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強調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明确了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重點任務。這是我們黨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40多年特别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深刻把握國際國内大勢作出的重要部署,有其深刻的曆史邏輯、理論邏輯、發展邏輯,對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充分認識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都需要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大陸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推進高品質發展還面臨不少體制機制制約,迫切需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而且,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客觀上要求建立與之相适應的體制機制。比如,大陸科技創新整體上由跟跑向并跑轉變,要求更加注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促進初創企業和獨角獸企業發展,讓大量中小企業去試錯,發揮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些都需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等體制機制改革。又如,目前大陸工業化、城鎮化進入優化提質期,需要加快推動産業轉型更新、大力發展服務業、推動城市更新改造,這就要求改革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等。總之,要适應經濟發展新的形勢,遵循科技創新、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規律,以改革破解發展難題,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大幅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推動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必然要求。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實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同時,這也是實作生産、配置設定、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通暢的客觀要求。隻有實作高品質充分就業,不斷提高居民收入、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水準,才能持續擴大消費,夯實擴大内需這個戰略基點,建構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但大陸居民收入差距和财富配置設定差距仍然較大,城鄉區域差距仍較明顯,與共同富裕的要求還有差距。群衆在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等方面仍面臨不少難題,經濟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不平衡問題比較突出。解決這些問題,要求我們必須處理好經濟和社會的關系,更好适應大陸社會主要沖突變化的要求,更加注重提高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完善收入配置設定制度,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争中赢得戰略主動的必然要求。目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和國際力量對比加速演進,地緣政治沖突頻發,全球安全治理面臨嚴峻挑戰。以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技術、未來能源、商業航天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技術變革和産業化速度大大加快,正在推動社會生産力發生新的飛躍,數字治理成為大國戰略博弈的新高地。經濟保守主義不斷強化,區域主義正在替代多邊主義,國際經貿投資規則和全球治理體系醞釀深刻變革,全球産業鍊供應鍊格局加速重構。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必須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舉措,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高水準對外開放,激發經濟發展内生動力,重塑中國經濟競争力,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更有效地發揮經濟體制改革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牽引作用
《決定》明确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仍然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着力健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制度體系。目前,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等領域還亟待加強;與此同時,市場秩序不規範,生産要素市場發展滞後,市場競争不充分,這些問題不利于更好發揮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此,一方面,要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法治環境,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充分發力;另一方面,要通過維護市場秩序、促進經濟平穩運作、保障經濟安全,讓政府精準發力,彌補市場失靈。
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不斷提高居民收入、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水準,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同時在這些領域也蘊藏着巨大的投資和消費潛力。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指出,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鬥、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漸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這方面的問題解決好了,全體人民推動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國家發展也才能具有深厚根基和磅礴偉力。要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注重從就業、增收、入學、就醫、住房、辦事、托幼養老以及生命财産安全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使改革能夠讓人民群衆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加注重系統內建、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目前,随着大陸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目标增多,包括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等經濟目标和安全生産、生态環保等非經濟方面的目标。同時,随着改革深入推進,牽涉的體制性沖突和利益關系越來越複雜,改革涉及經營主體、企業制度、宏觀管理、财政金融、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對外經濟、安全發展等諸多方面,面臨兩難甚至多難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統內建,加強各項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舉措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增強整體效能。要堅持目标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厘清主次目标,明确輕重緩急。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謀劃改革,統籌兼顧總量和結構、短期和中長期、供給側和需求側、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發展和安全,努力推出一批基礎性、牽引性的重大改革舉措,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三、準确把握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
《決定》對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許多重大改革舉措,要切實抓好貫徹落實。
一是建構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全社會内生動力和創新活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大陸改革開放的偉大創造,是中國經濟取得“兩大奇迹”的關鍵因素。新時代新征程上,要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必須把建構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放在突出位置。要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夯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根基。建設高标準市場體系是實作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基礎,要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資料等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完善産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争、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要切實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産權和合法權益,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切實加強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二是健全推動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要圍繞推動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體制機制,包括完善推動戰略性産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建立未來産業投入增長機制等,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逐漸用新的生産力替代或改造傳統生産力。實體經濟是高品質發展的根基,數字經濟是重要的驅動力量。要順應産業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化等發展規律和趨勢,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産業鍊供應鍊安全是高品質發展的前提,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争,必須着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戰略性礦産資源探産供儲銷統籌和銜接體系,健全提升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水準制度。
三是建構支援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這是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緊迫任務。要圍繞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完善立德樹人機制,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定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加快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導向,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改進科技計劃管理,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推進科研類事業機關改革,着力激發科技創新創造能力。要完善青年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機制,強化人才激勵機制,完善海外引進人才支援保障機制,着力培養一大批适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四是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提高治理效能。主要包括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緻性、提高财政和金融治理水準等方面。要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促進财政、貨币、産業、價格、就業等政策協同發力,把經濟政策與非經濟性政策都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緻性評估。要健全預算制度,完善有利于高品質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的稅收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關系。要暢通貨币政策傳導機制,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圍繞建構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
五是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城鄉融合發展是國家和地區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和重要标志,也是推進現代化的重要動力。大陸處在城鎮化後半程階段,要以提質創新為重點,完善優化城鎮體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要圍繞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适應城鎮化發展階段變化要求,深化城市建設、營運、治理體制改革。完善覆寫農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貧緻貧機制,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圍繞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六是完善高水準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營造有利于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客觀要求,必須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有效應對挑戰,努力拓展中國走向世界的發展空間。要主動對接國際高标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标準等制度型開放,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數字貿易、綠色貿易、服務貿易,重塑大陸參與國際合作和競争新優勢。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加大引進外資力度,支援企業有序“走出去”,推動産業鍊供應鍊國際合作。
七是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堅持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領域改革協同推進,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着力推動收入、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改革。圍繞縮小收入差距,完善收入配置設定制度,建構初次配置設定、再配置設定、第三次配置設定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規範收入配置設定秩序,規範财富積累機制。把高品質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标,推動财政、貨币、投資、消費、産業、區域等政策與就業政策協調關聯,逐漸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準,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援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着力解決結構性就業沖突。圍繞推動社會保障體系高品質、可持續發展,逐漸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态人員社保制度,加快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要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政策機制。醫療衛生是人民最關心的民生問題,要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引導規範民營醫院發展。
八是深化生态文明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生态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必須把生态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态建設的關系,促進生态領域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良性互動。要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健全生态産品價值實作機制,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建構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産品碳辨別認證制度、産品碳足迹管理體系。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王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