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編輯|劉海川
美國民主黨最早将于2024年8月1日對副總統卡瑪拉·哈裡斯是否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進行網上投票。如果有其他候選人挑戰哈裡斯,則網上投票将改為8月7日舉行。截至目前,還沒有其他民主黨人挑戰哈裡斯。
美國總統約瑟夫·拜登當初能成為貝拉克·奧巴馬的副手,有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在外交事務上的經驗。拜登從1997年就進入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後出任委員會主席,與60多國和國際組織的上司人見過面。
哈裡斯與拜登不同。雖然她為印度裔和非裔混血并且也與拜登一樣擔任過參議員,但在成為副總統前,哈裡斯的工作主要涉及美國内政。任參議員時,她是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以及情報委員會成員。進入國會前,她是加利福尼亞州總檢察長。
哈裡斯與外交的關系主要始于她的副總統任職。
由于拜登無法頻繁出訪,哈裡斯代表拜登參加了一系列國際會議,包括俄烏沖突剛開始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東盟峰會、聯合國氣候大會、烏克蘭和平峰會。在任美國副總統期間,哈裡斯進行了17次海外出訪,成為海外通路次數最多的副總統之一。
但作為副總統的哈裡斯,在出訪時代表的是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立場,也就是拜登政府的立場。她本人鮮少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對外交的看法。
《外交政策》、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等智庫雜志通過對美國前官員、哈裡斯前同僚和國會從業人員的走訪,大緻勾勒了哈裡斯在外交問題上的立場。
在對俄羅斯、烏克蘭、北約、中國上,哈裡斯與拜登的立場基本相同;雖然為印度裔後代,但她此前對印度人權問題的批評比拜登更嚴厲。
新一代政客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美國和美洲項目的副研究員希瑟·赫爾伯特撰文指出,哈裡斯是不同于拜登的新一代政客。
赫爾伯特認為,拜登對北約和以色列的深厚感情反映了拜登所處時代美國年輕人的關注點。但在哈裡斯所處的當下,年輕人對氣候和人權等議題的關注高于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援。
皮尤研究所上周公布的調查顯示,30歲以下美國年輕人認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阻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保護美國免于恐怖襲擊應該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其次3個為減少傳染性疾病擴散、減少非法藥品進入美國以及保護其他國家的人權。
隻有33%的年輕人認為美國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務是限制俄羅斯的實力和影響力,認為限制中國是美國外交政策首要任務的占比為28%,認為支援以色列是首要任務的占比僅為7%。
而哈裡斯本人屬于民主黨内的左翼,偏向進步派。美國無黨派組織GovTrack在2019年的評估中将哈裡斯歸為美國“政治上最左”的參議員之一。
《外交政策》指出,這樣的哈裡斯在處理外交事務時,會特别關注美國的民主價值觀。
赫爾伯特進一步指出,哈裡斯外交政策團隊中的兩名關鍵顧問——菲爾·戈登、麗貝卡·利斯納是經驗豐富的白宮成員,在美國前政府工作過。兩人認為美國不應該隻靠自己上司世界,而應該建立起廣泛的同盟。
更親印度?
各智庫和雜志均認為,在對中國政策上,哈裡斯将與拜登時期基本一緻:在競争同時尋求合作。2020年美國大選的民主黨初選辯論期間,哈裡斯指責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産權、對美國傾銷劣質商品。但她同時也認為美國應該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上與中國合作。
擔任副總統時,哈裡斯先後3次通路東南亞,并通路了日本南韓,還在2022年通路菲律賓時承諾堅定支援菲律賓。任參議員時,哈裡斯多次利用人權問題拿中國做文章。
哈裡斯不僅用人權問題針對中國,還針對過自己母親出生的印度。哈裡斯經常在公開場合提到自己的印度裔背景以及母親和印度親屬對她的影響,但這些影響并沒有讓她在政治上對印度與衆不同。
2019年,印度政府取消了憲法賦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特殊地位,引發大規模抗議遊行。印度當局随後逮捕了數百人并切斷通信網絡、實施宵禁。對于印度政府的做法,哈裡斯提醒“美國正在看着”。她把印度政府與侵犯人權者做類比,稱侵犯人權者會試圖讓被侵犯者相信沒有人在乎發生了什麼。
當時,美國的印度裔衆議員普拉米拉·賈亞帕爾就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問題在衆議院提出決議,要求印度政府終止對該地區的網絡封鎖。印度外長蘇傑生原計劃與美國國會領袖舉行會談,但要求賈亞帕爾不能參加會。要求被美國國會拒絕後,蘇傑生取消了會談。随後哈裡斯在社交媒體專門發文,力挺賈亞帕爾。
上周, 印度戰略專家拉賈·莫漢特意在印度媒體發文,指出哈裡斯近期将成為印度媒體的焦點話題。但她的印度裔背景與其外交政策方向毫無關系,更多是吸引美國國内的印度裔選民。莫漢強調,無論是印度裔還是非裔,哈裡斯的身份都是美國人。
《外交政策》指出,美國和印度的合作關系得到了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的共同支援,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是以如果哈裡斯當選美國總統,即便她本人對印度的人權問題有諸多看法,她也會延續拜登政府的印度政策,不會改變美印關系。
對以色列更強硬?
在對北約、俄羅斯、烏克蘭問題上,哈裡斯也将延續拜登政府的政策。在貿易上,她更關注環保、保護勞工權利等民主黨左翼最關注的問題。
哈裡斯任參議員時曾投票反對美國與墨西哥、加拿大達成的三國貿易協定,反對的理由是協定在勞工權利和環保上力度不夠。
在外交政策上,哈裡斯唯一可能與拜登有所差別的是如何處理巴以問題。
哈裡斯的丈夫道格·埃姆霍夫是猶太裔,埃姆霍夫也是拜登政府中打擊反猶主義的關鍵人物。但哈裡斯本人與以色列的關系并不如拜登那樣緊密。
拜登還是參議員時就與本雅明·内塔尼亞胡相識,當時内塔尼亞胡還是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奧巴馬時期拜登多次在奧巴馬與内塔尼亞胡之間斡旋。力挺以色列是拜登任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時就确立的主題,他也是得到親以色列機構捐款最多的參議員之一。
本輪巴以沖突開始後,哈裡斯基本保持了美國政府的官方表态,尊重以色列的自衛權、承諾為以色列提供堅定支援。但她對加沙的人權問題更關注,從去年開始就敦促以色列保護加沙平民。
今年以來,哈裡斯多次對以色列發表更強硬的表态,要求以色列立刻停火、必須遵守國際人權法。3月,哈裡斯直接表示加沙的狀況是“不人道的,人性敦促我們必須采取行動”。
上周,内塔尼亞胡在美國國會演講,作為參議院議長的哈裡斯沒有參加。以色列政府官員對哈裡斯的缺席表示了不滿,指責她的态度和一系列發言使得巴以停火更困難。
赫爾伯特認為,哈裡斯不會改變美國對以色列的政策,但她有意讓選民知道她在巴以問題上與拜登的不同,而她的立場與美國大部分年輕選民一緻。《外交政策》指出,即便哈裡斯當選美國總統,等她正式上任要到明年1月。屆時巴以沖突的規模已經縮小,哈裡斯很可能不會陷入拜登目前所處兩難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