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2015年2月9日,彭家聲發起了代号“光複果敢”的軍事行動。

果敢同盟軍的311旅下屬四個營,近600人悄然潛入果敢地區,向慕泰、貢章、老街、道水等多個關鍵點發起猛烈攻擊。

緬甸政府軍自然不會坐視不管,随即調集了第33機動師約2000名士兵進行清剿。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于是,果敢再度被戰火點燃,“2·09事件”正式爆發。

然而,戰局并未如預料般輕松結束。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果敢的曆史糾葛

果敢,這片長期動蕩的土地,為何戰火綿延至今?

要解開這層曆史的迷霧,恐怕得從千年之前的卷帙裡翻找答案。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果敢,最早追溯至秦時,那時它尚稱為哀牢地,隐于中國西南一隅。

到了東漢時期,它成為永昌郡,此後一直隸屬于中央王朝的版圖。

1885年,英國發動第三次英緬戰争,緬甸淪為其殖民地。

而中英雙方的談判也逐漸展開,1886年,《中英會議緬甸條款》締結,然而這卻為日後的中緬邊界問題埋下了伏筆。

1894年簽訂的《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雖規定科幹屬于中國,但三年後,英國通過《中緬條約附款》從中國手中攫取了果敢等地。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1942年,戰争的陰雲籠罩着東南亞,日本入侵緬甸。

此時,果敢土司楊文炳宣布抗日,他帶着兒子楊振聲逃入中國,在昆明得到了雲南省主席龍雲的接見,随後又在重慶拜見了蔣介石。

1948年,緬甸獲得獨立,楊文炳的家族也開始在緬甸政壇嶄露頭角。

此時,楊振材在緬甸首屆國會上提出了一項重要議案,宣稱“果敢屬于緬甸領土,果敢人民應享有緬甸合法公民的權利”。

這一議案最終在國會通過,并正式寫入緬甸憲法。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1962年2月,中緬兩國經過長期談判,終于劃定了新的國界。

雙方秉承着“尊重曆史,照顧現實”的原則,彼此都做出了一些讓步。

這次劃界并未完全按照曆史上的邊界劃分,果敢地區正式劃入了緬甸的版圖。

1963年8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規模行動打破了果敢地區短暫的平靜。

緬甸政府軍中央情報局聯合東北軍區悄然出手,迅速在仰光、臘戌、東枝等多地同步抓捕了果敢的幾位重量級人物,楊文燦、楊金秀、楊振材、羅星漢等悉數落網。

兩年後的1965年4月,緬甸政府軍直接進駐果敢,局勢驟然緊張。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楊振聲明知不敵,果斷率領部隊和家屬西渡薩爾溫江,踏上了南下泰國的流亡之路。

這次撤退如同拉開了果敢新一輪動蕩的序幕。

到了同年6月,彭家聲,這位果敢人民心中的抗争英雄,在當地百姓的支援下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軍”,公開向緬甸政府軍宣戰。

果敢的局勢也是以進入了新一輪的角力。

1967年7月,彭家聲的部隊在緬甸政府軍與楊振材部的夾擊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彈盡糧絕、四面楚歌。

在這極度危急的時刻,彭家聲帶領殘餘部隊越過邊界,向中國請求援助。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1968年,彭家聲在戰敗後決定接受緬甸共産黨上司,帶着“緬共人民革命軍”的旗号重返果敢。

經過失敗後的訓練和改編,彭家聲的部隊成為緬共人民軍果敢一支隊,他本人則出任支隊長。

此時的果敢,已經成為了緬甸複雜局勢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1969年3月,緬甸政府軍再度兵敗,不得不撤退至滾弄,随之而來的是一場強制搬遷,果敢3000多戶、15000多名百姓被迫離開家園。

這一刻,果敢正式進入了緬甸共産黨長達20年的統治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果敢族”這一稱謂,最早是英國殖民者在緬甸統治期間對果敢地區漢族的稱呼。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緬甸獨立後,這一名稱成為了果敢的“遺産”,緬甸政府正式接受了這一稱謂。

果敢地區以漢族為主體,絕大多數居民講的是雲南方言。

1983年,緬甸政府将果敢族列入了其135個官方承認的民族之一。

最早的一批果敢族人可追溯至古老的“南方絲綢之路”,那些肩負絲綢和茶葉的馬幫商人,沿着崎岖的山路行走,最終在這片邊境安居下來,成為了最初的居民。

其次,明末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在清軍的追擊下,帶着官兵一路逃亡,流落至果敢,他的部下後裔在此繁衍生息,逐漸融入當地。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第三波遷徙發生在明末清初,應天府柳樹灣大石闆一帶的楊高學家族,輾轉大理,最終定居果敢。

第四次人口流動則是國民黨遠征軍在緬北的激烈戰鬥後,一部分将士流落當地,而戰後潰敗的國民黨将士及其後人則繼續留在果敢,成為當地族群的一部分。

五十年代,又有大批國民黨軍人敗退至緬甸北部。

還有一波遷徙浪潮則發生在改革開放後,随着中國經濟的崛起,商人、打工者、以及一些為逃避法律制裁的移民,紛紛湧入果敢,尋找新的生活和機會。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果敢族的文化背景極其複雜,雖說他們在文化習俗上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别是與中國的文化聯系緊密,但從政治與法律身份來看,他們處在一種尴尬的境地。

果敢族人對中國有着文化上的認同,卻無法享有中國公民的法律身份。

與此同時,許多果敢人由于沒有獲得緬甸的公民身份證,既不擁有緬甸的法律身份,也缺乏對緬甸的文化認同。

果敢同盟軍

2009年以前,果敢一直處于果敢同盟軍的控制之下,這支武裝力量幾乎可以說是果敢本地人的象征。

在2009至2011年間,緬甸政府軍發動了針對果敢的進攻,彼時,彭家聲的手下四位核心人物忽然倒戈,背棄了昔日的兄弟情誼,投靠緬甸政府軍。

彭家聲頓時陷入四面楚歌的險境,腹背受敵,最終隻能帶着寥寥十幾名心腹戰将倉皇逃離,遠走海外。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緬甸政府軍趁勢擊敗果敢同盟軍,果敢地區從此落入緬軍的掌控之中。

随之而來的不僅是軍事占領,更有一系列文化同化的措施。

緬語成為學校的必修語言,緬文逐漸取代了果敢地區原本的漢語教學,果敢的文化身份在這些看似無形的改變中,悄然發生了轉移。

果敢同盟軍并沒有是以解散。

彭家聲雖逃離,但他的大兒子彭德仁與侄子彭德均毅然率領剩餘部隊退入深山,開始了長達15年的遊擊戰。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與此同時,曾經背叛的那四個人,則迅速攀上了權力的頂峰,成為果敢人眼中的“四大家族”。

在當地人的口中,他們被稱為“蒼蠅”。

在緬甸政府軍的默許與扶持下,這四大家族不僅攫取了大量權力,還組建了大批武裝力量,表面上稱為“民兵大隊”,實際上就是披着合法外衣的私兵武裝。

其中,白家的大兒子尤為引人注目,他手握果敢最大的一支私兵,成為了後來果敢實際的控制者之一。

電詐園區的“繁榮”便是這四大家族與緬甸駐軍勾結的直接結果。

他們沆瀣一氣,共同編織了一個看似現代化的詐騙王國。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2014年12月中旬,沉寂多年的彭家聲忽然再度出現,宣告果敢同盟軍重新集結,并已成功伏擊緬甸政府軍。

如一顆重磅炸彈,炸開了長久以來積壓在果敢與緬甸政府之間的沖突。

2015年2月9日,彭家聲發起了代号“光複果敢”的軍事行動,試圖以武力奪回曾經失去的家園。

果敢同盟軍的311旅下屬四個營,近600人悄然潛入果敢地區,向慕泰、貢章、老街、道水等多個關鍵點發起猛烈攻擊。

緬甸政府軍自然不會坐視不管,随即調集了第33機動師約2000名士兵進行清剿。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于是,果敢再度被戰火點燃,“2·09事件”正式爆發。

然而,戰局并未如緬軍預料般輕松結束。

随着沖突的更新,彭家聲部隊的兵力逐漸擴充,211旅、411旅相繼投入戰鬥,兵力一度擴充至3000餘人。

緬甸政府也随之調集了更多部隊,6個作戰師、3個作戰指揮部共計約1.2萬人投入清剿行動。

這樣一場全力投入的沖突,遠超之前的規模,雙方勢力在果敢地區進行了長達四個多月的拉鋸戰。

戰火不僅焚燒了這片土地,更讓近6萬名緬甸邊民為了逃避戰火,湧入中國境内。

這場沖突不僅帶來了戰事本身的傷亡與破壞,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社會治安、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境賭博等問題接踵而至,影響深遠。

彭家聲本欲借此機會一舉殺回果敢,重塑昔日的輝煌,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有巨大的鴻溝。

盡管他精心策劃了這一行動,但應者寥寥,未能成功實作“光複”的夢想。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最終,這位曾叱咤風雲的果敢領袖,在流亡中結束了他的一生。

政權更疊,利益紛争

2015年,果敢地區再度成為戰火的焦點,一場慘烈的戰鬥在這裡上演。

果敢同盟軍與緬甸政府軍鏖戰不止,然而在力量懸殊的對決中,果敢同盟軍屢戰屢敗,步步後退。

最終,他們被逼至楊龍寨,背靠國門,前無退路,隻能在此與緬軍展開最後的殊死搏鬥。

在連接配接兩國的界橋旁,果敢同盟軍士兵們依托緬甸一側的圍欄,誓死守衛陣地,展開了悲壯的最後一戰。

無一幸免,全部戰死沙場。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一支僅存的小隊,在戰敗的陰雲籠罩下,選擇了橋邊作為最後的據點。

這座橋,成為了他們最後的歸宿,見證了他們不屈的鬥志與無畏的犧牲。

炮火映紅了天空,子彈像雨點般傾瀉而下,但這些勇士沒有退卻的念頭,亦沒有投降的打算。

哪怕有機會撤退,他們也毫不動搖地堅守在橋頭,槍口對準敵人,護欄成了最後的掩護,直到全部戰死,鮮血染紅了橋邊的土地。

幾年後的2023年10月27日,彭德仁,彭家聲的大兒子,抓住了緬甸電信詐騙猖獗的契機,發動了“反詐起兵”。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出乎意料的是,這次行動幾乎一帆風順,勢如破竹,彭德仁成功掌控了整個果敢地區,重新讓果敢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回歸他的掌控。

此後,果敢的控制區域從最初的2700平方公裡擴充至超過1萬平方公裡,疆域大幅擴充,果敢同盟軍的影響力也再次崛起。

與中國的邊境聯系愈發緊密,果敢同盟軍不僅控制着北面的勐古、棒賽和南面的勐宜等同族聚居區,還掌控了帶來巨大邊貿收入的清水河等重要口岸。

果敢同盟軍的轄區成為一個龐大的勢力範圍,約1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生活着超過100萬的人口。

這片曾經與中國有着深厚曆史淵源的土地,在彭德仁的掌控下,遠超了他父親彭家聲當年所達到的成就,甚至超過了1995年之前“撣邦一特區”在内讧結束前的面積。

前段時間,緬甸北部成為了輿論的風暴中心。

9年前,連長帶着30多名果敢勇士撤退到了界橋邊,全部戰死

一系列駭人聽聞的犯罪行為,接連不斷地曝光出來,讓這片本已充滿争議的土地再度成為衆人關注的焦點。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了中國百姓對果敢和佤邦的親近感與信任,悄然将這一情感變成了犯罪的溫床。

在面對緬甸北部的這些複雜局勢時,中國一直秉持着“互不幹涉内政”的外交政策。

“互不幹涉”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

當涉及到國家的安全與核心利益時,中國當然有權利發出自己的聲音,采取必要的措施,敦促相關方采取合适的行動,確定邊境安全與穩定。

在分析果敢和佤邦問題時,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政策的背後有着深刻的國家利益考量。

中國秉持這一外交原則,正是為了我們能夠更好地看清這些地區的局勢,在未來的發展中,保證中國的國家安全和人民福祉不受外部幹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