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援引港媒《南華早報》本月29号釋出的報道,歐盟委員會一手策劃并主導的對華投資審查計劃,正面臨着來自内部的公開挑戰。據悉,德國工業聯合會、國際半導體産業協會歐洲分支機構以及歐洲規模最大的企業遊說團體“歐洲企業組織協會”,都先後向歐委會送出書面意見,明确指出過于嚴苛的對華投資審查既不能確定經濟安全,也将對歐洲的研究和創新帶來負面影響。《南華早報》援引歐盟外交消息人士的話稱,目前在歐盟27個成員國之中,隻有立陶宛一國“完全支援”歐委會提出的審查對外投資計劃。
立陶宛的“獨唱反調”并不讓人感到意外,一來中立關系還沒有真正緩和,二來今年年中才完成選舉的立陶宛,不出意外又組成了聯合政府,極度對立的國内政治,促使立陶宛的反華勢力急于釋放出對華強硬姿态,試圖以此作為籌碼來壓倒競争對手,同時換取美國對立陶宛的青睐和支援,是以立陶宛力挺歐委會的決定是意料之中的結果。
反倒是有26個歐盟成員國沒有站在歐委會的一邊,更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而促成這一局面的,或許和目前的國際局勢有關。首先,曾對中意簽署“一帶一路”倡議頗多微詞,最終在上台之後推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意大利總理梅洛尼,目前正率團訪華。期間不僅和大陸高層舉行了雙邊會晤,還簽署了一份為期三年,涵蓋多個領域的行動計劃。這對于亟需外部資金和技術支援的意大利而言,無異于是雪中送炭。值得一提的是,歐委會之前提出的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征臨時性關稅,意大利明确表示支援。
如今,梅洛尼不僅親赴中國招商引資,還為引入中國電動車以及新能源技術保駕護航,說明意大利支援歐盟對華決策是假,以此作為籌碼來為本國争取更多利益才是真。結合從歐盟内部傳出來的消息來看,立陶宛的一意孤行,實際上反襯出絕大多數歐盟國家對梅洛尼此行收獲的眼熱。
是以歐委會的審查投資計劃遭到内部孤立和公開挑戰是一個必然的結果。畢竟,“共同價值觀”無法幫助歐盟各國擺脫當下的經濟困境,隻有實實在在的資金和技術才能做到這點。其次,美國大選帶來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民主黨雖然推舉副總統哈裡斯出來參選,但是這并沒有扭轉民主黨面對特朗普時的劣勢。倘若11月的選舉是以特朗普勝出畫上句号,“特朗普主義2.0”勢必會讓本就處于低谷的歐洲經濟雪上加霜。
如此一來,中國就再次成為歐洲資本的“避風港”,此時對歐洲對華投資加大審查力度,自然會引起強烈反彈,還會将中國資本主動趕出歐洲市場,這對于歐盟來說是一步絕對的臭棋,是以有26個國家表示反對也就不足為奇。
可以肯定的是,在内部危機尚未解除,外部不确定性持續增大的背景下,歐盟内部的分歧會被成倍放大,這固然會給中歐關系帶來沖擊,但也讓中國有了“突圍”的機會。若能善用美國大選前的幾個月時間,中國就可以在歐盟内部锲入“釘子”,通過進一步的利益捆綁,讓“對華脫鈎”徹底破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