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與李斯兩人的履曆很不一樣,也埋下了兩人不同技能點的伏筆,後續影響了兩人權鬥的勝負,進而決定了兩人的命運乃至秦朝的命運。
趙高與李斯的各自履曆
《史記》沒有給趙高專門立傳,不過還是儲存了不少趙高的資料。
趙高是“諸趙疏遠屬也”,是趙國的宗室成員,而秦始皇和趙國關系特殊,有很多說不清的恩怨糾葛。總之,趙高的媽媽成了刑徒,趙高在“隐官”出生。隐官是管理隐官徒的部門,而所謂隐官徒,是指被赦免的刑徒。鹹陽的隐官比較特殊,大概有很多犯罪的貴族,這些人從身份等級上來講,已經很難回歸正常社會,從知識和技能來看,則仍然是最頂尖的一個群體。秦始皇也很聰明,就把隐官當作一個專屬于自己的人才儲備庫。
趙高為人強健有力,文化水準很高,尤其精通律法,引起了秦始皇的注意。秦始皇提拔他到自己身邊來做官。趙高獲得了兩個至關重要的身份:一是中車府令,管秦始皇的車駕,甚至為秦始皇駕車;二是當了公子胡亥的老師,教胡亥司法審判方面的知識。
後來,趙高犯了大罪,審判他的是蒙氏家族的蒙毅,大将蒙恬的弟弟。蒙毅依法判了趙高死刑,并除掉趙高的“宦籍”,不進入外朝的官僚體系,工作地點在皇宮裡面,叫作“宦皇帝者”,除掉宦籍就是吊銷了出入皇宮的通行證。但是秦始皇喜歡趙高,免了趙高的罪,讓他繼續在自己身邊工作。
總之,《史記》裡一點有限的記載,傳遞給我們的資訊是,趙高業務水準很高,非常得秦始皇賞識,但是他出身于隐官這個特殊身份,就決定了他一直在皇帝身邊做事,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從這點來說,雖然趙高多半并不是宦官,但他确實和後世的宦官很相似。
韓非的同學,趙高未來的政敵李斯,履曆和趙高基本相反。
《史記》沒提李斯祖上是誰,不提,通常意味着既不高貴,也不卑賤,就是一般的良民或者普通士人。也就是,看祖上,李斯不如趙高,但看自身,李斯又勝過趙高這個隐官徒。李斯是在主流社會裡,有更複雜的人際關系網的,不同于趙高的頭頂隻有宮裡的一片雲彩。
和趙高一樣,李斯的才華非常突出,不過他早年的經曆更複雜,是通過一次次猛打方向盤改變人生軌迹,才找到上升通道的。
李斯本來是楚國人,但是他選擇了為秦國效力;李斯本來是荀子的弟子,如果不是有荀子弟子這個身份,他到秦國去大概也未必被接納,但是李斯到秦國去,是荀子堅決反對的,也就是說他幾乎以一種叛出師門的姿态,到了秦國;到秦國後,李斯首先是當了呂不韋的門客,然後才取得了向秦始皇建言獻策的機會;呂不韋垮台後,李斯又及時抽身,正式成為秦始皇身邊的官員。
在秦始皇身邊,李斯當然比較得寵,但升遷的速度,并不是火箭式的。秦始皇十年,李斯就為秦始皇效力了,秦始皇二十六年天下一統,李斯廷尉,這當然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成就,但在戰國傳奇人物裡,屬于很慢的了。到秦始皇三十四年,我們才能看到李斯當上丞相了,還隻是左丞相,上面還有個右丞相。
還有,李斯後來被趙高陷害,在獄中寫了一道上疏,羅列自己的功勞,希望秦二世赦免自己。那種情況下,李斯就是吹牛大概也得多少有點影子,是以有些功勞就顯得特别有意思,可以看到,李斯做的都是非常具體的事,而且都不是一個小團隊能做成的事,是要排程龐大的行政機器高效運轉才能做的事,比如李斯說,自己輔佐秦始皇“官鬥士,尊功臣”,其實就是在說,很多重要崗位的人,都是我提拔起來的,是以在秦朝的官僚體系當中,李斯的重要性,絕對不是趙高可比的。
以上是說,趙高和李斯,是通過兩個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抵達秦朝的高層的人。趙高的技能點,主要在宮鬥;李斯的技能點,主要在行政。或者這麼說,趙高代表的是法家思想中的韓非傳統;李斯雖然是韓非的師弟,但反而接近法家思想中的商鞅傳統。
接下來簡單說下那個關注度極高但其實不重要的問題。
誰是秦始皇的接班人重要嗎?
秦始皇在巡遊天下的途中去世,帶在身邊的兒子,隻有胡亥。趙高、李斯力推胡亥即位成為秦二世,這個是沒有疑問的。
至于秦始皇有沒有留下遺诏,指定公子扶蘇即位,而這份遺诏是不是又被趙高和李斯改了?這個問題不重要。
篡改遺诏的過程,《史記》寫得充滿細節又活靈活現,是一篇出色的文學作品,前些年北京大學接受海外捐贈,收獲了一批西漢竹簡,其中有一篇《趙正書》,講秦始皇的臨終安排,就是傳位給胡亥,也寫得充滿細節但叙述笨拙,是一篇平庸的文學作品。其實根據現有的有限資料,不妨老實承認,我們今天還能讀到的材料都有強烈的小說屬性,真相如何,就不知道了。
可以肯定的是,不論遺诏真假,胡亥成為秦二世,都有合法性危機。原因就是長期以來,秦始皇對他最多有點偏愛,但并沒有重點且僅重點培養他。
這個就是老子說的:“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古代當皇帝的,不要太把自己的命當回事,比太把自己的命當回事要好。秦始皇怕死,企圖追求長生不老,結果就是不願意對自己的身後事做出妥善的安排,安排得太好了,你們就會盼着我趕緊死了。而且從一般所謂的“帝王心術”來講,最自然不過的操作就是在官場内部制造派系鬥争,你們鬥個沒完,就更加仰仗我了。
趙高是秦始皇身邊的人,李斯是在官場中有崇高威信的人,他們支援胡亥;另一邊,蒙氏家族和公子扶蘇的關系非常緊密,蒙家的蒙毅也是秦始皇親信的人,蒙恬在邊疆修長城,掌握着幾十萬大軍,更是放眼天下都舉足輕重的人。這兩派勢力,在秦的朝廷之中,很難說誰輕誰重。
這樣一種均衡,在秦始皇活着的時候挺好,但也導緻了秦始皇真的死了,不管誰即位,都會面臨合法性問題。換扶蘇即位也一樣,真讓扶蘇即位了,就會有另外的謠言産生。比如說,渲染扶蘇在邊疆的時候,就對修長城的勞工有多壞;如果扶蘇當了皇帝後殺了胡亥,就會有人說:“當年皇帝本來是想傳位給胡亥的,可惜胡亥這孩子,孝悌得不得了,說我是弟弟,我不能搶哥哥的位子,極力謙讓,才讓扶蘇即位的,誰承想這個當哥哥的這麼狠!”于是圍觀群衆聽得熱淚盈眶,紛紛振臂高呼:“我們要為公子胡亥報仇!”
是以遺诏不論真假,曆史走勢恐怕不會有大的不同。
趙高赢了權鬥,亡了秦朝
胡亥即位當了皇帝,情感上他當然更親近趙高,但是從治理國家的角度看,真正離不開的是李斯。因為李斯對秦朝上上下下的官吏,是真有掌控力的,趙高沒有這個影響力。
是以,李斯和趙高要争誰是二世時代的頭号權臣,辦法自然就不一樣。
李斯要鼓勵秦二世多親自處理政務,然後秦二世就會明白,秦朝的行政機器正常運轉,李斯有多麼重要。當然,秦二世如果太能幹,很快也會和李斯有沖突,不過秦二世顯然不是能幹的人。
趙高則要設法讓秦二世盡可能遠離官場,這樣李斯的重要性,秦二世就感受不到了,相反自己會幫秦二世玩得開心,秦二世會越來越喜歡自己。
秦二世顯然更喜歡趙高給自己設計的路,是以李斯注定節節敗退。
李斯也有過一次反擊趙高的機會,機會是陳勝、吳廣給的,更具體說是陳勝手下的大将周文給的。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就造反了,八月,周文率領一支大軍就打進了函谷關。這時候章邯站出來說,可以武裝修秦始皇陵墓的刑徒,讓他們和叛軍一戰。
章邯的職務是少府,皇家财務總管,修秦始皇陵是由他直接負責,是以他能想到這個辦法。李斯則說過,秦始皇時代的各項大型工程,都是由他主持工作的,是以李斯和章邯之間,應該是有比較密切的關系的。
面對叛軍,趙高毫無辦法,李斯有辦法,李斯證明了自己才是大秦離不開的人。
但是從權力鬥争的角度看,我們也可以體會下趙高的心情,此後章邯的軍隊每打一次勝仗,趙高都會心頭一緊,我要鬥不過李斯了。從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到秦二世二年的九月,有一年時間秦軍在章邯的指揮下,表現非常出色,幾乎要把叛亂平定的感覺。但是,這恐怕也是趙高度日如年的一年。
章邯打得越好,趙高越是必須要對李斯下手。趙高怎麼陷害李斯的,《史記》寫得非常精彩,我們這裡隻關注下時間節點:趙高整死李斯,是在秦二世三年的冬天,秦朝的曆法,一年四季是冬春夏秋,冬天是年初,而緊接着李斯之死發生的事,就是巨鹿之戰項羽大破秦軍。不過,這兩件事時間銜接得實在太近,是以秦軍戰敗,未必和李斯之死無關,主要是項羽橫空出世,誰也想不到,但接下來的一系列事件,恐怕多少都是和李斯之死有關的。
章邯戰況不利,派人去向朝廷求救,趙高竟然不見章邯的使者。這本來很難了解,但章邯本來是李斯一派的人,趙高剛剛整死李斯,不見也就不奇怪了。
使者見情勢不對,逃回章邯軍營,對章邯說:“将軍有功亦誅,無功亦誅。”在趙高那裡,你是死路一條了。這話可能誇張,但章邯失去了朝中靠山,自然傾向于相信,于是就向項羽投降。
章邯這一投降,才讓趙高真正認識到問題的嚴重了,這個态勢,大秦真的要亡啊。趙高是一直待在中樞的人,習慣于下面的人對自己俯首帖耳不敢說半個不字,突然發現還有叛變這種反制手法,難免有點懵。
于是趙高面臨着一個巨大的問題,沒法對秦二世交待了,是以趙高隻好就殺掉了秦二世。
但趙高掌權是沒有任何合法性的,秦二世死了,别人要殺他,也就容易了。何況劉邦的大軍,已經殺進關中了。
事已至此,秦朝也就不得不亡了。也就是說,李斯之死還真是一塊多米諾骨牌,這塊骨牌一倒,就一張張牌都倒了下去。
小結
總結一下,古代的權力鬥争中,走商鞅路線的李斯,幾乎一定鬥不過走韓非路線的趙高,而韓非那套權力鬥争有用,治國的用處非常有限,是以趙高勝利之日,差不多亡國的時間,也就要到了。趙高這種權鬥時智商極高,治國卻能力有限的人,算不算“颠倒扭曲人格”真不好說,隻能說,這種人古代一直挺多的。
•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劉勃
責編 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