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期車田村:一山一水都是畫
坐标:車田鄉車田村
古寨。
車田鄉車田村位于酉陽東北部,總面積23平方公裡,轄7個村民小組,共964戶2896人,距酉陽縣城65公裡,海拔約750米,常年雲遮霧繞,被譽為“雲端上的山村”。民國為車田十三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稱車田村、管區、大隊、社群。2017年恢複為車田村,隸屬車田鄉。2003年黃泥村并入車田村。
車田村佛教勝地天龍山、最美村寨桐麻台、十萬屋基遺址等自然景緻優美,曆史遺存豐富,文化底蘊深厚,2023年被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紅軍過車田:紅軍故事和長征精神世代傳承
1934年10月27日,紅二、六軍團在南腰界舉行了隆重的會師慶祝大會。10月28日清晨,紅二、六軍團撤離南腰界,揮師入湖南,挺進湘西。10月31日,左路軍由小壩經龍池、高岩頭,上鳥兒垭;右路軍經筸子溪、上寨、菁口、塗家、涼橋,在鳥兒垭與左路部隊會合。兩軍會合,經野豬壩、活馬坨、黃家增,當晚宿營于苦草坪、腴地一帶。11月1日,紅軍經甲州、大闆、黃泥壩等地,從華家洞直插汆鴨,當晚宿營于汆鴨、黃泥壩一帶,沿途打敗了土豪向顯浩、李大銀等。紅軍當年在車田留下了很多宣傳智語,和老百姓拉家常、講革命道理,為老百姓挑水、劈柴、打掃房前屋後。長征精神是車田最寶貴的紅色曆史文化遺産,村民們至今保留着紅軍使用過的床鋪和碓磨,還對紅軍下山的小路重新進行了鋪整。
革命歲月積澱了車田村的紅色底蘊,鑄就了車田人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老紅軍吳漢清經曆二萬五千裡長征、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曾任排長、連長、副團長等職,并多次負傷,1982年以師職幹部離休療養。劉如孝等革命烈士在北韓戰場浴血戰鬥,為保家衛國壯烈犧牲,紅色基因、紅色血脈在車田村世代傳承。
仙境天龍山:第一清涼世界
天龍山雲海。
相傳,在某座山上住着一條龍,它時常化身為一位老和尚,到山下偷吃老百姓的莊稼,讓當地老百姓苦不堪言。此事偶然被玉帝得知後,就懲罰了這條龍,讓它化為一條石龍,頭向天張着嘴,龍嘴離天隻有三尺三,讓它再也不能危害百姓,龍身化作九十九座小山,這些小山一直延伸到湖北省來鳳縣。
天龍山位于車田與泔溪交界處,海拔1200餘米,山勢夭矯淩空,“由楚至蜀逶迤南行者約二百餘裡”,密布百多個高低起伏、形狀不一的山巒,宛如鱗甲;主峰鷹嘴岩宛若龍頭,“有昂首天外,虛吸風雲之勢焉”,故名天龍山。據《酉陽直隸州總志》記載:“天龍山俗名鷹嘴岩,在州東北120裡,高約10餘裡,山腰分五嶺。”“此山頂有僧寺,宋徽宗初建,清乾隆興建……寺前多古柏雜樹,紅塵不到,清風徐來,盛暑來遊,可以卻扇捐葛,真第一清涼世界也。”“萬山脊旁出,一龍天外飛。夭矯作遠勢,峥嵘吞落晖。”“高峰高不極,踏雪上層層。刺骨風如劍,離唇唾化冰。”清代拔貢冉正維、歲貢冉廣鯉、僧萬松等的詩句,極盡天龍山之雄奇、天龍寺之清幽。
萬松是清末巴蜀及武陵山地區有名的詩僧之一。孫桐生在編輯《國朝全蜀詩鈔》時收錄其詩20首,《二酉英華》收錄其詩68首。萬松的詩語意優美,頗富哲理,具有較高的思想性、人文性。《酉陽直隸州總志》記載:“州有三詩僧,一履雲,一曉參,一東昙,皆出于清溪寺,皆明經冉正嶽之詩弟子。履雲一名萬松,天龍山寺住持,元丙之胞侄,其詩字尤超脫入妙。刻有《桂塘韻語》二卷。東昙則工詩而不大作詩,又後來之隽也。近天龍山寺又有僧體參者,工擘窠大書。曉參州東麻旺場人,幼多病,祝發于清溪寺,時明經冉正嶽借寺庑為精舍,聚徒講學。”
天龍山。黃德權 攝
天龍寺可追溯至宋朝,鼎盛于明清時期,其間曾幾經損毀、修複。清乾隆初年,僧達明、達秀捐銀重修前、後殿,酉陽、黔江、湖南、湖北等遠近百裡香客常年朝拜。站在天龍山頂遠眺一馬平川,有一覽衆山小的恢弘氣勢。一年四季景色變化無窮,清晨有雲海日出,傍晚可觀雲海、晚霞。春賞姹紫嫣紅、夏觀草長莺飛、秋感金風玉露、冬品傲雪淩霜,百裡河山盡收眼底。
十萬屋基:演繹五大家族的興衰
臨近苦竹壩的群山深處,有一處分布密集、蔚然壯觀的遺址,被當地人稱為十萬屋基,又名何土司城。
十萬屋基遺址。
土司城遺址約6萬平方米,整體格局完整,功能分區明确,是一座被時光膠囊封印的昔日繁華的“天空之城”。遺址内地勢較高的西北部,俗稱“皇堂屋基”;西南部地勢較低且平坦的區域俗稱“老場寨”;遺址中部偏北處的一個小山包俗稱“曬金壩”;遺址北部的山腰處有一天然溶洞,俗稱“銀子洞”。土司城遺址現存有寨牆、房址、道路、排水溝、土牢、蓄水池等諸多遺迹,地表還散落有石碾盤、磚瓦、青花瓷片等遺物。
十萬屋基曾居住白、何、邢、田、馬五大家族,其曆史可追溯到南宋建炎年間,冉守忠與何貞、何慶等大姓首領追随思州番部長田佑恭入酉,平亂得職,率領族裔子弟世守于此。但冉氏、何氏之間連年征戰,何氏敗退入車田。元明兩代趕苗拓業,武陵山區的白氏族人在酉水河流域開疆拓土,洪武初年在後溪、酉酬地區建立“獨立長官司”,部分族人結盟何、邢、田、馬等家族,建立城寨、設立治所,“五姓土司”共居共治十萬屋基。明萬曆年間,湖北的大旺土司利用五姓家族内部沖突,趁機偷襲十萬屋基,打敗白氏土司,并焚毀十萬屋基。
一山一水都是畫:雲上古寨桐麻台和神秘土家民俗文化
北宋末年,汪氏先民由松江府華亭縣遷徙至湖南省辰州府白田頭、永順施溶溪,又沿江而上随遷酉陽州大江裡、酉溪場、塌膝下等地定居。民國時期,汪氏一脈自酉酬巴坷遷徙至車田村梨子坪繁衍生息。車田因當地有3個像紡線的車錠子而得名。白、張、吳等各姓家族陸續聚居,世代相傳、生生不息。126字村規民約引導村民“愛崗敬業守誠信,勤勞緻富傳家寶;紅白喜事皆從儉,陳規陋習全不沾。”
桐麻台坐落在天龍山山麓,青石林穿插在村寨之間,百年皂莢樹和金絲楠木群遮天蔽日、郁郁蔥蔥。極目遠眺,藍天白雲、崇山峻嶺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車田河水質清澈、碧波蕩漾,木葉情歌和山歌、民歌回蕩山間,風煙俱靜、人鳥唱和。梨子坪、車田坳、陳家洞村落似曾相識,又形态各異,數百棟土家吊腳樓群記錄着歲月痕迹,田野阡陌交錯,蜿蜒青石路和衆多古樹、奇石點綴其間,一步一畦皆是景,一山一水都是畫,充斥着滿滿的鄉愁與美麗。行走在車田村,總有一種風景能治愈内心。
踐行“兩山論”,走好“兩化路”:農文旅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車田自古産鐵。《邵志》記載:酉之物産鉛與鐵皆載之。案:今産鐵之地,黔、彭均有,而州東清明壩為最,地有市集,有礦丁,有鍋廠,遊民聚而貨财殖,俨然一都會矣。近則魚地富民王正維,于其近地獨擅鐵爐之富雲。
如今,泔車二級路貫穿車田村,一棟棟農家新居錯落有緻,特色産業讓村民和經濟聯合社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教育醫療、人居環境和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主導産業發力,千畝茶油飄香。該村建立“租金—薪金—股金”利益聯結機制,以“公司+經濟聯合社+基地+農戶”模式打造2000畝油茶基地,酉州實業集團以資金入股,村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村集體以資産入股,種植、初加工、銷售一體發展,村民在就近務工的同時還能獲得效益分紅。同時,注冊“栖鳳山”商标,種植茶葉500畝,納入“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标準化直供基地,瞿家蓋250畝老茶林煥發生機,正積極申報綠色有機品牌認證,納入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管理資訊平台和農産品品質智慧生産監管平台服務管理。
桃源人家。
吊二蓋大山脈風光秀麗,百畝七彩稻田讓田園變“遊園”;桐麻台寨子炊煙縷縷,精緻古樸的“桃源人家”鄉村民宿時常爆滿;打工不用去遠方,“車田繡娘”參與“酉州苗繡”非遺工坊售賣苗繡作品,年均增收數千元……如今,車田村深入挖掘土苗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依托天龍山風光、“桃源人家”鄉村民宿、苗繡非遺傳承等資源,驅動鄉村旅遊産業提檔更新,走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End
作者:白雲飛 ▏編輯:趙舒婷值班:任桂容 ▏總編輯:陳 傑酉陽自治縣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