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滅遼後,150萬契丹人去了哪裡?若你是這些姓很可能是契丹後裔

衆所周知,契丹人在遼國建立并輝煌一時,創造宏大的疆域。然而,随着遼國的衰亡,這個曾經強大的民族似乎在曆史的長河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遼滅亡後150萬契丹人去了哪裡?這是一個困擾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多年的謎題,通過深入研究和考古發現,今天我們終于可以揭開這個謎團。

金滅遼後,150萬契丹人去了哪裡?若你是這些姓很可能是契丹後裔

今天,咱們就一起追尋契丹人的足迹了解他們的命運,看看他們如何在不同地域繼續書寫着屬于契丹人的曆史。

遼國的興起與衰亡

從10世紀開始,北方大草原上契丹各部落之間的争鬥就不斷發生,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在這種背景下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崛起。

他是一位英勇善戰、富有智慧的領袖,深知統一的重要性,帶領契丹人經過一系列戰鬥。

遼國的建立并非易事,耶律阿保機帶領部下跨越無數山河,征服一個又一個頑強的部落。

每一次戰鬥他都親自上陣并沖在隊伍最前方,勇猛的精神激勵身後的戰士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最終在無數次勝利後統一各部落并建立遼國,标志着契丹人結束長期的内鬥開始一個新的時代。

金滅遼後,150萬契丹人去了哪裡?若你是這些姓很可能是契丹後裔

耶律阿保機去世後,子孫繼續統治遼國,國家慢慢進入鼎盛時期。遼國的軍隊裝備精良戰鬥力強,頻繁對外擴張疆域在不斷擴大,巅峰時期疆域東到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長城北絕大漠。

軍事上實行“雙統制”,即由皇帝和皇後共同管理國家事務,軍事和政治分工明确,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制度。

經濟也得到快速發展,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産興修水利,推廣農具鼓勵農民開荒種地。

遼國繼承和發展契丹族的傳統文化,同時吸收中原文化的精華,文學、藝術和建築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就。

這也造就手工業和商業領域的發達,遼國的陶瓷、絲綢、金銀器等手工藝品非常有名,受到中原和周邊國家的喜愛,遼人經常到中原、北韓半島和中亞等地進行貿易,貨物遠銷四方,帶回豐富的财富和資源。

金滅遼後,150萬契丹人去了哪裡?若你是這些姓很可能是契丹後裔

遼國的都城上京是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宮殿宏偉街道整潔,市集上商品琳琅滿目商賈雲集,充滿生機與活力。

然而,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其興衰的過程,遼國自然也不例外。貴族統治者追求享樂、揮霍無度,沉迷于奢華的生活忽視國家的管理和防禦,國家财政日益困難。

與此同時遼國的周邊國家和民族也在不斷崛起,因不滿壓迫和剝削對遼國産生威脅。總的來說,經過數百年的輝煌後不可一世的遼國逐漸走向衰落。

完顔阿骨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領袖,統一女真各部、訓練強大的軍隊,并于公元1115年在松花江流域建立金國。

完顔阿骨打深知遼國已經衰弱到骨子裡,決定不再忍受它的欺壓,發動反壓迫戰争。

金滅遼後,150萬契丹人去了哪裡?若你是這些姓很可能是契丹後裔

建國同年就率領2萬精兵,直奔遼國的軍事重鎮黃龍府,遼天祚帝沉迷于宮廷的享樂之中毫無防備,被金軍攻陷黃龍府。

天祚帝匆忙集結70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開赴前線,可惜國内大臣耶律章奴另立新君。

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天祚帝頓時陷入混亂,急忙下令大軍回撤,想要回到上京平息内亂。

可是金軍怎麼可能會給他這個機會,遼國大軍在回撤途中被金軍抓住戰機,完顔阿骨打發起猛烈攻擊,遼軍措手不及潰不成軍,70萬遼軍被打得落花流水、屍橫遍野。

70萬大軍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遼國從此一蹶不振,這場戰役的失敗标志着金國的崛起、遼國的滅亡已經是不可改變的大勢。

金滅遼後,150萬契丹人去了哪裡?若你是這些姓很可能是契丹後裔

時間來到公元1120年,常年忍受遼國欺負的北宋與金太祖完顔阿骨打合作,雙方決定聯合滅遼。

宋徽宗一心想要收複幽雲十六州,金國給出的就是這個條件,欣喜若狂之餘立即答應對方的提議。

當然,根據協定宋朝需要将原本給遼國的歲币轉交給金國,以換取幽雲十六州的歸還,用錢買這塊戰略要地,很顯然這筆買賣十分劃算

公元1125年,宋金兩國的聯軍對遼國發起了南北夾擊,遼國在内憂外患的雙重打擊下迅速崩潰。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在逃亡途中被金軍俘虜,遼國滅亡,随後金軍對契丹人展開長達一個月的大屠殺,遼國的貴族和平民遭受前所未有的浩劫。

金滅遼後,150萬契丹人去了哪裡?若你是這些姓很可能是契丹後裔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裡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的命運充滿悲劇色彩,大量的契丹人被金軍屠殺,還有一部分随耶律大石一路向西逃跑。

耶律大石是一位傑出的契丹将領,帶領部下一路向西經過千辛萬苦,最終在中亞的楚留河畔建立西遼政權,标志着契丹人在中亞的再次崛起。

西遼在中亞的曆史上也曾扮演重要角色,與周邊的國家和民族保持着密切的聯系,卻未能擺脫蒙古帝國的征服,自此契丹族似乎在曆史上消失了。

嚴格來說,契丹人并沒有真正消失,隻是以另外一種方式生活着。遼國滅亡後,留守遼地的契丹人面臨着複雜的局勢,有的歸降金朝、有的逃至蒙古。

蒙古崛起後,對契丹人采取了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文化和習俗,不少人加入蒙古大軍。

金滅遼後,150萬契丹人去了哪裡?若你是這些姓很可能是契丹後裔

随着蒙古帝國的擴張,契丹人也随之南征北戰,成為蒙古軍隊中的重要力量。蒙古人在征伐中原的時候,大量的契丹人随軍南下,雲南平定後被安排在雲南各地。

這個時候的他們不再是遊牧民族,而是改變原本的遊牧生産結構,成為農耕文化的一員。随着時間的推移,契丹人與雲南本地人不斷通婚、雜居融合,成為當地民族的一份子。

根據一些曆史學家的研究,這些契丹後裔主要聚居在施甸、保山、大理、臨滄一帶,但人數并不算很多,大約有15萬人,還自稱是“本人”。

在雲南滇西地區,這些契丹後裔逐漸改姓換名以适應新的生活環境,他們的姓氏主要有“阿”、“莽”、“蔣”等,這些姓氏的變化也有着深刻的曆史背景。

剛開始這些契丹人是以“阿”為姓氏,主要是為了紀念始祖耶律阿保機,後來他們跟随蒙古大軍不斷建功立業,為了适應局勢的發展又改為莽。

金滅遼後,150萬契丹人去了哪裡?若你是這些姓很可能是契丹後裔

明朝時期,契丹後裔通過改姓拉近與雲南當地人的距離,便于管理和融合。

後随着明朝的改土歸流政策,契丹後裔進一步改姓,以配合朝廷的政策,逐漸融入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社會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的契丹後裔又将姓氏改為蔣,其實無論是姓阿、姓莽、姓蔣,其實都是為更好地适應當地的社會環境、繁衍生息,就這樣在雲南這一支的契丹後裔保留下來,成為彜、布朗、佤等民族的一份子。

契丹人的另一支後裔達斡爾人

除雲南滇西地區的契丹後裔,達斡爾人也被認為是契丹族的後裔,因為這一民族在語言、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與契丹人有很多相似之處。

達斡爾這個稱呼來源于契丹,其次是契丹古八部之一“大賀氏”的同音,這些資料都表明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關系。那麼,這一支契丹後裔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呢?

金滅遼後,150萬契丹人去了哪裡?若你是這些姓很可能是契丹後裔

據說,他們的祖先是在一個名叫薩吉爾迪汗的領袖帶領下,從内蒙古巴林左旗一帶遷居到黑龍江一帶,從此便在當地定居下來。

除了有曆史淵源,在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方面,達斡爾人還保留許多契丹傳統的狩獵和捕魚方式,婚俗上也有着契丹人傳統的影子。

近年來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科學家也會利用分子考古學技術研究曆史,通過DNA檢測和考古研究,确認達斡爾人與契丹族有非常親近的遺傳關系。

科學家們從遼國古墓中提取一些樣本,與雲南契丹後裔、達斡爾人進行對比,結果顯示三方隻拿有着非常親近的遺傳關系,自此契丹後裔的謎團被徹底揭開。

總的來說,契丹人的命運在遼國滅亡後經曆巨大的變遷,一部分契丹人西遷中亞建立短暫而輝煌的西遼政權,最終與中亞各民族融合。

金滅遼後,150萬契丹人去了哪裡?若你是這些姓很可能是契丹後裔

另一部分則歸降金朝或逃亡蒙古,在新的土地上繼續生活和繁衍,後來這一部分遷徙到雲南滇西,亦或者黑龍江一帶,成為雲南的少數民族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

科學研究進一步證明這些聯系,揭示契丹人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與其他民族融合,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見證契丹文化的延續。

契丹人的故事不僅是一個民族的興衰史,更是中華民族多樣性和包容性的生動展現,這或許就是曆史發展的魅力所在。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資料:契丹的後裔達斡爾族 | 中國國家地理網 (dili360.com)

金滅遼後,150萬契丹人去了哪裡?若你是這些姓很可能是契丹後裔

什麼是“雲南契丹人”?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金滅遼後,150萬契丹人去了哪裡?若你是這些姓很可能是契丹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