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松山湖水廠為全亞洲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水廠,設計團隊緊緊圍繞傳統設計中面臨的六大重難點技術問題,将BIM技術應用于此超大規模給水廠站設計中,運用諸多數字化創新技術,攻克重難點技術問題,實作精細化、現代化、數字化、智慧化的運維管理,成為數字化創新應用于超大規模給水廠站設計的典範工程。
項目概述
圖1 給水廠站建構築物整體布局效果圖
松山湖水廠(圖1)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高新區,是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工程規模110萬平方米/天,是目前亞洲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的給水廠。工程占地19.45公頃,總投資約38億元,設計出水水質标準達到國内領先、國際先進水準(圖2、圖3)。
圖2 項目平面位置圖
圖3 項目用地原始地貌
該工程為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的配套項目,是東莞市供水安全保障的重要節點,作為重要民生督導工程,以建設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水廠為目标。
項目重難點
該項目在設計實施過程中,面臨以下六大重難點(圖4):一是原始地形複雜,池體構築物較多,土方平衡及廠區合理布局難度大;二是廠區管道系統繁多,管線規格及埋深跨度大,設計複雜;三是工程規模大,專業衆多、結構複雜,工程量準确計算難度大;四是工程單體衆多、地層結構複雜,基坑支護設計難度大;五是地質土層起伏變化大,大型池體樁基精細化設計難度大;六是水處理規模超大,工藝流程複雜,運維管控難度大。
圖4 項目六大重難點分析
BIM創新應用
沉清疊合池樁基三維精細化設計
圖5 典型地質剖面
沉清疊合池基底面積大(34000平方米),樁基持力層起伏變化大,管樁樁數衆多(6000餘根)且長短各異,承載力複核工作量大,工程量統計難度大(圖5、圖6)。
圖6 沉清疊合池樁基布置
針對上述難點,項目團隊開發了一整套解決方案,包括地勘孔點資料自動提取、生成三維地層,自動計算樁長和樁基承載力,樁基自動編号生成明細表。
Python程式設計實作一鍵框選地勘平剖面孔點資料,自動整理孔點土層資料至Excel,省去人工整理費時費力,大幅提升設計效率(圖7)。
圖7 Python變成自動實作地勘孔點資料提取至Excel并導入Revit形成三維土層模型
基于Revit二次開發三維樁基工具箱,實作樁長和樁基承載力值自動計算(圖8)。
圖8 Revit二次開發三維樁基工具箱
利用三維樁基工具箱,結合Revit原生功能,實作樁基自動編号出圖及樁基工程量自動統計,大幅提升出圖算量效率(圖9、圖10)。
圖9 Revit樁基自動排序編号
圖10 Revit樁基明細表
利用三維樁基精細化設計,較傳統設計方法總樁長節約6100米,工程總造價節約91.5萬元,經濟效益可觀。
三維基坑支護合理優化設計
針對廠區基坑數量衆多、地層複雜等設計難點,利用自主研發地質軟體,導入地勘資料,生成三維地質模型。建立全廠基坑三維模型,通過三維地質、結構、基坑模型的結合,解決支護樁、管樁、攪拌樁、錨索碰撞問題(圖11)。
圖11 廠區基坑、結構組合三維模型
原設計水泥土攪拌樁為梅花形,承台下為三樁,管樁與支護樁重疊,支護樁、管樁、攪拌樁、錨索碰撞無法施工。三維協調設計過程,将水泥土攪拌樁布置在相鄰錨索之間,三樁承台調整為四樁承台,合理地将樁基與錨索避開。重疊位置,加長支護樁,用作工程樁(圖12)。
圖12 廠區基坑、結構組合三維模型
選取最不利地質剖面,實作基坑合理分段,優化設計(圖13)。
圖13 選取最不利基坑剖面分段設計
三維設計較正常設計樁長節約1219米,錨索長度節約5161米,節約工程造價174.1萬元。
快速生成國标工程量清單
基于自主研發的編碼工具實作對水廠模型的自動賦碼,關聯國标清單編碼,實作快速算量統計。利用編碼工具,通過編碼表建立編碼資料庫,完成快速的模型賦碼,并導出國标工程量清單(圖14)。
圖14 關聯國标清單編碼實作快速算量統計
複雜環境下裝置吊裝模拟分析
水廠體量大、結構複雜、空間嵌套疊合,造成裝置吊裝、檢修難度大。通過BIM模拟,確定每個裝置都有合理的安裝及檢修條件(圖15)。
圖15 基于BIM的複雜工況裝置安裝模拟
場地布局、廠區管線三維設計應用
采用BIM技術,建立原始地形參數模型,基于模型根據池底單體标高要求進行動态調整,達到合理的土方平衡。在同一個場景環境下,搭建各專業模型并進行整合,可以直覺有效地進行空間關系協調(圖16)。
圖16 基于BIM技術的三維場地布局分析
廠區複雜管線綜合設計,避免管道碰撞,指導現場施工(圖17)。
圖17 廠區三維管線沖突分析
利用BIM軟體,可實作廠區内管道及管件數量的一鍵導出,節省了設計人員統計數量的時間,同時準确率也得到保障(圖18)。
圖18 廠區管道系統工程量自動統計
BIM+智慧水廠運維應用
依托工藝基礎,搭載控制+數理模型,采用先進自控系統和智慧水廠平台,實作水廠精細化運作、智能化控制、全流程數字化營運(圖19)。
圖19 智慧水廠運維平台
利用工業大資料的操作運作和裝置狀态監測的曆史資料,建立整個水廠生産或重要裝置的資料模型,用模型生成的健康度監測裝置線上健康狀态,真正實作水廠的智能化監視及預警(圖20)。
圖20 水廠重要裝置資料模型
根據曆史資料建立數學模型,通過機器學習架構訓練,擷取出水水質與原水水質水量、運作參數之間的内在數學聯系模型;根據對水量、水質的變化提前進行加藥量計算,同時基于出水回報值進行加藥量修正。
結 語
項目針對複雜地質條件,建構大型水處理池體的三維樁基精細化設計方法;針對用地緊張、基坑數量多,開展全廠三維地質、結構、基坑模型整合應用;針對水廠規模超大、業主造價稽核機關工作需要,研發全廠複雜水處理建構築物BIM模型構件自動賦碼,實作BIM模型自動導出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針對裝置尺寸大、空間結構複雜,基于BIM模型開展複雜工況條件下的裝置安裝及檢修模拟;利用BIM正向設計成果及無人機航拍技術,在施工階段開展可視化交底,現場漏、碰、缺檢查;基于BIM正向設計成果,建構“數字孿生水廠”,開展智慧營運管控、智慧安防、智能加藥等應用。此外,項目将BIM技術創新應用于超大型現代化水廠設計,解決傳統二維設計諸多痛點問題,取得了可觀的經濟、社會效益。該工程的順利實施,對于打造數智化+綠色低碳型供水工程具有重大示範意義。
來源:中國勘察設計雜志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曲蒙 王洋 闫京濤 薛廣進 胡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