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的一天,東吳将領呂蒙指揮手下士兵,身披平民白衣,化身商旅,乘風破浪,晝夜兼程,随後悄然偷襲長江。
呂蒙的目标正是荊州。
難道呂蒙光靠這些僞裝成“白衣”的士兵,就想要奪取荊州嗎?
非也!呂蒙的“白衣渡江”計策,不僅隻是僞裝成“白衣”,他在站前戰後所做的一切,不可謂不“狠毒”。
後來,也因為這招計謀,呂蒙不僅害了關于父子的性命,甚至就連他自己,也落得個“吃力不讨好”的局面,最終被後世罵了上千年,這是為什麼呢?
呂蒙的崛起
出生于東吳的呂蒙,早年的生活并不平坦。
家境貧寒,父親早逝,年幼的他不得不随母親逃離故鄉,曆經艱辛。
在這樣的環境中,呂蒙不僅鍛煉了頑強的意志,也培養了對未來的渴望。
在少年時期,呂蒙的聰慧與機智便已顯露。
他并不滿足于平凡的生活,時常向周圍的将領請教,渴望學習軍事知識。
這份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在後來參軍時迅速嶄露頭角。
呂蒙當初先是投靠了姐夫鄧當,鄧當隸屬于孫策的部隊。
作為一名年輕的士兵,呂蒙憑借出色的軍事才能和過人的膽略,得到了孫策的賞識。
孫策是當時一位傑出的軍事指揮官,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在呂蒙身上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在孫策的麾下,呂蒙的表現令人矚目。
他以敏銳的觀察力和快速的反應能力,成功應對了多次戰鬥,逐漸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
孫策去世之後,呂蒙在孫權檢閱部隊之前,賒購布料,為手下士兵制作統一紅色衣服和裹腿。這一舉動在孫權檢閱部隊的時候,一下子就的到了孫權的注意,而孫權自此,逐漸開始重用呂蒙。
呂蒙也不負衆望,憑借自己的過人的膽識以及智謀,斬殺了黃祖手下的都督陳就,并且被孫權任命呂蒙為橫野中郎将,賜錢千萬。
在平定叛亂和對抗曹操的戰役中,呂蒙展現出了卓越的指揮才能,尤其是在赤壁之戰,他和陸遜等人上司的東吳水軍,在孫權的上司下襲焚烏林曹營,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這段時間不僅是他軍事生涯的起步,也是他人生中最為輝煌的篇章。
呂蒙對東吳的貢獻不僅展現在戰鬥中,他的謀略與智慧為孫權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呂蒙的崛起是他個人努力的結果,也是時代賦予他的機遇。
白衣渡江與關羽的較量
在赤壁之戰後,呂蒙的聲望達到了巅峰。
他的軍事政策和指揮能力得到了孫權的極大認可,成為了東吳的重要軍事顧問。
每當面臨挑戰,呂蒙總能以冷靜的頭腦和靈活的戰術,帶領部隊沖破重重困境。
然而,呂蒙的成功并非僅僅依賴于勇氣和經驗,他還深谙心理戰術的重要性。在多次戰鬥中,他利用敵人的心理弱點,巧妙設下圈套,令敵人陷入被動。
通過誘敵深入,伺機而動,他不僅赢得了戰鬥,也赢得了士兵的心。呂蒙的戰術靈活多變,使得敵人常常難以捉摸他的真實意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謀略,就要數呂蒙的“白衣渡江”了。
網上有人說,“呂蒙可能不是第一個想到這種計謀的人,但是他一定是将這一計謀用于實踐的第一人”。
當時,劉備和孫權結盟,在赤壁與曹操大戰。同時,孫權還接給劉備南郡江北部分地區。
原本借出去的那些地區,對于孫權來說并沒有什麼大用,但是随着劉備勢力的不斷壯大,後來劉備已經達到了可以與孫權分庭抗禮的地步,這就讓孫權接受不了。
孫權想讓劉備還荊州。
這個時候劉備顯得就沒有當初借的積極性了,隻是說等到自己打下涼州的時候,再歸還荊州。
孫權一聽就不樂意了,後面他通過向關羽提親,來試探他們的态度,沒想到關于毫不留情的拒絕了孫權的聯姻。
到這裡,孫權對于和劉備的聯盟的決心已經動搖了。
與此同時,關羽率軍攻打樊城,并且水淹七軍。曹操這邊為了解“樊城之圍”,向孫權抛出了“聯盟”的請求,孫權猶豫之下,答應了。
身為孫權的得力猛将,呂蒙深知,唯有通過智謀才能戰勝這一強敵。于是,他制定了一個精妙的計劃,先是稱病,然後對關于獻殷勤,讓關羽放松了對東吳警惕,将荊州的大部分人馬調到了樊城。
之後,呂蒙便開始了他的“白衣渡江”之旅。
這個計劃的核心在于出奇制勝。
呂蒙讓手下軍隊僞裝成商人,以“白衣” 的身份,選擇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時機,迅速渡過長江,直撲荊州。
呂蒙在渡江前深入敵境,進行偵察,了解敵方的布防和動向。
這一系列的準備,使得呂蒙在行軍中如魚得水,迅速俘虜了關羽軍中将士的親屬,并且采取一些措施優待城中百姓。
關羽的手下聽了呂蒙的所作所為之後,軍心渙散。
随後,呂蒙的指揮如同旋風一般,勢如破竹,瞬間撕開了敵人的防線。
關羽雖然勇猛,但在呂蒙的政策面前,他的勇氣顯得有些無力。
呂蒙成功捕獲了關羽,為東吳赢得了一場重要的勝利。
然而,這場勝利也引發了道義上的争議。
呂蒙以極其果斷的方式擊敗了昔日的盟友,許多曆史學家開始重新審視他的行為。
雖然從軍事角度看,他的政策無可挑剔,但從道義上講,他的做法卻被認為是背棄了盟約。
這一事件引發了對呂蒙個人品德的廣泛讨論,讓他在曆史的舞台上更顯複雜。
短視與背信的結局
關羽的去世,可以說的,不管是劉備還是曹操、孫權,都是沒有料到的。
關羽的去世,也讓劉備和孫權徹底鬧掰,在這件事情不久之後,呂蒙就突然因病去世了。時年42歲。
呂蒙他的突然去世給東吳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作為一位深受孫權器重的将領,呂蒙的離去不僅使東吳失去了一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官,也讓人們開始反思他的戰略眼光和道義抉擇。
在去世前,呂蒙因病被孫權召入内殿,這一情景折射出孫權對他的重視和信任。
然而,呂蒙的突然離世讓許多計劃未能如願實作。
呂蒙在位期間,始終關注東吳的發展,但他在面對蜀漢時的短視政策,卻使得東吳在後續發展中留下了隐患。
曆史對呂蒙的評價褒貶不一。
雖然他在軍事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其在道義上的争議卻難以平息。
呂蒙的背信行為,使得他在曆史的長河中,常常被視為一位目光短淺的将領。
他在對抗關羽的過程中,雖然赢得了勝利,但也失去了原本可以深化的聯盟關系。
這一戰略失誤,不僅影響了他個人的曆史地位,也對東吳未來的命運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孫權對此感慨頗深,他意識到呂蒙的短視可能給東吳帶來長久的影響。
之是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為原本孫權是可以“坐山觀虎鬥”的。當時劉備和曹操正打的火熱,如果不是孫權插手,他們雙方必定有一方損失慘重。
但是因為孫權不僅插手,最後呂蒙還殺死了關羽,對于孫權其實沒有什麼太多的好處。并且還讓孫權在之後的歲月中,不僅遭到了劉備的執意攻打,在北上淮南這塊,東吳數十年也沒有任何赢的機會,隻能一直被曹操死死的壓着。
早知如此,或許也不難了解“他目光短淺,坑我東吳數十年”的感慨了吧。
呂蒙的死似乎成為了東吳命運的一個轉折點,失去他這樣的軍事人才,東吳的未來變得更加不确定。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