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極狐拆車标,飛凡極氪别克宣稱零自燃,為何談電車自燃必須色變?

近日,極狐摳車标的事件沖上了熱搜。

有車主表示,自己剛買2個月的北汽極狐發生了自燃,在消防人員控制火情後,打電話給經銷商,要求廠家派人過來檢測,沒想到廠家人員來到現場,第一件事就是用黑布蒙着車身,并将車身上和輪毂上的車标摳下來。

極狐拆車标,飛凡極氪别克宣稱零自燃,為何談電車自燃必須色變?

後續極狐釋出聲明稱,事件為車輛“過火”導緻,經現場初步勘查并結合背景資料發現,火情發生前車輛動力電池電壓、溫度和絕緣等資料正常。

極狐拆車标,飛凡極氪别克宣稱零自燃,為何談電車自燃必須色變?

近幾年,汽車産業并不好過,先是缺芯,後是價格戰,卷得車企焦頭爛額。在銷量的壓力下,高管們不得不親自下場做宣發,更有甚者親自做直播、親自逛車展、親自回複消費者的問題......

漸漸地,我們明顯感到,車企毫不吝啬地将自己和網友的關系越拉越近,但盡管如此,自燃仍然是公衆媒體的禁區。

小米可以算是最貼近消費者的車企沒有之一,舉幾個例子:雷軍開啟CEO為消費者親自交車的先河、更新到58期的“答網友問”事無巨細地為網友的問題做出解釋、公關部總經理王化每天在社交平台辟謠。

但是如小米般親近消費者的車企,當遇到自燃相關的事件,最近都采取了“蓋布政策”。

極狐拆車标,飛凡極氪别克宣稱零自燃,為何談電車自燃必須色變?

近日,一輛小米SU7在某小區出現冒白煙現象疑似自燃,後來經查明是因為壓到大理石尖銳部位磕到底盤,導緻電池熱失控。車主聯系相關人員到場處理,拖車的時候車子也是蓋着車衣的狀态。

加上7月的預計傳遞量,小米SU7至今傳遞也超過2萬台了,然而在網上也隻能搜尋到1例自燃相關的案例,說明品質還是有保證的。

事實上,說其“自燃”也講不過去,因為事件最後也沒有明火的出現。然而,蓋車衣的動作表明,盡管是小米,對于自燃也是忌憚不已,在輿情發酵之始就誓将火苗掐滅。

極狐拆車标,飛凡極氪别克宣稱零自燃,為何談電車自燃必須色變?

從媒體和公關的角度來看,一家新能源車企最害怕的事件,就是自燃。自燃對于輿情的影響可以說是災難性的,什麼降價,什麼人事變動,甚至造型設計失敗,在自燃面前都相形見绌。

簡單舉一個例子,2019年6月,蔚來接連三起的自燃事故,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蔚來股價在開盤後一度暴跌超6%,創下了曆史新低,市值縮水超過80億美元,可謂是教科書式的企業危機。

極狐拆車标,飛凡極氪别克宣稱零自燃,為何談電車自燃必須色變?

于是,有些車企也會選擇主動出擊,和“自燃”二字劃清界限。最近的例子就是極氪,通過官方海報宣傳自己為“全球唯一新能源零自燃紀錄的汽車品牌”。海報發出之後,立馬引來了阿維塔官微小編的調侃,一番拉扯之後才握手言和。

極狐拆車标,飛凡極氪别克宣稱零自燃,為何談電車自燃必須色變?

事實上極氪也沒有放空炮,因為極氪還算是年輕的一家車企,它有信心做這樣的宣傳。

然而,零自燃宣傳在傳統車企身上更容易“翻車”。如在海外賣得不錯的日産純電車聆風,在四年前對外宣傳的就是100億公裡零自燃。如今全球銷量已經超過64.8萬台,日産又改為了累計210億公裡電池零重大事故。

極狐拆車标,飛凡極氪别克宣稱零自燃,為何談電車自燃必須色變?

在公關角度,宣傳零自燃并非是上策,原因有二,第一,保有量低沒有說服力,如飛凡、别克E5等都宣傳過“零自燃”,然而給人的印象是該品牌或車型都沒賣幾輛,說服力不高。

第二,随着保有量的增加,自燃相關事件的發生機率将會逐漸上升。如今資訊碎片化成為趨勢,對于資訊的真僞很多人不會去求證,在輿論的發酵之下,就算該事件不是真的自燃,都會在公衆心中落下一個不好的印象。

現在了解“蓋布政策”為什麼那麼好用了吧。

極狐拆車标,飛凡極氪别克宣稱零自燃,為何談電車自燃必須色變?
極狐拆車标,飛凡極氪别克宣稱零自燃,為何談電車自燃必須色變?

而據近三年來國内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和火災數量統計顯示,根據2023年一季度的資料,新能源汽車的自燃率約為萬分之0.44,而同期燃油車的自燃率約為萬分之0.58,整體來看,目前新能源汽車的起火率甚至低于燃油車。

然而公衆媒體對于新能源車自燃談之色變,這是為什麼呢?缸哥認為是“逃生率”的問題。技術角度看,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的起火和油車起火有着本質上的不同,動力電池一旦起火,燃燒速度更快,而且無法通過正常手段撲滅。

這些特性奠定了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的起火将大大降低成員逃生率,一些車子甚至發生事故後開不了門的緊急情況,而傳統汽車的燃燒則慢得多,有足夠的時間讓成員逃生。

對此,工信部在2024年5月28日釋出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見稿)中,提出了動力電池在發生熱失控後應不起火、不爆炸,以確定車内乘員有足夠的逃生時間。

極狐拆車标,飛凡極氪别克宣稱零自燃,為何談電車自燃必須色變?

誰也不想買一台車卻成為自己身邊的定時炸彈,是以一些車企在事故聲明時,會突出車企并非是動力電池起火,而是其他原因。如這次摳車标的極狐一樣,官方澄清為“過火”,而非自燃。雖然短時間内會引起不少公衆的反感,但長期來看,對于公衆對自燃的認識,或有着積極作用。

要做到讓公衆正确認識自燃,車企首先需要的就是能夠真正了解消費者,把消費者的顧慮與質疑作為危機公關的出發點,才能夠讓危機公關的價值有的放矢。

危機公關的要義是“梳”而不是“堵”,我們有理由相信,“蓋布政策”隻是目前的權宜之計,随着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技術的發展,滑稽的“蓋布”終會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

極狐拆車标,飛凡極氪别克宣稱零自燃,為何談電車自燃必須色變?

短期内,車企為了銷量和口碑,“蓋布”或者“造詞”都無可厚非,但要讓公衆正确看待自燃問題,可能都需要在技術發展到某一個時間節點時,适時摒棄。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自燃這一定義似乎變得模糊,車企和消費者似乎達成了一種默契,隻有動力電池的爆燃才被稱為自燃。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災,無論是車内易燃物還是線路管道問題,都被冠以“起火”或“過火”的名頭。這種區分,是否有意無意地降低了公衆對于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的關注?

未來,新能源車的自燃率可能會随着技術而減少,但絕不會消失。

從公衆的角度,要清楚地選擇安全性高的車型,也不需要談電色變,須知道自燃的事故車大多數來自于新能源發展初期的車輛,電池安全性遠不如新款。

極狐拆車标,飛凡極氪别克宣稱零自燃,為何談電車自燃必須色變?

從車企的角度,首先,真誠、透明、負責任地應對車輛自燃事件,技術上要持續投入,提高電池的安全性,如比亞迪引以為傲的刀片電池就開了個好頭,通過針刺測試在内的嚴苛測試,而且在實際傳播中也取得一定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汽車制造業整體要摒棄談燃色變的态度,什麼時候啟動?由誰來帶頭?暫時還需要摸索。

或許自燃需要在公衆媒體中重見天日,但不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