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所有文章均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一律舉報
- 首發|首席商業智慧
- 作者|首席商業智慧
引言:現在的量販零食和硬折扣這些新玩意兒可以說火得不得了,都在拼命搶占線下市場,沖擊便利店,便利店的日子很不好過,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但便利店的門店數量卻在嗖嗖地往上漲?
《2023中國便利店TOP100》
2024年4月23日,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釋出《2023中國便利店TOP100》公開資料顯示,截至4月30日,排在前五名的便利店是美宜佳、中石化易捷、中石油昆侖好客、天福便利和羅森,門店數量分别是33848家、28633家、19780家、7208家、6330家。
排在第6名到第10名的分别是,芙蓉興盛、7-11、十足、紅旗連鎖以及深圳易站。
羅森便利店
排在第五的“羅森”,在華門店6330家!
根據羅森官網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羅森在全球範圍内約有21000家。
“羅森”這個便利店牌子大衆都很熟悉,但卻在近日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前兩個月還隻是宣布,現在事也已成定局。
官宣退市,被稻盛和夫的公司收購
圖源:環球網
根據環球網公開資訊顯示,7月24日,羅森方面對外表示,正式從東京證券交易所與大阪證券交易所退市!
喊了半年,期間沒有發生過任何“奇迹”,“退市”已敲定!
今年2月6日,KDDI對外宣布,将收購羅森,收購金額高達5000億日元(折合人民币約240億元)。
3月7日,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示KDDI收購羅森股權案資訊顯示,收購前羅森由三菱控制,收購後由三菱和KDDI各自持有羅森50%的股份,羅森也将退市。
其實在2019年,KDDI已經和羅森合作了,在當時,KDDI持有羅森股份僅為2%,但現在KDDI收購羅森之後,股份占比從2%飙升至50%,可以說是“鲸吞”了。
KDDI是一家電信營運商,創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
KDDI公司由三家公司,分别是國際電信電話株式會社(KDD)、第二二電(DDI)、日本移動通信株式會社(IDO),在2000年10月合并而成的公司,新公司叫做“KDDI”,當時稻盛和夫擔任KDDI的名譽會長。
稻盛和夫
現在的羅森,背後資本新增了稻盛和夫的公司“控制”着了。
這次收購也都是彼此“利用”,KDDI看上羅森可以給自己帶來“利益”,“白撿”羅森過萬的實體店鋪數量,畢竟顧客那麼多,金融和保險業務就不愁了。
羅森自己的瓶頸則是行業明顯飽和,人手還不足,可以利用KDDI的數字化技術,在未來某天能夠實作無人便利店。
“羅森”和“中百羅森”傻傻分不清
羅森“退市”消息一出,有很多人震驚:
羅森?是中百羅森那個“羅森”嗎?“退市”會影響我家樓下的羅森便利店關門嗎?
關于羅森,在國内有兩個容易引起“混淆”的名字,一個是羅森便利店,一個是中百羅森便利店。
根據湖北日報公開資訊顯示,中百集團對外表示羅森退市就是他們自己内部股權、投資戰略變更調整,對中百集團和中百羅森的經營一點影響都沒有。
和部分城市消費者的“羅森”認知有些差别,“中百羅森”由湖北中百集團和羅森(中國)合作,實際營運主體是武漢中百便利店有限公司。
也就是說,羅森是羅森自家開的,中百羅森則是中百集團和羅森一起開的。
羅森
2016年的時候,中百集團拿到了羅森(中國)的加盟資格,一個開大超市的也開起了便利店。
在七八年前确實很流行這種零售加盟模式,這有點類似華潤萬家開着大超市,但很多小區樓下也有“小華潤萬家”,規模跟便利店差不多。
中百集團本身也是連鎖商超,但在湖北發展的比較好,想擴大版圖搶占周邊市場佔有率,如湖南、河南,這種加盟或直營的便利店形式更便捷。
中百羅森年頭不久,但羅森就有點年頭了。
成立85年,上市24年,拓店野心很大
圖源:羅森官網
羅森早年是在1939年于美國成立,那時候它還有個洋名,叫“Mr.Lawson's Milk Store”。
到了1975年,羅森就跑到日本去開店了,然後,在2000年的時候,羅森上市了,到現在已經上市24年了。
羅森還跑到了中國、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這些地方開店。
1996年,羅森進入了中國零售市場,第一家店開在了上海,後來,7-Eleven、全家這些便利店也都跟着羅森來了。
從2010年開始,羅森跑到了重慶、大連、杭州、北京、甯波、武漢、合肥、長沙、沈陽、成都、深圳這些一二線城市開店。
直到現在,連鎖便利店也跟開了挂一樣到處開店,不過現在主要往下沉市場開店。
美宜佳
如,美宜佳、便利蜂這些常見的本土牌子,還有羅森、7-ELEVEN、全家這些外資品牌,都一股腦兒地往縣級市以及社群跑,倒有點跟山姆一樣了。
全家FamiyMart宣布進入佛山,繼南通、常州兩城之後進駐的又一新城市,十足便利店正式布局山東市場,十足便利店共有4000多家門店,此前基本在江浙滬、福建等南方區域發展。
繼進駐南通與常州之後,全家FamiyMart擴張步伐又開進了佛山市。
十足便利店
十足便利店也拓店到了山東,以前十足便利店主要開在江浙滬及福建等南方地區,規模也是不容小觑。
在國内的便利店面臨的挑戰也非常多,同行的内卷,其他折扣零食店、新茶飲店等市場佔有率被蠶食的挑戰。
尤其是傳統電商比如京東、淘寶、天貓,直播電商抖音、快手,還有其他種草平台小紅書、b站等,還有新崛起的社群社群團購,對老牌便利店來說,都是很大的沖擊。
是以,羅森的“退市”,“轉型”不得不經曆“陣痛”。
零售企業該不該上市?
“退市”聽起來好像就是公司幹不下去了才退市。
但在國外,退市其實挺常見,很多公司都會這麼做,其實就是把上市公司變成自己的私人公司一樣。
羅森這次退市,不代表破産,也不代表閉店,經營依舊,且羅森的業績其實沒那麼差。
其實,沒有上市但是發展的很不錯的企業多的是,比如華為、娃哈哈,可以說,真正有實力的公司以及企業可以不用上市,依舊可以規模宏大,以及造福社會,提供很多就業崗位。
抛開不相關的行業,就拿胖東來來說,胖東來沒上市,但是依舊能掙錢。
蘭世立
在上個月,蘭世立和李國慶就在某檔采訪節目中,直言不諱“炮轟”胖東來不能上市,不具備上市的條件,在他們的認知裡,公司做到上市才是好的。
隻是他們是不是忘了,上市幾年就“跑路”的公司也大把,這些又該作何解釋呢?吃虧的不是千千萬萬的股民嗎?
企業上市這事兒,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就是能讓企業的名氣變大,讓人家更信任你,還能更容易地拿到錢來發展,有時候還能拿到補貼。
但是,上市就成了公衆公司,有什麼風吹草動都要跟公衆披露,财務狀況、人事變動,還有跟供應商的合作,都得明明白白地告訴大家。
一個決策落地的過程很複雜,也要花不少時間,可能會讓公司發展速度變慢一點。是以,在考慮上市的時候,得好好想想這些好處和壞處,看看哪個更适合。
上市的便利店企業其實并不多,但開便利店的非常多。
銷售規模4248億元,32.1萬家,卷“即時零售”了
圖源:《2024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釋出的《2024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資料分析得出,2023年度全國便利店銷售額高達4248億元,同比增長10.8%。
其中,近九年來便利店的銷售規模的複合年均增長率更是高達17.4%,全國便利店門店數量在2023年達到了約32.1萬家,同比增長7%。
便利店這麼多?怎麼卷?
半夜突然需要點什麼應急的東西,咋辦?打開手機一看,好多便利店都24小時開着門呢!随便挑一家,下單沒一會兒,東西就送到家門口了,這服務簡直貼心到家了。
這就是目前便利店都在卷、都在拼的“即時零售”!
根據《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的資料分析得出,2022年即時零售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了5042.86億元,預測到2025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有望擴大到2022年的三倍。
近年來,即時零售行業始終保持着50%以上的年均增長速度,勢頭有點猛!
京東便利店背靠京東這一棵大樹,也是發展得風生水起,特别是整了近千個前置倉,占據了先天條件,讓同行“眼紅”,也紛紛效仿“前置倉”。
即時零售進入白熱化,前置倉也被提上了日程,很多自身條件好的,如京東便利店,本身就有物流鍊以及倉庫,是以京東便利店也布局近千個前置倉點。
不管是點外賣、快遞、還是線上便利店下單,速度隻有更快沒有最快,沒人想等待。
除了社群的大爺大媽,很多“打勞工”在下班後一般也會有這一個消費習慣,那就是逛便利店。
便利店轉型,需要重新思考使用者
便利店有兩種,一種是純粹賣零食飲料以及一些生活用品,一種前者都有,還包括一日三餐甚至一日五餐的都負責到位。
便利店窗戶一般朝向馬路,裡面麻雀雖小,但商品基本齊全,有些店裡還配置高腳凳和長條餐桌,對打勞工來說,這是第二個“家”。
早餐就是面包、豆漿等,中餐晚餐就是各式便當盒,店内可以加熱,下午茶還有咖啡、關東煮等,宵夜同樣是咖喱魚蛋、車仔面等。
對于提供餐食服務的便利店,“鮮度”、“口感”及“價格”則是真正“便利”的核心競争要素。
能夠将早餐、中餐、下午茶、晚餐和宵夜這五個時段的打勞工喂飽,就是一個不錯的便利店了。
傳統的便利店如果不進行數字化轉型,也沒有自有品牌來控制成本,優化會員機制,那真的獲利能力可想而知,就是每天在店裡打蒼蠅,隻能做點街坊鄰居的生意。
在面對商業環境變化時,便利店的轉型保持優勢的同時,也要重新思考使用者、産品、時空,這才是核心競争力,就如同科技産品一樣,疊代更新,才能實作穩健發展。
您對羅森的退市怎麼看?您覺得零售企業一定得要做到上市嗎?
國内營運最早的财經自媒體,百萬商界精英的必備讀本,聚焦每日熱點事件、财經人物、創投故事、财富商機等内容!每日為您提供更真實、更專業的商業報道,歡迎關注@首席商業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