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茶,既是一種健康養生的習慣,也是一種富養精神的行為。
”
午飯後,酒足飯飽,我慵懶地躺在沙發上,拿了一本《四季随筆》随手翻一翻。看見一段描寫:“在寒雨中散步後,熱茶使我通身溫暖。喝茶時刻,我環顧周圍的書冊與圖畫,領略安靜地占有它們的幸福。我瞥一眼自己的煙鬥,或者若有所思似地把它裝上煙絲。的确,再沒有比茶後——它本身就是溫和的興奮劑——抽煙使人得到更多的安慰,更能啟人浮想聯翩了。”我忍不住哈哈大笑,這不就是“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的意思嗎?
喬治·吉辛
《四季随筆》是英國小說家,散文家喬治·吉辛(George Gissing)的散文随筆。寫的是一個叫亨利·來意克羅夫特的人,在一年四季之中的生活感受。吉辛在書的前言中說:亨利是他的好朋友,此人一生靠賣文度日,生活極其窮困。五十歲時,意外得到了一筆遺産。于是他就搬到鄉下,一邊隐居,一邊寫随筆,遠離塵嚣,在甯靜中度過了晚年。在他逝後,吉辛把他寫的随筆文章編成了文集。
其實,《四季随筆》是一本自傳體性質的獨幕喜劇文集。主人公亨利就是作者自己。喬治·吉辛是一位很有趣的作家,他1857年生于英國約克郡的威克維爾特,畢業于曼徹斯特的歐文斯學院。1876年,他因偷錢救助一個妓女犯了罪,被判處短期徒刑。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他被遣送到美國,靠教授語言課混日子。吉辛在芝加哥過着窮困潦倒的生活,幾乎瀕于絕境。當時他開始寫一些短篇小說,投稿于《論壇報》。1877年吉辛傳回英國,後來還曾去德國學習哲學。
吉辛天賦很高,是一位誠實、正直并有學問的小說家。據說,他救助過的那個妓女結了婚,可惜妻子染上惡習,最終因酗酒而悲慘地死去。後來,吉辛又再婚了。這次,他娶了一個女勞工名叫愛迪絲,希望能夠通過婚姻讓她變成一個有理想的知識女性,可是愛迪絲并不了解自己的丈夫,沒有共同語言,在生了兩個孩子之後,兩人就離了婚。吉辛又陷入孤獨之中,似乎變成了人生路上的苦行僧 。他寫的小說有《新寒士街》、《在流放中誕生》、《古怪的女人》等。書中的男主角大多也是苦逼角色,貧窮對于人的腐蝕作用是所有吉辛小說的主題。
吉辛既不相信有産者的慈悲,也不相信無産者的反抗,進而陷入悲觀絕望之中。吉辛崇拜英國大作家狄更斯,力圖師承其風格。1898年,他寫過《狄更斯的研究》。當然,他的小說趕不上狄更斯,沒能受到衆人追捧。
令人意外的是,《四季随筆》在中國大受歡迎。許多讀書人中意它,不單單是因為文筆優美,還有另一層原因就是作者表達的人生境況:天降橫财,讓人飽暖無憂,悠閑生活。白天可出外“拈花賞草”,夜晚可回家“擁書偷歡”。讀書人、愛書人的最高理想在《四季随筆》中變成了現實。
喬治·吉辛是英國散文界的傑出代表,其代表作《四季随筆》通過對英國人喝茶習俗的描寫,給觀衆表達了這樣一個思想:茶葉是最為聖潔的,散文是非常優美的。而這二者的結合,必然會給觀衆帶來非常惬意與休閑的享受。茶與讀書的完美碰撞,常常喚起人們的共鳴。
《四季随筆》表達了這樣一個理念,茶葉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不單是物質層面的,也是其精神層面的。在他滿身心地投入到書籍和優美的自然風景中時,茶葉也在無聲無息中影響着創作者的心情,影響其決斷,甚至也影響着他的身心健康。這和中國智者的飲茶之道有着殊途同歸之妙。
《四季随筆》的主人公亨利·來意克羅夫特,在作品中,以茶會為線索,通過對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的描述,表述了自身對茶會這一形式的感觸。他寫到:
“我一天中最舒适的時刻之一,是在下午散步歸來的時候,這時我稍微有些疲勞,脫下長靴,換上拖鞋,脫下出外穿的上衣,換上舒服、随便、破舊的短上衣,坐在深深的有着柔軟扶手的安樂椅上,等待傭人端來茶盤。
也許我在喝茶時,最感安閑之樂。在過去的日子裡,我不得不匆匆吞下點心,經常因為想到自己目前的工作,感到急迫、苦惱。對于我所飲的東西嘗不到它的香味與美味。現在,茶壺端進房時飄來的那種撲鼻清香,多麼甜美啊!第一杯茶,給我帶來何等的安慰!接着幾杯,則讓我徐徐品嘗。在寒雨中散步後,熱茶使我通身溫暖。喝茶時刻,我環顧周圍的書冊與圖畫,領略安靜地占有它們的幸福”。
飲茶很多時候都和人生聯系在一起,英國人在飲茶的時候,很多時候會思考自己的人生,并和食物、醫學聯系起來,通過對茶葉的味道與品質的關注,展現其品茶方式。對不同的茶葉進行品味,有不同的心情,也會産生不同的聯想。飲茶,既是一種健康養生的習慣,也是一種富養精神的行為。
英國人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即使是身處陋室,英國的群眾也會保持他們飲茶的習慣。在他們的眼中,飲茶甚至是帶有一定神聖的光環的:下午茶一旦開始,就意味着一天的勞碌已經接近了尾聲。這表示,可以休閑地享受傍晚的光陰。
别的不說,單單是茶杯和茶托的互相碰撞,就能夠讓群眾感受到其中的幸福。到朋友家做客,進屋喝茶,表示了朋友待客的态度。到英國朋友家做客,主人家喜歡把茶壺拿上來,與客人一起品味茶葉的清香。而作為一個合格的客人,也會和主人一樣,保持對飲茶的興趣。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也用詩歌來描繪了情人們相約喝茶的場景:“一點一點地吃着面包,等待着情人的到來;在無聲的歎息中,等待到茶涼。”濟慈的這首詩中,采用了非常獨特的視角。茶成了情人間交往的橋梁。但是,最終,茶都涼了,情人也沒有來,通過茶這一中介物,詩人表現了沒有等到情人的主人公的情感變化。可見喝茶之風,的确影響着英國人的日常生活,不可或缺。
英國雖然沒有像中國那樣種植茶葉的悠久曆史,也沒有中國那樣豐富多彩的飲茶習俗,但是英國群眾從飲茶中得到的樂趣卻一點也不比中國人喝茶時候感受的少。我想,這大概也是《四季随筆》受中國人歡迎的原因吧。
作者簡介
劉永,四川綿陽人,現為公務員,愛好文史寫作,有《文同評傳》等書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