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的投資“有毒”?印度甯可考慮美日韓,也不考慮中國的投資

是否接納中國投資,印度左右搖擺

在吸引中國資本議題上,印度内部産生了嚴重的分歧。

中國的投資“有毒”?印度甯可考慮美日韓,也不考慮中國的投資

印度貿易部長皮尤什·戈亞爾周二表示,印度并未重新考慮允許中企在印度投資的問題。與戈亞爾“一刀切”行為相比較,印度首席經濟顧問阿南塔·納格斯瓦蘭和印度财政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卻對來自中國的資本頗感興趣。

他們一緻要求當局重視招商引資,為外資的進入提供公平公正的環境,因為此舉不僅會給印度帶來賦稅和就業崗位,而且幫助印度建構新型産業鍊。然而真正掌權的是印人黨,它們為了鞏固權利,從一開始就打出了對華強硬牌。

中國的投資“有毒”?印度甯可考慮美日韓,也不考慮中國的投資

由此印度針對中國的态度愈發的離譜,繼封禁中國200多款APP之後,莫迪政府還選擇對中國的OPPO、vivo、小米等企業下手。美其名曰“維護國家安全”,實不過怕資本的滲透,給印度社會的秩序造成沖擊。

因為所有人明白,資本會推動國家轉型,甚至引發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的變革,用舊有落後的制度去和新型資本比對,難免最後将國家弄成四不像。資本并非洪水猛獸,并非不可親近,利用好的話,會讓國家的國力快速提升;反之,資本泛濫,可能讓國家失去對經濟的控制。

中國的投資“有毒”?印度甯可考慮美日韓,也不考慮中國的投資

在莫迪看來,資本是來搜刮民脂民膏的,由此印度從上至下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排外”行動。但是印度忽略了一個事實:農業國家成就工業國家,需要幾代人甚至上百年的辛勤努力,不可能都像中國一樣,用短短三四十年就成就了“世界工廠”和“基建狂魔”。

“中國行自己也行”,是意識形态領域針對中國的一種誤解,認為中國的成功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輕松實作的,事實上,中方無非趕上了全球低端産業鍊向東亞轉移的末班車,為了迎接資本,中國從上至下都進行了深度的變革,并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中國的投資“有毒”?印度甯可考慮美日韓,也不考慮中國的投資

就問印度能夠做出哪些改變:是取消種姓制度,還是将田畝配置設定到每一個農民頭上,亦或者印度願意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吸引低端産業鍊的進入。做不到上述要求,就擅自提“工業大國”、“發達國家”口号,實乃癡心妄想。

不過印度有自己的一套說辭,認為除了中國資本,印度仍能吸引到美國、日本、南韓、歐盟的資本。真相是,國際輿論是透明的,印度針對中國,未免不會形成連鎖反應,讓一衆在印外資瑟瑟發抖,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看到了吧,不是印度選擇資本,而是資本選擇印度,這與戈亞爾的說法有着明顯出入。我們不禁要問,是誰給了莫迪政府勇氣,竟然對于中國的資本和企業“不屑一顧”,殊不知,印度半數人仍活在貧困線下,發展工業是其唯一的救贖之路。

中國的投資“有毒”?印度甯可考慮美日韓,也不考慮中國的投資

遭印度拒絕,對中國資本不一定是壞事

談幾點看法。

其一、印度沒有機會成為發達國家。

印度目前人均GDP僅有2000美元左右,要想達到發達國家人均最低20000美元的門檻,須保證未來年均經濟增長率至少10%,而且中間不能出現大起大落,可我們知道,全球工業産業鍊已經固化,能夠給到印度發展的機會屈指可數。

印度最多成為造紙、拆船、成衣和人力輸出大國,至于和中日韓競争,可能性幾乎為零。試想高附加值的電子、半導體、機械等産業,中日韓會給到印度嘛。是以說,莫迪政府還是洗洗睡吧,勿癞蛤蟆成天想着天鵝肉吃。

中國的投資“有毒”?印度甯可考慮美日韓,也不考慮中國的投資

其二、拒絕中國資本,反倒助力中企規避風險。

對外投資,最忌引資國朝令夕改,從印度政府的動作來看,它們吸引資本為假,收割資本為真。先是将中企騙到印度,待中企的産業鍊、投資、管道、裝置到位,然後就來一出“關門殺豬”。僅通過一紙行政令,就能讓資本血本無歸。

從某種角度上講,國際社會還得感謝印度政客的“大嘴巴”,是他們的信口開河,暴露了印度收割外資的真實企圖,如此外資對于投資印度就不會似從前那般饒有興趣了。坐擁14億人口卻不知如何利用,這樣的國家沒有任何前途和希望。

中國的投資“有毒”?印度甯可考慮美日韓,也不考慮中國的投資

一句話: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上帝隻會給每個人留一扇窗,印度錯過中國低端産業鍊轉移的機會,會悔恨終身。因為越南、馬來西亞、印尼都在發力,它們正想盡辦法和中國搞好關系,吸引中國的資本和産業鍊轉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