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家住靜安區共和新路街道、工作在嘉定安亭的陳先生來說,每日開車跨區上下班近兩小時不是難事,難的是車已經在“家門口”了,但仍“有家難回”“有門難出”。
“平時工作日,我早上最晚是八點十五開車出發。但因為小區的車太多了,每天最起碼提前半小時挪車。遇到現在的‘黃梅天’,提前四十五分鐘挪車都是常有的事情。但現在有了這‘潮汐車位’,隻需要預留五六分鐘的時間就足夠了……”
上海靜安,贊34
随着城市的發展,
“停車難”已成為
城市治理中的“老問題”。
近些年,靜安區共和新路街道一邊緊盯居民訴求,一邊以調研、協商、共建等方式,求解停車難題。從出台《永樂苑小區機動車停放管理規定》,到取消小區固定停車位;再到眼下,陳先生口中的“潮汐車位”……如今,在共和新路街道永樂苑小區,“停車難”這一“老問題”,逐漸有了“新解法”。
重溝通、聽民聲
共同把脈會診
永樂苑小區位于共和新路街道延長中路800弄,始建于1998年,共有居民1356戶,但停車位卻少于400個,車位比例僅為1:0.29,且小區無地下車庫。随着私家車數量不斷增多,小區停車位常常“一位難求”。停車位的供需沖突日益突出,不僅影響了市民的出行效率,也給小區管理帶來了巨大挑戰。
“每天晚上,地面有很多空着的固定停車位,但晚歸的業主卻沒地方停車……”
“可不可以取消固定停車位,讓車位也可以‘先到先得’?”
“取消固定停車位之後,我的車要停在哪?我的子女回來看我,怎麼收費?”
……
這是發生在2016年,
永樂苑關于
“取消小區固定停車位”
業主大會上的情景。
“我對那一次業主大會印象非常深,大家彼此之間不熟悉,每位業主都有自己的考量,争得那叫一個面紅耳赤,尤其一部分業主想要說服擁有固定停車位的業主放棄現有‘權利’,這顯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事情。”回憶起昔日的場景,永樂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吳舜瑾如是說道,“是以當時,我們一邊在做勸導工作,一邊想辦法‘盤活’小區存量。”
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居民區一方面成立由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和黨員居民組成的“停車治理項目組”,多次針對停車問題開展座談會,并根據居民區實際情況,在積極學習其他小區優秀經驗和案例的同時,尋找共性問題,探讨解決思路;
另一方面,物業每日做好車輛停放引導、挪車等事項,上門與車主進行溝通,親力親為。同時,排摸勸退“僵屍車”,釋放停車空間,確定消防通道通暢。
一項項暖心的措施,
消除了不少業主的種種顧慮。
2016年12月,永樂苑小區的固定停車位全部取消,并嚴格落實“三證合一(房産證、駕駛證、行駛證)”管理,外來車輛不得在小區停放過夜,擅自過夜者,需繳納30元/次過夜費等規定。
2019年,《永樂苑業主委員會關于外來車輛停放本小區收費辦法》再做調整,明确開展小區内停車“階梯式”收費,進一步加強了小區機動車停放管理秩序,維護了小區業主機動車停放權益。
齊聚頭、共思量
讓停車不再靠“搶”,移車不再靠“搖人”
晚上九點半,下班回家的周先生,徑直将車開進位于永樂苑小區斜對面的上海新慧谷科技産業園停車場。其中,寬敞規整的停車位、自動繳費的停車系統,以及設立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處,均讓他十分滿意。
周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由于下班時間較晚,等回到小區,根本沒有空閑的車位。在小區裡兜十幾分鐘找車位,更是家常便飯。
“如今有了這‘潮汐車位’,再也不用過在小區停車靠‘搶’、移車靠‘搖人’的日子了……”
原來,自2016年至今,經過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會等多方努力,小區的停車管理有了明顯改善,但小區車位短缺的沖突依舊存在,此時,增加停車設施的有效供給才是根治問題的有效方法。
2024年
永樂居委會依托共和新路街道“善治街區”聯盟,在聯合街道營商辦、城運中心、小區物業及善治街區的協調下,最終與小區附近的上海新慧谷科技産業園和上海國際新媒體産業基地園區負責人成功對接,協調“夜停晨走”的“潮汐車位”,進而緩解居民夜間停車壓力。
上海新慧谷科技産業園、上海國際新媒體産業基地分别位于靜安區滬太路799号、滬太路701号,距離小區均步行五分鐘内可達。目前,兩園區共計開放35個“潮汐車位”用于緩解小區停車難問題。
有停車需求的居民可在工作日的18:30至次日7:30進行錯峰停車,周末及節假日停車時間不限,由物業與園區方核定停車費并簽署協定,居民與物業簽署協定,價格均為400元/月,超出錯峰停車的時間範圍則收取每小時8元的停車費。
多部門協同解民難,讓“民聲”引領“民生”。接下來,永樂居民區将進一步向内挖潛、向外關聯,彌補小區内部夜間停車位不足問題,進而擴容停車供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來源:上海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