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郄穴,又稱“石宮”,最早記載于古代醫學典籍《千金要方》。陰郄穴之是以得名“石宮”,是因為其寓意着腎水如細流般通過這個細小的孔隙,彙入腎水的大海之中,象征着生命之本的穩固與滋養。
作為手少陰心經上的郄穴,陰郄穴不僅是氣血運作的樞紐,更是全身經絡的“紅綠燈”,調控着氣血、腎水的有序流通,對于維護五髒六腑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是以,經常按摩陰郄穴,不僅能夠活血行氣、止痛安神,還能強腎滋陰、固生命精氣,堪稱一穴頂五穴的養生要穴。
為何推薦陰郄穴?
陰郄穴,一個又被稱為“石宮”的神奇穴位,其曆史可追溯至古老的醫典《千金要方》之中。
“石”寓意腎,腎為水之主;“宮”則象征着宮殿,雖門扉狹小,内裡卻廣闊無垠。這究竟有何深意?
想象一下,地表的經水通過這個微妙的孔隙,深入地下,彙入那片屬于腎骨的廣闊水域,就像細小的溪流最終彙入大海,這便是“石宮”之名的由來。
陰郄穴,作為手少陰心經上的郄穴,與心經經脈緊密相連,它的主要職責便是暢通全身的氣血,清除淤積的垃圾,穩固我們的“生命之根”。
不妨将其比作交通中的紅綠燈,氣血與腎水如同行駛的車輛,唯有聽從其指揮,方能有序通行,確定五髒六腑的和諧運轉。一旦失去指揮,混亂便随之而來,各種問題接踵而至。
陰郄穴實為一處天然的急救寶穴,它能活血行氣、止痛安神、強腎滋陰,更能有效止住盜汗,實乃我們身體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樞紐”。
陰郄穴在哪?
陰郄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之一,位于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桡側緣,腕橫紋上0.5寸。
點選圖檔了解陰郄穴詳情
止痛安神的“定心丸”
心主宰血脈與神明,氣血流通受阻,心神自然難以安甯。于是,失眠、心悸、心絞痛、焦慮、精神不振等問題便接踵而至。陰郄穴作為手少陰心經上的郄穴,擅長止痛、安神、止血,對于心痛、神志病、血症等症狀,皆可求助于它。
按摩此穴時,我們應以拇指前端垂直用力,邊按邊揉,使刺激深入穴位,激活其功能,産生酸、麻、脹、痛、熱及走竄等感覺。
随後,再以手指伸直,點于穴上,垂直用力點壓後,如彈撥琴弦般向身體内部撥動,同時旋動前臂,加強指壓的彈撥感,持續3秒後,輕揉放松。
如此反複操作,左右交替,每次按揉彈撥約86次,堅持一段時間,便能有效緩解失眠、身體麻木、心絞痛等病症,宛如一劑安心甯神的“心靈慰藉”。
甚至,當孩童受到驚吓,出現恐懼、憂慮、悲傷等情緒時,多按此穴亦能有所改善。
守護腎髒的“六味地黃丸”
你是否曾在半夜醒來,發現身體濕漉漉、黏糊糊,極為不适?并伴有手腳心熱、兩頰潮紅、口咽幹燥、心煩等症狀,這在中醫中被稱為“盜汗”。
盜汗一詞,最早見于醫聖張仲景的《金匮要略》。其中,“盜”字寓意偷盜,形容汗液在夜間如盜賊般悄然洩出。
其實,盜汗的根源在于“腎陰虛”。陰虛導緻陽氣不固,汗液是以外洩。精氣一洩,腰酸背痛、腿腳無力、氣短、食欲不佳以及心髒問題便随之而來。
陰郄穴正是解決盜汗問題的關鍵。《百症賦》有雲:“陰郄、後溪,治盜汗之多出。”心為火,腎為水,而陰郄穴作為郄穴,具有溝通心脈、使心火下行、腎水上提的功能,進而達到心腎相交、水火相濟的效果,盜汗自然得以緩解。
為調理盜汗,我們可選擇保健溫和灸。将艾條點燃後,對準要灸的部位,保持距離皮膚2厘米,以皮膚感到溫熱而無燙感為佳。每次灸10分鐘,灸至皮膚溫熱微紅即可。艾灸能滋養陰氣、調整陽氣,使陰陽平衡,強腎滋陰,鞏固身體,防止精氣外洩。
當然,腎陰虛的調理并非一蹴而就,需堅持艾灸一段時間方能見效。
緊急時刻的“救命穴”
試想,若心髒病猝然來襲,人已陷入昏迷,該如何是好?此刻,無論尋求哪位醫生的幫助,都需耗費寶貴的時間,而往往,生死就在這一線之間。
再如急性哮喘,一旦發作,痛苦難當,仿佛置身地獄,而病魔卻從不等待。
真正的救援,應在于當場施治!而中醫的取穴點穴之法,正是最為迅速、有效的急救手段。那麼,人體中究竟有哪個穴位能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答案便是陰郄穴。“郄”在中醫中,寓意着急救與關鍵。
《針灸甲乙經》中記載:凄寒咳嗽,吐血,逆氣,驚厥,心痛,皆可由手少陰之郄穴來主治。
陰郄穴,仿佛是人體内置的一劑急救良藥,無論是胃痛難忍,心髒病突發,心痛如絞,咳血、尿血,還是女子崩漏、頭痛欲裂,隻需用力按揉陰郄穴,便能迅速緩解病情。
那麼,該如何操作呢?
首先,要找到陰郄穴的位置,然後用拇指的指端穩穩地按在穴位上。接着,先逆時針揉動8次,再順時針揉動8次,然後松開。如此反複進行,持續揉動5分鐘。力度要比平時的保健按摩稍大一些,以産生酸脹感為佳。
若你身邊的人遭遇急性哮喘、突發心絞痛或逆氣昏迷等緊急狀況,你都可以嘗試通過按揉陰郄穴來為他們提供及時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