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C/PE終于等來最強利好!國務院總理李強對創投行業做出訓示

VC/PE終于等來最強利好!國務院總理李強對創投行業做出訓示

就在昨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強針對創投行業做出最高訓示。

創投行業終于等來了最新利好。

就在昨天,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有關舉措。

會議指出,創業投資事關科技創新、産業更新和高品質發展。要盡快疏通“募投管退”各環節存在的堵點卡點,支援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境内外上市,大力發展股權轉讓、并購市場,推廣實物配置設定股票試點,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市場化并購母基金或創業投資二級市場基金,促進創投行業良性循環。

此外,會議表示,要推動國資出資成為更有擔當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完善國有資金出資、考核、容錯、退出相關政策措施。

會議還指出,要夯實創業投資健康發展的制度基礎,落實資本市場改革重點舉措,健全資本市場功能,進一步激發創業投資市場活力。

VC/PE迎來最高訓示

在昨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後,VC/PE終于等來最新利好。

會議除了針對募投管退目前的難點進行了訓示,針對GP最關心的科技型企業境内外上市、并購、市場化并購母基金、長期資本進行了讨論之外,針對國資LP最關注的考核、容錯、退出也進行了探讨。

VC/PE是創投行業的重要參與者和建設者,最近幾年,在募投管退四端,均出現了不小的挑戰。這也導緻創業市場持續低迷。中國PE/VC管理人登記通過情況自2018年起連續6年持續減少。

《2024年中國PE/VC基金行業CFO白皮書》資料顯示,2023年通過數量僅為316家,同比減少57%。2024年一季度,PE/VC管理人登記通過數量僅為25家,環比減少58%,同比減少80%。

整理來看,中國存量市場化PE/VC基金管理人也在加速出清。《白皮書》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PE/VC管理人數量降至12893家,同比減少10%。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中國PE/VC基金管理人存量規模持續減少,截至2024年5月,管理人數量僅為12384家。

而回到2014年前後,雙創概念的提出,曾一度讓整個創投行業處在發展的最高點,彼時,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同場競技,高淨值個人、市場化母基金、國資等多元化LP共存,助推創業風潮走向高點。

而如今,創投行業募資、退出均遇到挑戰,也在一定程度導緻了投融資市場萎靡,近年來,創業企業成立的數量銳減。

這一背景下,VC/PE都在期待着一個重磅利好或者政策細節的出台。事實上,今年以來,國務院會議多次提及創投領域。

早在今年6月,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創業投資高品質發展的政策舉措。

會議指出,發展創業投資是促進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的重要舉措。要圍繞“募投管退”全鍊條優化支援政策,鼓勵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開展長期投資,積極吸引外資創投基金,拓寬退出管道,完善并購重組等政策,營造支援創業投資發展的良好生态。要針對創業投資特點實施差異化監管,落細稅收優惠政策,支援專業性機構發展,充分發揮創業投資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作用。

在政策不斷地傾斜和支援下,可以想見,未來,創投行業或将迎來更為具體的細則,以支援整個行業的發展。

并購市場或将迎來新的發展

在昨天的會議中,提及了大力發展并購市場。

對于VC/PE而言,過去,IPO才是退出的主要管道。但今年,在退出艱難的環境下,并購也成為一個重要的退出管道。

在政策端,“新國九條”明确鼓勵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創投17條”提出拓寬并購重組退出管道,支援發展并購基金以及完善并購貸款政策;證監會特别提出支援科技型企業并購重組等,均推動了并購市場走向繁榮。

“縱觀世界上著名的大企業、大集團,幾乎沒有哪一家不是在某種程度上通過收購兼并等資本營運手段而發展起來的,也幾乎沒有哪一家是完全通過内部積累發展起來的。”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喬治·斯蒂格勒曾表示。這足以說明,中國企業發展和資本市場的發展,正在走向階段性成熟。

VC/PE終于等來最強利好!國務院總理李強對創投行業做出訓示

IT 桔子資料顯示,2024 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公開的交易數量共有 362 筆,其中境内交易占比 94.5%,共有 342 筆,其中有 20 筆涉及中企跨境(含港澳台和海外地區)并購。

總體來看,中國企業并購市場交易總量環比增長 34.07%,相比于 2023 年上半年同比增長 70.75%,基本達到了 2022 年上半年的交易水準。

在跨境并購交易數量方面,2024 年上半年環比減少 13%,但相比于 2023 年上半年則同比增加 122.2%。目前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熱情呈現出逐漸回暖的趨勢。

從并購交易金額規模來看,2024 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交易總金額預估達到了約 1940.54 億元,環比增加了 21.69%,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增加了 130.3%。

2024 年上半年,境内并購交易事件集中分布在醫療健康、先進制造、傳統制造、汽車交通、企業服務等領域。

比如,在生物醫藥領域,Genmab 收購普方生物,複星醫藥收購複宏漢霖,新天藥業收購彙倫醫藥,長江産業基金收購奧特佳,甯波華翔收購詩蘭姆,賽力斯收購賽力斯電動等等。

在內建電路賽道,長電科技收購晟碟半導體,萬通發展收購索爾思,兩起收購案例涉及的總金額分别為 6.24 億美元和 3.24 億美元。

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國船舶釋出換股吸收合并中國重工關聯交易預案。

經合并雙方協商确定,中國船舶、中國重工的換股價格分别确定為37.84元/股、5.05元/股,并由此确定中國重工與中國船舶的換股比例為1:0.1335,即每1股中國重工股票可以換得0.1335股中國船舶股票。

本次換股吸收合并完成後,中國重工将終止上市并登出法人資格,中國船舶将承繼及承接中國重工的全部資産、負債、業務、人員、合同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中國船舶因本次換股吸收合并所發行的A股股票将申請在上交所主機闆上市流通。

這筆并購完成後,将成為大陸規模最大的船舶制造企業。

這樣大規模的并購案在今年并不少見,比如鹽湖股份将與中國最大的金屬礦業集團五礦集團聯手重組,中國鹽湖集團即将出爐,這一重組有望解決曆史遺留問題;在券商行業,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籌劃合并,“中國版高盛”或将問世;電力行業,兵器裝備集團旗下的保變電氣宣布控股股東啟動業務整合事宜。

根據Wind資料顯示,2024年以來,A股市場并購或并購重組的預案超過150單,已經超過了2023年全年水準(約130單)。到了9月,8單重大資産重組計劃釋出,涉及多家千億市值央國企龍頭公司。在更多明确的政策支援下,“世界級鹽湖産業基地”“中國版高盛”“中國神船”的數量也将被重新整理。

國資等待更完善的考核機制

除了上述并購市場的新變化之外,近年來,創投市場讨論最多的就是國資考核機制。

多家GP曾對融中表示,今年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配合國資審計。對于國資而言,管理巨量引導基金,保值增值是第一要務,為了保證動作不變性,真正産生引導作用,一年多次審計,各類考核也成了一種共同的現象。

從2016年前後開始,各地政府引導基金爆發式設立,數量及募集規模同步達曆年峰值。如今,七年過去,大多政府引導基金經曆一個完整周期後,開始檢閱成績。

去年初,上海釋出了對32家市區兩級政府出資産業投資基金業績的評分排名,其中,國投重大專項基金排名第一。

将時間向前撥動,2022年月,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公示了對引導基金參股的市場化子基金進行2020年度營運情況績效考核評價的結果,由IDG資本、東方富海、深創投、同創偉業等知名投資機構管理的基金均位列其中。

“實際上,部分省市政府引導基金會将年度考評結果與後續年度的政府出資預算安排規模挂鈎。在參投子基金年度考評得分低于一定标準的情況下,将相應減少後續年度的相關政府引導基金預算安排規模,而得分高于标準,會适當增加後續年度預算安排規模。”

雖然市場認同國資需要考核,但是考核的另一面是容錯機制。

風險投資行業具備很強的風險性,早期投資更是如此。建立合理的容錯機制,已經成為國資LP目前較大的一個挑戰。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地方探索免責機制。

比如,《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正式稽核通過。該《條例》共十一章94條,圍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幾個方面布局。其中,VC/PE關注最多的是關于容錯機制的探索,包括:

  • 省人民政府科技、财政、國有資産監督管理等部門對國有天使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的投資期和退出期設定不同考核名額,綜合評價基金整體營運效果,不以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作為主要考核名額。
  • 省和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國有創業投資機構業績考核、激勵限制和容錯機制,推動國有創業投資機構加大對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的支援。

是以,該《條例》在科技金融方面還提出了延長存續期、差異化考核、退出等一系列與股權投資相關的措施。

考核、問責、追責……這些背後,是中國一級市場轉型更新中不可避免的陣痛,對于投資人而言,希望這個過程更短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