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著名實體學家、諾貝爾實體學獎得主李政道因病醫治無效于美國時間8月4日在舊金山逝世,享年98歲。李政道生于上海,原籍江蘇蘇州,20世紀40年代先後就讀于浙江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等高校,1950年獲得博士學位。因發現了關于弱互相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定律,李政道和楊振甯同獲1957年諾貝爾實體學獎。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李政道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有多部傳記等不同類型圖書,介紹和書寫其抗戰時期的童年生活、海外求學、實體學研究、登頂諾獎以及回報祖國等傳奇人生故事。比如,《天語物道-李政道評傳》《李政道傳》《李政道文選》《李政道文錄》《李政道與楊振甯》等。
都是生命,可我跟螞蟻不一樣
實體學家趙天池創作的《天語物道-李政道評傳》記述了李政道先生的家世,包括15歲的李政道抗戰期間艱難求學經曆,赴美留學拜得名師費米,直到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的不凡曆程。本書叙述了李政道求學期間與楊振甯的“三合三分”,和其中許多不為人所知的故事,作者以實體學家的視角,為讀者深度解析了二人的生活、工作、科研成就,還原事情的來龍去脈。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父親經營化肥進口公司,母親是大家閨秀。李政道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非常看重,家中聘有老師專門進行國學啟蒙。1935年李政道上國小,由于正值日軍發動侵華戰争,他兩次辍學後于1940年升入東吳大學附屬中學高中。李政道自幼熱愛閱讀,手不釋卷,喜歡《西遊記》《紅樓夢》等經典小說,也喜愛科普書籍如《膨脹的宇宙》等,描述微觀量子世界的《膨脹的宇宙》激發了其對實體的濃厚興趣。
一心求學的李政道難忍戰亂,1942年至1943年,經過長途跋涉到達江西,就讀贛州聯合中學。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堅持自學,既當學生,又當老師。中學未畢業即赴貴州參加聯考,曆經多重磨難,如願考上浙江大學,後轉學去西南聯大。在永興就讀浙江大學時,李政道深受束星北等實體學家的賞識和幫助,改讀實體學專業。
李政道說:“在贛州那段孤獨無助的歲月,在敵機轟炸之下的逃難路上,環境再危險再艱苦,還是想辦法鼓勵自己生存下去。怎麼鼓勵自己呢?每一個人都有生存的意義。都是生命,可我跟螞蟻不一樣,我可以了解這個宇宙是怎麼演變的,世界萬物遵循什麼規律,而螞蟻不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葉銘漢在為《天語物道-李政道評傳》所作的推薦序言中說:“在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李政道的求學經曆是最為坎坷的……政道的國小、中學和大學教育都沒有系統地完成,他依靠自己敏銳的悟性和在困境中奮鬥的精神,建立了特有的思維方法并逐漸獲得獨立破解難題的能力,做出了開創實體學新紀元的成績,并在學術生涯中屢屢創新。”
我生命的活力,就是來自“實體的挑戰”
1946年,通過原子彈制造“種子計劃”的派遣,李政道赴美留學,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讀博士并做研究。李政道長期從事實體學研究,在粒子實體理論、原子核理論和統計實體等領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工作。作為重要的劃時代貢獻,發現了關于弱互相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定律,和楊振甯教授同獲1957年諾貝爾實體學獎。從20世紀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在弱互相作用研究領域還做出了二分量中微子理論、弱互相作用的普适性、中間玻色子理論以及中性K介子衰變中的CP破壞等重要研究成果;在統計力學方面,和楊振甯、黃克孫合作對多體理論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創立了非拓撲性孤子理論及強子模型,提出了量子場論中的“李模型”“KLN定理”以及“反常核态”概念等。
1946年剛進入芝加哥大學,李政道與考取庚子賠款公費留學早于他入學的楊振甯,在異國重逢并成為密友。兩人學術研究合作自1948年秋開始,至1962春結束,15年間兩人“三合三分”,合作完成30多篇論文,一起獲得諾貝爾獎。盡管兩人通過合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兩人分道揚镳後的恩怨糾葛多年未能化解。兩人在學術上、學術成果等方面的分歧,都通過《李政道傳》《李政道評傳》《楊振甯傳》《楊振甯文選》等作品得以披露。
李政道始終心系祖國的科學教育事業。自1972年起,多次回國講學、建言獻策,改革開放以後更是不遺餘力地推動中國科學教育事業進步。用他傑出科學家的卓越眼光,圍繞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極力助推中國高能實體發展;促成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建立,設立CUSPEA(中美聯合招考實體研究所學生項目),建言設定博士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制度,設立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提議建立李政道研究所,推動中國基礎研究聚焦根本性科學問題。他為中國科技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培育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對于一生從事實體研究和實體事業,李政道稱:“我生命的活力,就是來自‘實體的挑戰’。實體是我的生活方式。每天三四點鐘起床工作,這對我來說,已經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已經變成了下意識的事情。是以,我覺得沒有什麼,不以為奇,更不以為苦。”
另外,《李政道文選:科學和人文》選收了李政道論及科學、藝術、科技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文章、講話46篇。除一篇諾貝爾演講是1957年的外,均為李政道1972年以後的文章、講話,且多為回國通路時所作。
《李政道傳》由李政道的助手季承耗費10年七删七改成就,透析了李政道不凡的成功道路,本着對曆史負責的态度,揭示李政道與楊振甯半個世紀學術恩怨的内幕。此外,本書還原了一個偉大學者的真實面目,講述了李政道和妻子相遇、相知、相愛的故事。該書認為,在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旅程中,愛情始終是李政道赢得事業成功和幸福生活的源泉。(來源:大衆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