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九齡的這首唯美望月詩,寫盡了對親人的思念,開篇即是經典名句

張九齡的這首唯美望月詩,寫盡了對親人的思念,開篇即是經典名句

一年12個月,月月有十五明月夜,唯有中秋明月夜,最讓人思念,思念家鄉,思念遠方的親人朋友,思念已故的親人……滿滿是思念。

又是一年的中秋節了。今年的中秋假期最後一天才是中秋節,還沒過完節,又要與相聚的親人各分東西。

我走在月夜下,擡頭望月,思念之餘,想起了唐代詩人張九齡的名篇《望月懷遠》。

在這個中秋之際,讀讀這首詩,特别應節。在此,分享給大家。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張九齡,唐代著名的詩人,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唐詩三百首》的開篇即是他的作品《感遇》。和一般的詩人不同,張九齡還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是唐代開元宰相,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公元736年,張九齡因遭到奸臣李林甫的排擠,被貶為荊州長史。在這期間,他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望月懷遠》。這是一首望月思念遠方親人的名篇佳作,也是一首羁旅詩,寫的是詩人客居異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

詩題中,“懷遠”是懷念遠方親人的意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開篇即是千古傳頌的經典名句,讀來令人贊歎不絕!直到現代,每年中秋節,這詩句依然被後人廣泛引用,可見這詩句的魅力。

首句“海上生明月”寫景,上來就一個全景特寫,用樸素自然的筆觸描寫了廣闊的海面上冉冉升起一輪明月,意境壯麗,讀來令人豁然開闊,思緒也随之得到放飛。

其中,“生”字用得非常到位,将明月冉冉升起逼真、動感地呈現在紙上。

望見明月,詩人不禁思念起遠方的親人。是以,接着的這句“天涯共此時”由景入情,開始了“懷遠”。這一句,詩人并沒有寫自己非常思念親人,而是聯想到遠方的親人此時也在對月思念着他的情景。這樣的構思巧妙,而且更表明了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深。

張九齡的這首唯美望月詩,寫盡了對親人的思念,開篇即是經典名句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此時,詩人望月回來,想要就寝,卻難以入睡。他感歎自己太多情,因為思念而難以入睡,因為無法入睡,才抱怨夜太漫長了。

這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得豐富細膩、有層次感,展現出詩人因為思念而煩躁的心理活動。

詩句中,“情人”不是我們了解的情人,而是多情的人,指的是詩人自己;“竟夕”是通宵之意;“怨”字寫出了詩人内心的思念之痛。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詩人徹夜難眠,以為是燭光太亮了,便起身把蠟燭吹滅。誰知道吹滅蠟燭後,屋裡并不是一片漆黑,而是清輝滿屋。可愛的月光灑滿了屋内。

滿屋的清輝,就更讓人睡不着。于是,他披上衣服,走出屋外,望月沉思。這樣不知道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他才從思念的思緒中清醒過來。

這兩句表面寫詩人深夜徘徊、賞月的情景,實則是沉浸在對親人慢慢的思念之中,既更進一步突出了詩人思念的深切,又把詩人内心的惆怅表述了出來。

張九齡的這首唯美望月詩,寫盡了對親人的思念,開篇即是經典名句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末兩句寫詩人因思念不能與親人相見,而産生把月光捧起送給遠方親人的想法。

此時,詩人在屋外獨自望月、徘徊。這夜,月色迷人,他想把這月光捧起來,送給遠方的親友。可是,月光無形,不能把它捧在手心,又怎麼贈送呢?那還是回去睡覺吧,也許在夢中能有機會和親人相見。

末兩句構思獨特,情景交融,意境清幽,情感深摯,以“夢佳期”作結,使得詩中的懷思之情更含蓄,讀來餘韻袅袅。

整首詩自然流暢,意境唯美,思念不過度傷感,卻寫盡了思念,情意纏綿,讀來令人回味無窮,特别是開頭兩句,千古傳頌。

中秋了,大家都回家團聚了嗎?就算身在異鄉也沒關系。無論在何方,我們都可以共享同一輪明月,以此來寄托我們對親人的思念與祝福。

寫到最後,祝大家中秋快樂,美滿幸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