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2日)是秋分,也是大陸第7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近期,崇明種植的“國慶稻”陸續成熟收割。今年,上海北湖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了150畝“國慶稻”,眼下,基地正稻香四溢。此外,基地今年還啟動了“崇明區糧食生産無人農場建設”,一起去看看。
上午,在上海北湖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國慶稻”基地内,4台紅白相間的收割機在稻田中來回穿梭,掀起陣陣稻浪,收割機經過之處,留下排排整齊的稻茬,伴随着收割機一邊脫粒一邊吐稈,空氣中稻香彌漫。這些水稻收割完成後,經過烘幹、碾米等工序,三天左右即可上市,國慶前市民便可品嘗到新米。
值得一提的是,4台收割機中,有一台收割機為無人駕駛收割機,從業人員隻需要操縱手機,收割機就可以按照事先設定好的線路完成收割。據悉,這也是基地首次嘗試使用無人收割機。
今年年初開始,北湖公司正式啟動“崇明區糧食生産無人農場建設”。“無人農場就是種植全過程的無人化,包括耕地、插秧、施肥、病蟲害防治、收割等,我們今年建立的面積達6435畝,建立成功的話,會成為目前全市最大的糧食生産無人農場。”上海北湖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石育萍介紹。
目前,北湖公司購置了10台安裝了自動導航裝置的拖拉機、18台無人駕駛插秧機以及8台無人駕駛收割機。此次“國慶稻”收割完成後,8台無人駕駛收割機将會在接下來的正常稻收割中繼續投入使用。無人駕駛收割機的投入使用也标志着企業糧食生産無人農場建設工作邁上一個新台階。
“相比人力駕駛收割機,無人駕駛收割機讓駕駛人免受高溫暴曬,節省人力,設定好路線後可以24小時收割,利于搶抓農時。而無人駕駛插秧機、無人機噴灑農藥等都可以達到這些效果。”負責企業無人農場建立的技術負責人王志高說。
明年插秧時節,企業無人駕駛插秧機将“正式上崗”,解放人力。目前,企業正在積極通過搭載的數字農場軟體平台,向糧食生産過程全階段的無人化、數字化邁進,相信不久之後,一個農機遠端控制、農機作業視訊回傳、作業軌迹實時查詢的內建系統将全面改變北湖公司的農業生産方式。
記者:蔣曉燕;攝影:沈嘉俊
編輯:焦倩倩
責編:李琳、朱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