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冬,徐州城外的寒風呼嘯,硝煙彌漫。國共兩軍在這片土地上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決戰。誰能想到,這場戰役不僅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更是用小推車推出了新中國的曙光。
老百姓眼中的"三軍"相争
國軍這邊可謂兵強馬壯。劉峙坐鎮徐州,手下大将如雲:杜聿明、邱清泉、黃維,個個都是能征善戰的主。他們有80萬大軍,美式裝備齊全,飛機大炮應有盡有。按理說,這陣容已經足夠碾壓對手了。
可共軍這邊也不是吃素的。鄧小平統領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麾下陳毅、劉伯承等将領個個身懷絕技。雖然兵力隻有60萬,裝備也比不上國軍,但他們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兒。
更要命的是,老百姓的心都向着共軍。你說奇怪不奇怪,明明國軍占盡優勢,可老百姓就是不買賬。原因無他,共軍紀律嚴明,待百姓如親人;國軍,一到地方就騷擾百姓,搞得民怨沸騰。這下可好,國軍占了上風卻失了民心。
黃維的倒黴日子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黃維這個倒黴蛋了。他本是蔣介石的心腹大将,帶着12兵團來增援被圍困的黃百韬。誰知道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華東野戰軍設下口袋陣,把他們12萬人馬給困在了雙堆集。
你别說,這黃維還真有兩下子。他派了個"老虎團"守衛大王莊,這幫老兵個個兇神惡煞,愣是讓共軍吃了大虧。中原野戰軍打了一整天都沒拿下,最後還是華東野戰軍來幫忙,兩家合力才把這個硬骨頭給啃下來。
可惜啊,黃維終究還是棋差一招。等他回過神來,已經被共軍團團圍住。這位爺也是個狠角色,居然用毒氣彈對付共軍,這下可把人家惹毛了。最後黃維想開溜,誰知道坦克半路抛錨,活生生被抓了個正着。這運氣,簡直了。
杜聿明的最後倔強
杜聿明。這位可是蔣介石的得力幹将,被寄予厚望。可惜啊,形勢比人強,等他反應過來時,已經被共軍圍在了陳官莊。
杜聿明也是個倔脾氣,蔣介石讓他撤退,他偏不。帶着30萬大軍,就在陳官莊紮下了根。你說這是何苦?
更有意思的是,共軍對付杜聿明用了個絕招。他們不急着打,而是慢慢磨。一邊搞心理戰,天天喊話勸降;一邊搞物質誘惑,煮肉包餃子,香味飄得老遠。再看看國軍那邊,蕃薯蘿蔔都不夠分,慘得很。
這一招真絕了。沒過多久,國軍士兵就開始投降了。剛開始三三兩兩,後來成群結隊。有些兵還挺有意思,白天過來吃頓好的,晚上回去睡覺,跟串門似的。
杜聿明看着這場景,心都涼了半截。可他還是不肯投降,硬撐着。直到1949年1月,共軍發起總攻,這位老将才算是徹底認栽了。
小車推出的勝利
說到底,淮海戰役的勝利可不是靠幾個将領就能拿下的。真正的功臣是那543萬後勤大軍和無數老百姓。
你想啊,共軍哪有飛機大炮?人家靠的是獨輪車、牛車、扁擔。老百姓省吃儉用,把糧食往前線送。路上炮火連天,有人倒下了,立馬就有人頂上。就這麼一車一車地推,愣是推出了一個新中國。
陳毅說得好:"淮海戰役是人民群衆用小車推出來的。"這話一點不假。比起兵力和武器,民心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