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有一句有關老人的歇後語十分盛行:
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比如某某行駛的公共汽車上,一個老人上車後,看見車位都坐滿了,沒有人給他讓座,于是便走到看上去好欺負的一小姑娘座位前,大肆數落起來:
“你,你這小姑娘難道不懂得尊老愛幼,不知道給老人讓座嗎?”
小姑娘捂着肚子痛苦的回答:
“爺爺,我肚子疼!”
“肚子疼?一見我來就肚子疼,你就給我裝吧......”
老人不依不饒,措辭越來越激烈。
小姑娘無奈,隻能站起來讓座......然,剛站起來沒多大一會,便暈倒在了車廂内......
原來人小姑娘來事了,本來坐座位上還好一點,這麼站起來一折騰,加上車廂内的人擠人,結果......
——
你說,出于尊老愛幼,社會道德,這年輕人的确是應該給老人讓座,然你得分情況呀,像上面講得這種情況,人小姑娘就不應該讓座......你老人家坐不到座位最多也就累點,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可人小姑娘坐不到座位就會疼暈倒,孰非孰過,一目了然......
還有像現在普遍存在的老人帶頭闖紅燈,碰瓷訛人......等等本就不應該出現“異常”現象,便不得不令人往那方面想......
甚至有人還搬出了孔大聖人的一句“老而不死是為賊”來為自己佐證:
大家夥看看,并不是我們現代人有意栽贓老人的這個不是,那個不對......其實幾千年前的古人早就有了這種認知......
然果真如此嗎?
咱不是替老人辯駁,而是就事論事:
事實上《論語·憲問》中是這麼記載的:
說有一回,孔子正在講學,講着講着,就突然停了下來,原來他看見了學生原壤正岔開雙腿坐那聽課(這裡交代一下:古代人聽課時都是正坐,即雙腿并攏,屁股略伏于腳後跟,是不允許把腿岔開的,像原壤那樣雙腿岔開的坐法叫胡坐——胡人的坐法,是極其失禮的一種行為),忍無可忍之下,便憤然教訓起後者道:
“幼兒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意思即:你小時候不謙恭不敬兄長,長大了便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這跟老了到了該死的時候,還死不掉,便是違背自然規律,給家庭與社會帶來一定負擔,是一個道理......
言罷,孔子用手杖狠狠敲擊了一下原壤的小腿......
——
其實,孔子與原壤關系還是不錯的,他此番這樣教訓原壤其實是帶着半責備半诙諧的口吻,目的也很簡單:希望原壤有所長進,不要老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
這就是老而不死是為賊的由來,實際上應該是分開的:老而不死,是為賊......意思呢,也不是我們現在所想象的那樣,而是孔子随口舉的一個例子而已,說白了就是開玩笑,并不是一味強調:老人若活得越長,就越會有變壞,讨人嫌的可能.......
——
咱覺得吧,“老而不死,是為賊”正确了解應該是:
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規律,誰都無法逃脫,是以,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或者中年人,都應該有個人樣,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比如說老人,就應該有個老人樣,要做一個健康有度的老者,方才是為老之道,否則就是倚老賣老,為老不尊,老而不死是為賊......
至于“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其實都是一些有失水準的偏頗之言,根本經不起推敲......您覺得呢?
謝謝觀賞!
關注我,總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