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解析小雨點布局征信牌照案例,探析金融科技與企業征信的融合

藍鲸新聞9月10日訊(記者 黃玉潔 張書維)近日,藍鲸新聞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今年7月中國企業信用指數為156.65,2024年上半年指數為158.95,全國企業信用水準呈“總體平穩、波動調整”态勢,企業信用水準基本穩定,企業誠信經營情況總體保持平穩狀态。

而日前,企業征信公司重慶華龍強渝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龍信用”)發生一系列工商變更。藍鲸新聞注意到,這是業内少見的金融科技公司布局企業征信牌照的案例。

金融科技企業的征信布局,“資料”要素的缺位補足

先來看一下這張企業征信牌照的具體情況。

藍鲸新聞了解到,從工商資訊方面,華龍信用原有的三名股東:重慶彙斯特科技發展中心(有限合夥)、重慶森茂易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北京東威創星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已顯示退出。原股東方僅剩一家重慶華龍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華龍信用新增的兩家股東,分别為深圳小雨點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小雨點數科”)、廣東尊一互動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華龍信用成立于2014年,是重慶華龍網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是國有控股企業,是重慶首個通過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稽核并取得《企業征信業務經營備案證》的第三方社會征信機構。

華龍信用主要業務是為中國境内合法注冊的企事業機關建立信用檔案和完善信用記錄等,屬于企業征信機構,主要産品有華龍信用企業資訊查詢平台、區縣信用系統建設三件套、金融行業信用服務系統等多個信用産品,提供的服務包括資料平台搭建、企業資訊查詢以及提供企業信用報告等。

結合小雨點數科業務,小雨點數科業務為企業提供包括聯合營運、全套信貸業務金融科技平台建設服務,并提供SaaS模式、全客戶生命周期及業務流程的咨詢服務以及相關的大資料服務。由此,小雨點數科此舉入股華龍信用亦或是出于進一步打通并健全資料要素以及合規經營的考量。

有從事風控業務的公司副總向藍鲸新聞指出,持有企業征信牌照是企業合法儲存并處理企業資訊的必要憑證。對于未獲此牌照卻有意涉足企業征信領域的公司而言,它們通常會選擇通過“征信備案”的方式,即向相關部門申請并獲得備案許可,以合規開展相關業務。若純粹出于資訊儲備的目的,擷取企業征信牌照的實際意義可能并不顯著。

“企業征信牌照的更多用途是在于為服務商提供合規保障,使其在開展服務時能夠增強企業資訊相關業務的合法合規性。”其進一步表示。

除小雨點數科外,小雨點集團的另一項主營業務為信貸業務,營運主體為重慶小雨點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主營産品包括“雨商貸”,即主要面向全國“三農”群體、小微企業的經營貸。從信貸業務來看,入股企業征信公司或是小雨點集團對貸款風險程度的把控和信貸資産風險的管理能力借此有所提升的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也曾有金融科技公司布局征信領域的案例出現。

去年11月,廣電運通釋出公告稱拟合計9億元收購大資料企業征信公司中數智彙股份并對其增資,将獲中數智彙42.16%股權。廣電運通對此表示,此次交易将補全公司在人工智能“算法、算力、資料、場景”四大要素中資料這一核心關鍵要素的缺位。

與此同時,業績方面,中數智彙的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廣電運通的業績表現。2024年上半年廣電運通營收和利潤的增長,廣電運通表示,主要是并購中金支付、中數智彙業務及城市智能業務規模增長所帶來的增量,其中金融科技業務實作營業收入30.28億元,同比增長29.3%。

中數智彙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大資料企業征信公司,擁有10餘年的企業征信資料、算法、模型和軟體積累,為國内包括銀行、開發性金融機構、頭部網際網路企業、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等提供資料服務。2020年,中數智彙曾謀求科創闆上市,或因為科創屬性新規,之後又撤回上市申請。

持牌經營,金融機構征信業務合規發展加速

藍鲸新聞深入了解到,大陸征信機構分為個人征信和企業征信兩種,相比于個人征信牌照的難産,企業征信牌照相對而言門檻更低。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官網展示的資料統計,截至2024年8月,全國共有30個省(市、區)的154家企業征信機構在人民銀行分支行進行備案。

據藍鲸新聞不完全統計,從各地征信平台的股東背景和業務範圍來看,上述企業征信機構多背靠所在地國資企業等,由多方監管部門協力推進,主要通過歸集打通地方或行業在企業、民生、公共事業等領域的征信資料,形成征信産品和服務,以此為金融機構賦能,助力當下國家重點推動解決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除此之外,企業征信機構多是由網際網路龍頭、金融科技公司參與設立以豐富業務覆寫,如由度小滿支付全資持股的北京度小滿征信有限公司、宜信唐甯持股80%的北京宜信緻誠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

一金融科技公司高管向藍鲸新聞表示,一些企業持有企業征信牌照,主要用途為調研與分析企業征信資料。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這些牌照的實際應用場景相對有限,且使用頻率普遍偏低。盡管如此,鑒于目前企業征信牌照的擷取成本相對較低,可能有部分公司出于戰略儲備的考量,仍選擇通過收購或入股的方式持有此類牌照,以備未來之需。

現階段,在數字經濟大環境下,一些機構也在積極布局資料業務和企業征信業務,隻不過,随着監管對牌照申請要求趨嚴,企業征信牌照申請難度也在加大。為合規開展業務,并購或入股企業征信牌照或成首選,并購方通過先變更部分股份,獲得經營管理權,并裝入征信業務,實作公司可持續、合規發展。

藍鲸新聞進一步了解到,企業征信牌照在是金融、資料和科技的三者融合中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在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企業征信牌照是金融科技集團構築行業生态,打開B端流量的切入點之一。

在大資料時代背景下,征信貫穿了互金從前端精準營銷、客戶擷取,到中端輔助決策,再到後端風險管理的全鍊條,為經濟主體打造金融業務閉環生态圈提供了一定的支撐。

隻不過,企業自身積累的資料往往存在次元單一、價值挖掘不足的問題。與此同時,人民銀行對企業征信機構實施動态管理。一方面對符合條件的機構實施備案,而另一方面對備案後六個月未實施開展業務的機構實施登出管理。

2021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頒布《征信業務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金融機構不得與未取得合法征信業務資質的市場機構開展商業合作擷取征信服務。

是以,獲得企業征信機構備案成為該類機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依托持牌征信機構,企業可以采集到外部資料,并與内部資料進行融合,形成多元度的結構化資料資産,并助力金融科技企業實作資料的增值,一定程度上提升資料的采集效率以及對自有資料的精準掌控能力,并強化金融科技公司的自主風控能力。

監管方面,信用監管标準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今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印發第二批信用監管重點國家标準研制通知,部署《經營主體信用合規建設要求》等6項信用監管國家标準研制任務,推進信用監管标準體系建設,解決信用監管領域标準供給不足的問題。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下一步,将進一步加大信用監管标準化工作力度,聚焦經營主體、基層機關需求,加強信用資訊、信用評價、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務等标準研制,逐漸建立經營主體信用監管标準體系,充分發揮标準引領示範作用,以信用賦能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