稭稈也能“綠”起來
見證人
陳曉
安徽豐原集團工程技術部工程師
早在2005年以前,安徽豐原集團就已經開始以生物質為原料的技術研發,從将玉米稭稈制成乙醇開始,經過近20年的發展,讓一根根小稭稈變成越來越多高價值産品。陳曉,作為安徽豐原集團工程技術部工程師,負責稭稈資源化利用項目的工藝設計、工程設計,熟悉稭稈資源化利用的全流程、各環節。對于小稭稈如何釋放出大潛能,在推進農業綠色生産上發揮大作用,讓我們聽聽她怎麼說。
問
從前,農民是怎樣處理稭稈的?
答
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時候,農民大多将稭稈當成飼料或者燃料,喂養自家的牛羊,還用來生火做飯,燃燒取暖。但慢慢地,随着經濟社會發展,農戶自家養殖的少了,做飯取暖也用上了熱能更高的瓦斯天然氣,稭稈處理變成了“豐收後的煩惱”。這時候,農民大多将地裡的稭稈“付之一炬”,就地焚燒成了處理“沒用的”稭稈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而且農民認為,将稭稈焚燒之後,不僅可以殺滅稭稈中的蟲卵,還可以将稭稈轉化為草木灰,起到滋養土地的作用。
問
與傳統的稭稈處理方式相比,如今稭稈資源化利用有什麼好處?
答
以前傳統的稭稈處理手段存在很明顯的不足甚至是危害。從前每到秋收、麥收季,稭稈焚燒産生的滾滾濃煙和嗆鼻氣味充斥田間,對環境和生态造成不好的影響;稭稈焚燒還可能會引發火災,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采用粗糙的發酵手段,将稭稈做成動物飼料,可能造成動物消化問題。稭稈制沼氣的過程中會産生一定的二氧化碳,加劇氣候變化。
而現在,通過對稭稈進行資源化利用,走高值利用路線,真正實作“點草成金”。稭稈不僅可以做成肥料、飼料、燃料,通過先進科技手段生産出的聚乳酸地膜,可以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植物源黃腐酸與化肥、有機肥配合用于農業種植,能夠提高農作物産量和農産品品質,果蔬汁香味濃。同時植物源黃腐酸也是土壤改良劑,能夠改善土壤有機質,使土壤中微生物、黑土質增多,提升土壤層養分含量。若連年施用,化肥用量可逐漸減少,土壤微生物大量繁殖,使“黃土地”變“黑土地”,糧食變有機食品,是實施設施農業、有機肥還田、高标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雙減行動的重要途徑。可以說,稭稈的資源化利用就是通過采用先進的技術,經過工業化手段提取、轉化,最終讓稭稈回歸到土壤中,實作綠色、環保,零碳排放,實作了綠色農業循環發展。
問
通過稭稈資源化利用,可以将稭稈轉化成哪些産品?有哪些産品可以再次用于農業生産之中?
答
“能源加材料,萬物稭稈造”。稭稈經過處理轉化後,能夠産生的産品有很多,在很多領域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說混合糖,可以作為功能性食品保健糖,也可以發酵成乙醇,作為綠色燃料,進一步開發為生物航煤。聚乳酸的應用就比較廣泛,可以做成纖維、塑膠等,是未來實作“碳中和”最具發展潛力的環保、可降解生物材料。
在農業生産中能夠使用的産品也有很多。聚乳酸地膜可以代替現在農民常用的聚乙烯地膜,由于聚乳酸是可降解材料,是以不存在地膜長時間在地裡降解不掉的問題,對于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很有幫助。黃腐酸黑地膜是對聚乳酸地膜的進一步更新,這種地膜不透光,可以抑制雜草生長,其中蘊含的黃腐酸又可以作為肥料使用,減少除草劑的使用。總之,通過這些方式,稭稈資源化利用可以實作把從田間收到的稭稈,又通過下遊應用産品傳回到田裡使用,形成可以循環的生态平衡。
問
對于稭稈資源化利用,農民的看法是什麼?給農民帶來了哪些好處?
答
對于稭稈資源化利用,絕大多數農民是積極支援的。因為自從稭稈禁燒之後,田間産生的大量稭稈,他們自己處理起來既耗時耗力,又沒有任何收益。如今對稭稈進行統一回收實作再次利用,他們可以将稭稈賣出去,這也增加了他們的收入來源。
稭稈的資源化利用對農業生産帶來的變化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今的田間收獲場景與過去相比已經完全不同。過去,每到麥收季,田間到處是堆起的稭稈垛,點上火燒起來濃煙滾滾,氣味嗆鼻,老遠都能聞到,嗆得人直咳嗽。而現在,稭稈回收能換錢了,農民收獲季在田間将稭稈進行簡單打碎處理後,可以用機器進行打捆,然後統一運輸到附近的收儲點,既省時省力,又實作增收,田間地頭再也沒有煙霧缭繞了,稭稈也從讓人頭疼的“廢物”變成了能換錢的“寶貝”。
問
這麼多年來,從稭稈的資源化利用說起,農民的綠色生産觀念有了怎樣的轉變?
答
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時候,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是解決中國人能吃飽的問題,怎麼能打出更多的糧食,是當時農民最關心的問題,那時候的農民,沒有什麼綠色生産的觀念。慢慢的,進入新時期,我們的糧食産量越來越高,但長期以來在農業生産上隻看重數量所産生的影響越來越大,農業資源長期透支,農業面源污染加重,這個時候,糧食穩産與綠色發展兼顧,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農業綠色生産也是我們國家所倡導的。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對于農業綠色生産,農民從一開始的不了解、不主動到慢慢嘗到綠色生産給他們帶來的好處,甚至開始積極學習怎麼通過綠色生産方式,提高土地的收益。就拿稭稈再利用來說,這些年來,農民越來越認識到,原來不起眼的稭稈通過處理後,竟然能生産出那麼多高價值的東西。每到麥收季,将稭稈按照要求打捆,賣到收儲點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此外,還有一些農民将留一些稭稈在地裡,在機耕作業時粉碎還田還土,起到養地作用。對于一些有養殖業發展的區域,稭稈又可以用來制成飼料,讓動物吃上新鮮的口糧,而動物産生的糞便,又可以制成有機肥施加到田裡,這就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循環利用。當然,農業綠色生産的方法還有很多。總之,在農業綠色生産上,農民也在利用自己的智慧,根據實際情況,去積極主動的探索更多的高效的方法,發揮着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數 據
截至目前,大陸稭稈綜合使用率超88%,比2017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稭稈綜合使用率的提高是大陸農業綠色發展步伐加快的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加快發展,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高。2023年,全國耕地平均等級達到了4.76,比2014年提高了0.35個等級;全國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已發展到4.10億畝,全國農業用水量從2014年的3869億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3600多億立方米,農田灌溉用水有效使用率系數達到0.58,比2014年提高了0.05。化肥農藥施用持續減量增效,2023年全國農用化肥施用量5022萬噸,比2012年減少817.1萬噸;2023年全國農藥使用量115萬噸,比2012年減少65.1萬噸。大陸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面積覆寫率達54.1%,畜禽糞污綜合使用率農膜處置率分别超過78%、80%,重點地區“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第19期
作者:宋曉娜
編輯:張璟
監審:郭平穩、蔡薇萍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