Huey Cheng的超級支援者在留言闆預計,要等到2025年。另一名自稱在産品一釋出就購買的支援者Tony Fergeson說,“他們收了我的錢已經快一年了。你覺得我們應該在什麼時候失去耐心?”
Hypershell的背後,是一家成立于2021年的中國初創公司,名為極殼科技,在過去三年裡陸續獲得奇績創壇、德迅投資、綠洲資本等的投資,公開資訊顯示,融資規模為數千萬人民币。
極殼科技稱,通過模拟技術和人工智能優化的外骨骼最優方案,可以将産品重量降低到數百克,成本降低到百元級。
如果消費級外骨骼産品的價格能降到普通人可接受的程度,确實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不過,這一切還得等到它的産品出來才能見分曉了。
畢竟,這在Kickstarter上不是沒有前車之鑒。
2021年,這個平台上也有一個名為“SPORTSMATE 5 | 人工智能驅動的消費級外骨骼”閃亮登場,共有185名支援者為之衆籌了161萬多港元,價格從7005港元-17125港元不等,預計交貨時間是2022年5月。
公開資訊顯示,這家名為英漢思(Enhanced Robotics)的初創企業曾在2022年初獲得5000萬元人民币的pre-A輪融資。《連線》(Wired)雜志資深撰稿人Gian M. Volpicelli在2021年底深度體驗了這一腰帶式的可穿戴産品後,認為它在跑步、健身運動中“還真管用——如果你能接受别人的目光和嘲笑的話”。
該項目的上一次更新在2023年5月。最新的一個支援者留言在3個月前,“已經一年多沒有動靜了。怎麼了?”
從軍用、醫用,到消費級産品
在Skip和極殼科技的産品推出之前,人類的增強外骨骼技術已發展多年。
外骨骼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防部、通用電氣公司和康奈爾大學在1960年研制了Hardiman外骨骼機器人,可以把人體的力量放大25倍。
外骨骼最早應用于軍事領域,旨在強化士兵的負荷能力。随後進入民用領域,主要以醫療領域和工業生産領域為主。這期間,也湧現出以色列ReWalk Robotics公司、美國EKSO公司、日本Cyberdyne公司和南韓現代集團等外骨骼産品公司。
ReWalk Robotics公司研制的外骨骼ReWalk Personal,可以幫助下肢癱瘓者行走,并第一個拿到了美國FDA醫療器械認證。其創始人Amit Goffer博士本身就是一名下肢癱瘓者,是公司的活招牌。
2014年,ReWalk Robotics在納斯達克上市。在過去十年裡,ReWalk Robotics的營收從2014年的395萬美元增至2023年的1385萬美元,但一直在持續虧損中,營業利潤在-1200萬美元到-3044美元之間波動。
ReWalk Robotics的主要産品,是為截癱患者設計的機器人外骨骼,主要市場集中在美國,且因為商業保險限制等原因,單個産品的價格動辄以萬美元計,市場規模一直不太大。
美國EKSO公司的外骨骼産品同時面向醫療和工業市場,既适用于身體健全的人,也适用于有身體殘疾或障礙的人,過去十年裡其營收規模在千萬美元左右波動,好于ReWalk Robotics,但營業利潤也在千萬美元區間持續虧損。
眼下,随着老年化社會的到來,運動康複、殘障、中風群體的需求越來越大,外骨骼技術再次站到了科技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前沿;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又給它注入了新的能量。從科學家的實驗室,到商業企業的衆籌,這個産品開始了各種積極嘗試。
如果說,外骨骼的主要技術挑戰在于運動意圖識别、步态規劃和生成、人機融合與協同控制,那麼在商業挑戰上,它看起來更加道阻且長。
MO/GO™、Hypershell等消費級外骨骼産品,能否打開這一局面?
南方周末研究員 李一跞
責編 羅仙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