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陽能 肖鑫利 尹春哲 王涵 于佳慧 錢立華 魯政委
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
2024年8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建構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4〕39号,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明确了大陸建構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的總體要求和相關制度建設規劃。《工作方案》出台标志着大陸綠色發展的主要抓手全面由能源轉向碳排放,各類配套政策體系将加速出台進而進一步引導發展要素向新質生産力傾斜,培育形成綠色低碳競争力。
總體要求上,明确目标以及将建立多層次的政策制度和機制。碳達峰前的“十五五”時期,實施以強度控制為主、總量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碳達峰後,實施以總量控制為主、強度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産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機制,并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效銜接,建構系統完備的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
國家層面,側重完善規劃制度。明确“十五五”時期,将碳排放名額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不再将能耗強度作為限制性名額,并研究制定碳達峰碳中和有關行動方案,以及完善碳排放雙控相關法規制度,細化落實《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部署,確定2030年前實作碳達峰。
地方層面,側重考核限制,建立地方碳排放目标評價考核制度。将碳排放雙控名額合理分解至各省份,并進一步壓實地市及重點企業控排減排責任。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制度,推動省市兩級建立碳排放預算管理制度,将推動碳市場、碳稅等相關制度的建立健全。
行業層面,探索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預警管控機制。一是将完善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核算機制,由行業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在生态環境、統計局、市場監管等部門支援下圍繞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等重點領域,完善行業核算機制,開展行業碳排放核算。二是将建立行業領域碳排放監測預警機制,摸清排放底數與減排潛力,實施常态化監測分析,及時預警,視情況對重點對象從嚴管控,并在條件成熟時,将重點行業的碳排放管控情況納入考核名額體系。
企業層面,完善企業節能降碳管理制度。一是将健全重點用能和碳排放機關管理制度,從強标準、抓管理兩方面入手,制修訂控排行業碳排放核算标準,加強能重點企業碳排放管理,着重確定資料品質。二是發揮市場機制調控作用,将進一步擴大碳市場範圍和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支援領域,完善綠證交易市場。未來三類市場的協同銜接值得期待。
項目層面,開展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碳排放評價。一是完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嚴格項目源頭管控,強化碳排放評價作用。二是完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将溫室氣體排放管控納入環境影響評價,建立項目必須統籌考慮環境污染物與溫室氣體的協同減排工作。
産品層面,加快建立産品碳足迹管理體系,一是制定産品碳足迹核算規則标準,聚焦滿足市場迫切需求、促進國際銜接的原則,優先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型商品,受國際政策法規限制的産品和深度參與國際分工或出口量較大的外向型商品。二是加強碳足迹背景資料庫建設,助力大陸建立數字化碳足迹管理體系和國際互認。三是建立産品碳辨別認證制度和嚴格統一的碳辨別認證管理辦法,基于碳足迹開展綠色消費促進行動。
2024年8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建構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4〕39号,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明确了大陸建構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的總體要求和相關制度建設規劃,标志着大陸綠色發展的主要抓手全面由能源轉向碳排放,各類配套政策體系将加速出台,進而進一步引導發展要素向新質生産力傾斜,培育形成零碳競争力。
一、總體要求
建構系統完備的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自“十一五”規劃明确能源強度限制目标以來,大陸圍繞“節能降耗”建構了系統性的、促進能效提升的政策和标準體系,有效的應對了經濟發展中的能源限制。目前,大陸生态文明建設總體以降碳行動為總牽引,發揮對生态環境品質改善的源頭治理作用,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綠色更新,因而由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建構多層次、全方位的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成為高品質發展的必然。層次上,《工作方案》要求“将碳排放名額及相關要求納入國家規劃,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産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機制”,将覆寫從國家、地方區域,到行業、企業、項目、産品層面各層次的政策制度和機制。國家層面側重制定目标規劃,強化目标引領和限制;地方層面側重考核限制,引導地方政府管理機制的改革,以碳排放作為地區招商引資和産業扶持的關鍵考量,進一步強化發展要素的配置和使用效率;行業層面,以碳排績效對标管理,“碳效”成為行業競争焦點,合理淘汰落後産能;企業層面,促進企業圍繞綠色低碳建構産業價值鍊管理;項目層面,将建立項目立項、項目建設和項目運作全流程的碳排放水準評價體系,實作準入嚴格、過程監管、運作合規。産品層面,以碳足迹作為衡量産品“含綠量”的重要标準,以鼓勵綠色消費為重要措施,推動綠色生産生活方式的形成。
加強碳市場的市場機制作用。《工作方案》指出,“将碳排放名額……,并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效銜接”,意味着在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将進一步完善,不僅将納入更多的控排行業,還将建立多層次的交易機制,強化市場機制作用,助力區域協調發展和生态保護補償。
以目标為引領,強化碳雙控階段性安排。《工作方案》設立了到2025年、“十五五”時期、碳達峰後3個階段性工作目标。一是“到2025年,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進一步完善,……排放核算相關标準和産品碳足迹标準出台實施,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資料庫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相關計量、統計、監測能力得到提升……。二是“‘十五五’時期,實施以強度控制為主、總量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建構符合中國國情的産品碳足迹管理體系和産品碳辨別認證制度,……。”三是“碳達峰後,……,建立碳中和目标評價考核制度,……。”從發展目标中可以明确,産品碳足迹将成為大陸衡量企業綠色競争力水準的核心标準,是産業打造綠色價值鍊,培育綠色競争力的抓手。政府将通過完善标準和方法學體系,加強數字化應用建構溫室實體排放因子庫,為企業綠色發展“搭好台”。
二、完善碳排放相關規劃制度
能耗考核名額将淡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檔案。《工作方案》提出,“将碳排放名額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對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進行統籌部署”,同時,還提出“不再将能耗強度作為限制性名額”。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把綠色低碳和節能減排擺在突出位置,建立并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有力促進大陸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漸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同時強調要加強碳排放雙控基礎能力建設,健全碳排放雙控各項配套制度,為建立和實施碳排放雙控制度積極創造條件。能耗強度降低名額與碳排放強度降低名額分别首次出現于“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檔案,随着能耗強度名額的退出,意味着雙控考核名額更加明确向“碳”考核轉變,實作能耗向碳排放雙控的正式轉變。
碳排放“雙控”更能實作精準施策目标。能耗雙控是指對能源消費總量和能源消費強度的控制,經過“十一五”至“十四五”循序漸進地發展,已經成為一套相對穩定和成熟的機制。然而,随着“雙碳”逐漸深入,能耗雙控的不足也逐漸顯露:一是能耗總量控制包含化石能源消費與非化石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直接影響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另一方面,能源消費總量中包含原料用能,制約了石化、化工等有剛性需求的産業發展。與之相比,碳排放雙控能夠較好解決可再生能源、原料用能受限問題,對高碳行業排放管控更加精準合理。
雙碳“1+N”政策重點将加快向碳中和階段過渡。《工作方案》提出,“研究制定碳達峰碳中和有關行動方案,細化碳排放目标控制的工作舉措、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以及“細化落實《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部署”。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國發〔2021〕23号)指引下,大陸雙碳“1+N”政策體系持續完善,為總攬各行業、各次元節能降碳行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各部門和地方政府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提出了更加具體的雙碳目标,即在什麼時間、以什麼方式、達到什麼程度的碳排放控制和減少。“1+N”政策較好展現出強調可操作性、明确責任機關、全局考慮與綜合施策、循序漸進與穩妥推進等特點。“十五五”是大陸從碳達峰向碳中和階段過渡的關鍵時期,不僅要繼續落實碳達峰階段各項重點工作,還要細化碳中和階段重點工作,持續推動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建築等領域結構調整和産業更新,快速發展非化石能源、鞏固提升生态系統碳彙能力、不斷完善碳排放市場機制,穩妥有序推進大陸“雙碳”戰略目标的實作。
加強法規制度的保障性作用。《工作方案》提出,“加快修訂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重點用能機關節能管理辦法等制度”。以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為例,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修訂出台《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2023年第2号),其主動适應新形勢新要求,提出在節能報告編制和審查中增加項目機關産品化石能源消耗、機關增加值(産值)化石能源消耗、化石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費量、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和供給保障情況等内容,充分展現了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等新要求,保障重點産業高品質用能需求[1]。與此同時,與碳排放雙控相關法規制度也将以新形勢為指引,加快制修訂,為能耗雙控逐漸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建立地方碳排放目标評價考核制度
進一步細化壓實減排控排責任。《工作方案》提出,“将碳排放雙控名額合理分解至各省份。各省份可進一步細化分解碳排放雙控名額,壓實地市及重點企業控排減排責任”。省級主體與企業是貫徹落實碳雙控要求的主體,結合區域資源禀賦、減排潛力與産業結構特點合理分解細化碳排放雙控名額是基本和前提。目前,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遼甯等在碳排放總量和與強度呈雙高特點,高碳行業集中程度也将影響各區域行業減排程序。其中,電解鋁在山東、新疆、内蒙古等省份分布較為集中,粗鋼生産在江蘇、河北分布相對集中,河北、内蒙古均屬于碳排放總量與強度雙高地區,相關行業布局或應生産與地方控碳目标的協同[2]。在此基礎上,将碳排放雙控名額進一步向重點企業分解,可參考《關于加強綠色電力證書與節能降碳政策銜接大力促進非化石能源消費的通知》(發改環資〔2024〕113号)對綠證消費相關要求,分别采取強制性、鼓勵性等手段細化對不同主體碳排放雙控要求。
建立碳排放雙控綜合評價考核制度。《工作方案》提出,“制定出台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辦法”。并提出考核名額體系重點内容,即“以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名額為重點,納入能源結構、能耗強度、資源利用效率、生态系統碳彙、重點領域綠色轉型等名額”。2021年,生态環境部曾印發《關于開展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的通知》(環辦環評函〔2021〕346号),選取河北、吉林、浙江、山東、廣東、重慶、陝西等試點地區以及電力、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試點行業,開展建設項目二氧化碳(CO2)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與之相比,《工作方案》還将納入能源、碳彙等更豐富的名額,形成以碳雙控為重點的多元化綜合評價名額體系,進而更加全面、更加合理的評價各地區碳排放雙控工作開展情況,有利于調動地區積極性的同時保證碳減排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與落地。
建立兩級碳排放預算管理制度。《工作方案》提出,“推動各地區結合實際開展碳排放核算,指導省市兩級建立碳排放預算管理制度”,并按照2025年底、“十五五”時期“十六五”時期及以後三個階段,明确工作目标及重點,即碳排放預算試編制、碳排放預算常态化編制及動态調整及五年規劃期全流程管理等。英國是較早實施碳預算制度的國家,其在2008年通過的首部《氣候變化法案》中就明确了5年内的碳排放總量要求。根據最新公布的碳預算,2027-2033年碳排放總量為9.6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楊儒浦和馮相昭,2023)。借助碳預算制度,英國政府希望通過其與碳稅和碳交易市場的結合,發揮很好的作用[3]。大陸可借鑒英國碳預算制度建設經驗,推動碳市場、碳稅等相關制度的建立健全。
四、探索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預警管控機制
4.1 完善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核算機制
《工作方案》提出,“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作用,以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工業行業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為重點,合理劃定行業領域碳排放核算範圍,依托能源和工業統計、能源活動和工業生産過程碳排放核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等資料,開展重點行業碳排放核算”。該部分明确:
參與部門:行業領域碳排放核算标準的制定完善由各行業主管部門牽頭負責,同時要求相關行業協會要積極且深度參與其中;
重點行業:可參考全國碳市場納入八大行業,包括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紙等重點排放行業,同時,城鄉建設(重點在建築領域)和交通運輸兩個行業也是重點研究對象;
資料來源:包括能源和工業統計、能源活動和工業生産過程碳排放核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等資料,是以,需要生态環境主管部門、統計局、市場監管部門等部門積極配合,提供相關資料,以完成碳排放核算機制建立。
需要重點說明的是,《工作方案》要求“合理劃定行業領域碳排放核算範圍”。即合理确定每個行業的核算邊界,特别要避免少算漏算的情況,否則會對行業的碳排放現狀産生較大誤判,影響後續工作制定,進而最終影響大陸“雙碳”目标實作。
2023年,國家标準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一個部門聯合釋出《碳達峰碳中和标準體系建設指南》(國标委聯〔2023〕19号)提出,“到2025年,制修訂不少于1000項國家标準和行業标準,……主要行業碳核算核查實作标準全覆寫”,以加快大陸碳排放核算體系建設。同年,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出台《關于加強計量資料管理和應用的指導意見》(市監計量發〔2023〕52号)提出,“推動計量資料建設應用基地與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等機關合作,在確定安全、準确的基礎上,穩步推進資料共享”,助力後續的資料的共享使用。
4.2 建立行業領域碳排放監測預警機制
《工作方案》提出,“摸清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底數與減排潛力,……将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管控要求納入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名額體系”。
上述《工作方案》提出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摸清排放底數與減排潛力,實施常态化監測分析,及時預警,視情況對重點對象從嚴管控,并在條件成熟時,将重點行業的碳排放管控情況納入考核名額體系。
在摸清排放底數與減排潛力方面,需要從行業和區域兩個方面着手準備。對于前者,結合上文所述,需要國家盡快完善重點行業的碳排放核算機制,以科學合理地評判目前碳排放水準。目前林草行業在摸清排放底數方面已經做出較多工作。自然資源部等四部門聯合釋出《生态系統碳彙能力鞏固提升實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間,基本摸清大陸生态系統碳儲量本底和增彙潛力。同時,國家各林業碳彙試點機關也積極開展了碳彙潛力的摸排。對于後者,需要建立區域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常态化工作機制,及時掌握區域及區域内部分重點行業的碳排放水準,為後續碳排放管控和減排計劃制定奠定基礎。《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修訂版)》正在積極制定中,以便後續相關工作開展。
在實施常态化監測分析和及時預警方面,未來需要建立常态的監測和預警機制,重點内容包括監測對象、監測參數、監測方法、分析評判标準、監測實施制度、預警分類管理措施等。為了提高整個監測和預警的科學性、全面性、及時性、精準性,有必要重點使用新型資訊技術。通過大資料、區塊鍊、人工智能、物聯裝置、邊緣計算、遙感衛星等技術,提升資料擷取、計算、分析能力,并通過數字化平台提供有效管理、分析、展示,為碳排放管控方案的制定和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在視情況對重點對象從嚴管控方面,《工作方案》特别提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從嚴管控”。碳市場通過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助力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納入碳市場的控排企業由于需要完成相關履約工作,若控排企業所能獲得的碳配額有較大程度的減少,則企業為了滿足履約工作要求,需要額外支付一定的配額購買費用,由此将對其營運成本帶來極大的影響。是以,納入碳市場控排履約的企業為了降低履約成本,需要盡力減少碳排放,同時提升生産效率。目前全國碳市場已納入電力行業,第一履約周期和第二履約周期的配額配置設定方案的基準值逐漸降低,近期公布的《2023、2024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發電行業配額總量和配置設定方案(征求意見稿)》(環辦便函〔2024〕216号)也顯示電力行業的基準值進一步下降。這都是為了進一步促進電力行業企業深度開展節能減排工作,降低碳排放。預期後續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的配額配置設定方案也将從緊制定。
在考核名額體系完善方面,未來将在時機成熟時将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管控的管理水準和管控結果納入相關政府部門的考核名額體系,進而要求相關部門在開展雙碳工作時要把握重點,嚴格把控重點行業的碳排放水準和變化趨勢。
五、完善企業節能降碳管理制度
健全企業碳排放規則和管理制度。資料品質是保障全國碳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生命線,是市場健康運作的基礎和前提,全國碳市場擴容、增加市場活力都需要建立在全面準确真實的碳排放資料基礎上。但随着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對碳排放核算資料的需求顯著提升,目前國内碳排放核算體系資料更新偏慢、核算口徑不一、基礎排放因子滞後等一系列問題也開始凸顯。是以,《工作方案》從強标準、抓管理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提出制修訂電力、鋼鐵等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規則标準,提供科學的技術依據。另一方面,将碳排放管控要求納入現行重點用能機關管理制度,加強能降碳管理要求以及能源和碳排放計量器具配備和檢定校準,確定資料的真實可靠。
發揮市場機制調控作用。《工作方案》中分别針對碳市場、CCER市場以及綠證這三類市場提出相應機制建設路線,即“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調控機制,逐漸擴大行業覆寫範圍,探索配額有償配置設定機制。健全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逐漸擴大支援領域,推動更大範圍減排。加快健全完善綠證交易市場,促進綠色電力消費。”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CCER)市場促進了具備真實性、唯一性和額外性的碳減排項目(特别是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利用,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銜接,實作CCER碳減排收益與降低配額履約成本雙赢。而綠證綠電機制相當于将可再生能源電力“零排放”的環境屬性權證化,鼓勵有意願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使用者與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直接交易。三類市場逐漸并行協同,将共同為碳減排注入持續動力。
六、開展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碳排放評價
完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此次《工作方案》要求“将碳排放評價有關要求納入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對項目用能和碳排放情況開展綜合評價”。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審查是大陸提高項目能源利用效率、從源頭上減少能源浪費的一項重要制度。其中,未按規定進行節能審查,或節能審查未通過的項目,建設機關不得開工建設,已經建成的不得投入生産、使用。而碳排放總量與強度和能源消費總量與強度密切相關,2023年3月,國家發改委修訂并印發《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2023年第2号),增加了碳排放資料的編制和審查要求。以嚴格源頭管控為目的,強化碳排放評價作用。
完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建設項目的環境準入門檻,“雙碳”目标下,高排放行業已經進入綠色轉型新時期,新增項目必須統籌考慮環境污染物與溫室氣體的協同減排工作。《工作方案》中提出“将溫室氣體排放管控納入環境影響評價,對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排放水準進行預測和評價,在電力、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開展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此外,2024年5月29日,生态環境部已出台了《火電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試行)》,其中已将溫室氣體管控納入環評管理。根據《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制定重點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預計後期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技術規範也将陸續出台,有效規範各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的技術方法。
七、加快建立産品碳足迹管理體系
7.1 意義與角色
産品碳足迹不以排放主體而以終端産品作為抓手,促進産業鍊的綠色低碳轉型。雖然在評價範圍、主體和方法學上與地區和企業層面碳排放有所差異,但産品碳足迹管理體系的建設将在大陸碳排雙控體系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主要如下:
精準量化與監測,提供科學的資料支援。産品碳足迹管理通過全面追蹤和量化産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從原材料擷取、生産制造、運輸、使用到最終廢棄或回收),為企業和監管部門提供了覆寫全價值鍊的精準碳排放資料。這些資料可以幫助政府和企業更準确地了解碳排放的來源和分布,支援制定更精準的碳排放雙控目标和相關政策行動。
推動企業減排與技術更新,增強強度控制的有效性。産品碳足迹管理可以幫助識别産業鍊各環節的碳排放水準,推動企業采取更低碳的生産方式和技術,并通過降低産品碳足迹而推動全價值鍊的減排。這種系統化的減排措施将直接提升碳排放強度控制的效果。
促進國際接軌與合作,為雙控體系融入全球架構提供支援。健全完善産品碳足迹管理體系,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碳排放計量、統計和檢測能力,增強透明度并促進與國際标準接軌,為雙控體系融入全球架構奠定基礎。
7.2 具體任務要求
本次《工作方案》中對産品碳足迹管理體系提出了三個方面重點任務,分别為:制定産品碳足迹核算規則标準、加強碳足迹背景資料庫建設、建立産品碳辨別認證制度。這三項任務與今年6月生态環境部等是五個部門聯合釋出的《關于建立碳足迹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4]中提出的“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體系”的三項重點任務一緻,對本次《工作方案》對相關重點内容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确和強調,具體如下。
7.2.1 制定産品碳足迹核算規則标準
在實施路徑上,明确在國家層面出台統一的産品碳足迹量化通則,在重點行業和産品的具體标準上,組織相關行業協會、企業、科研機關等制定釋出行業标準或團體标準。在確定全國統一的原則和規範的基礎上,增加碳足迹标準的供給。
在重點行業上,《工作方案》明确“聚焦電力、燃油、鋼鐵、電解鋁、水泥、化肥、氫、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電石、甲醇、煤化工、動力電池、光伏、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等重點産品。”以上重點産品可總結為以下三類:一是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型商品;二是受國際政策法規限制的産品,包括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覆寫的初級産品、歐盟電池法案覆寫的锂電池等;三是受下遊國際客戶(鍊主企業)要求披露碳足迹的制造企業産品或出口量較大的外向型商品,如新能源汽車、電子電氣等。這展現了大陸碳足迹建設工作優先滿足市場迫切需求、促進國際銜接的目标和原則。
7.2.2 加強碳足迹背景資料庫建設
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資料庫是産品碳足迹因子庫的基礎。本次方案明确應加快國家級溫室氣體資料庫的建設,并建立定期更新釋出機制,以有效支援産品碳足迹背景資料庫的建設。
在建設路徑和參與主體上,《工作方案》提出“行業主管部門和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根據需要建設重點行業碳足迹背景資料庫,并鼓勵相關行業協會、企業、科研機關探索建設細分行業領域産品碳足迹背景資料庫。”
建立統一且具有國際公信力的碳足迹背景資料庫是大陸開展碳足迹管理體系的關鍵任務和主要挑戰。區域、行業和企業研究的細分領域産品碳足迹因子資料可以幫助解決企業應對國際貿易壁壘,并作為國家資料庫的銜接與補充,但同時,在建設過程中應注意資料的品質和資料庫之間的一緻性,為推動大陸資料庫在國際社會的廣泛采信奠定基礎。
7.2.3 建立産品碳辨別認證制度
在此前生态環境部的《關于建立碳足迹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将制定統一的産品碳辨別認證管理辦法,本次的《工作方案》對此進一步強調。此外,本次《工作方案》提出“将組織有條件的城市聚焦重點産品開展先行先試,鼓勵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産品碳辨別認證。”
一方面,明确了國家将繼續推進碳辨別認證體系的統一、嚴格化的管理方向;另一方面,通過建構市場化和多方參與的格局,可以有效調動企業減排的積極性,促進低碳綠色消費體系的建設。
對于碳排放雙控體系的建設上,嚴格統一的碳辨別認證管理辦法可以進一步增強企業碳排放資料的透明度和資料品質,提升相關計量、統計、監測能力,為建構系統完備的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奠定基礎。
注:
[1]資料來源:專家解讀《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中國發展網[EB/OL],2023/04/08[2024/08/03],http://www.chinadevelopment.com.cn/news/cj/2023/04/1831961.shtml
[2]資料來源:ESG:碳排雙控強化“雙碳”目标 行業減碳格局或将重塑,新浪财經[EB/OL],2023/08/30[2024/08/03],https://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lastest/rptid/746745477161/index.phtml
[3]資料來源:國内多層次碳市場體系建構設計初探,興業研究,2023/05/05[2024/08/03]
[4]資料來源:關于印發《關于建立碳足迹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環氣候〔2024〕30号),生态環境部,2024/06/05,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406/t20240604_ 1074986.html
本文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