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員曾說過,公職人員的職責是為人民服務,不适用于末位淘汰。國企機關卻非常尴尬,許多國企幹部職工屬于事業編制,算是國家公職人員;但國企的本質是企業,企業的核心是效率,采用末位淘汰制對于激發企業活力的确是意義非凡,讓國企幹部充滿危機意識,的确有利于國有資産的發展壯大。
是以,在國企實作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确實意義非凡,但是,在政策執行中一定要防止出現背離初衷的情況。
推行末位淘汰制的考核制度要合理
衆所周知,在機關中,因不同崗位的分工不同,導緻工作的難易差别極大,不同崗位之間進行比較不合适。如:同在辦公室工作,會務工作與财務工作便有着天壤之别,會務工作絲毫沒有工作壓力,來一場辦一場,且難以進行“回頭看”,而财務工作不僅專業性強,要求員工必須熟知财經制度,且資金審查工作非常繁瑣,既要講求當下的效率,更好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随時可能迎接“資金使用倒查”考核。
此外,縱使是同一崗位,不同分工也差别巨大,難以進行量化比較。如:同樣是業績崗的營銷工作,有些幹部分在核心區域,熟客多且數量大,絲毫不愁銷路;有些幹部則需要開辟市場,必須從頭再來,挖掘潛在客戶,如此競争比較,實有不妥。
推行末位淘汰制要防止上司權力膨脹
機關主要上司對于幹部職工的分工和崗位調整具有強大的影響,倘若主要上司借題發揮,容易發生打壓異己的情況。如小張适合處理營銷業務,且業務精湛,但與上司意見不合,倘若上司一紙空文,将小張安排到辦公室的材料崗上,限制住小張的特長,讓小張業績墊底;随後對小張進行末位調整,繼續将小張輪崗到他不适合的内勤崗上,倘若小張仍不适應工作節奏,業績繼續墊底,上司便可采取不勝任退出的制度,讓小張退出機關。這樣一番操作下來,豈非讓上司在程式正當的情況下淘汰了與自己意見不合的員工,進而進一步加強了對權力的集中。
末位淘汰制的推行要科學合理
推行末位淘汰制,既要確定幹部在最适合自己的崗位上進行競争,又要保證競争的公平性,如此方能提高國企效益。一是要對員工進行全面摸底。要征求幹部的意見,由幹部自行選出最不适合自己的崗位,以及期望崗位,避免上司為了個人利益,将員工放到不适合的崗位上進行評比;同時要幫助員工分析出适合自己的崗位,通過專業能力測試以及性格分析,幫助員工找準自己的競争優勢。二是末位調整要審慎進行。當幹部第一次出現業績墊底後,要根據員工的意願和特長,将員工調整到優勢崗位上,對員工的能力進行全面的考量,減少人為操作空間。三是業績競争要公平。為了讓不同幹部之間的競争趨于合理,對于配置設定到客觀條件差任務的員工,要在競争開始前先提升初始分數,以此彰顯競争的公平性。
末位淘汰制改變了國企鐵飯碗的傳統,引入了内部競争,有利于幹部職工活力的迸發,的确是一種進步,但是一定要在落實的過程中保持初衷,真正做到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