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孩子,我們經常用“多手多腳”這個詞語。
孩子頑皮,手裡不抓點什麼,就總是閑不住。
作為爺爺奶奶,帶娃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孩子的手就惹禍了。
有一句古訓:出門四不摸,摸了禍事多。
在古人的眼裡,男人的頭,女人的腰,木匠的斧頭之類,是不能摸的,這不符合禮儀。
與時俱進地解讀,我們建議老人和娃一起生活的時候,千萬不要摸以下幾樣東西。
01
不摸“重物”,注意安全。
有一段時間,安徽亳州一名11歲的孩子小樂在渦陽法治文化廣場,被石頭雕像砸倒的消息,被大家熱議。
事情發生時,陪同孩子的有幾位家長,但是對于孩子進入綠化帶,想要攀爬雕像的行為,沒有及時制止。
事情發生之前,奶奶黃老太強調孩子要在家做做作業,但是孩子吵着非要出門不可。
關于事情的處理,還沒有最後的結果,但不管什麼結果,都是令人心痛的。
在很多公園、廣場、旅遊區、步行街等,都有巨大的雕塑,一些門店裡,有高大的櫃台、石膏模特等。都是比較重的東西,一旦倒下了,這不是孩子可以承受的。
看起來很牢固的雕像,随着時間的推移,也許就松動了,存在安全隐患。
有的老人,還故意托舉孩子到高大的雕塑上,做出騎馬嬉鬧的樣子,還拍照留念,這無疑是錯誤的。
就是自家買的重物,如電視、冰箱等,都不能讓孩子獨自去觸碰。一些陳舊的冰箱,上面還擺放着箱子等,指不定在使勁打開冰箱門的時候,就倒下來。
孩子不知道東西的重量,老人是知道的。應該在平時,多一些講解,讓孩子試一試什麼是“重量”,就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02
不摸“異物”,避免傷害。
俗話說:“好奇害死貓。”孩子一旦好奇了,就什麼奇葩事情,都做得出來。
關于孩子吞食異物的事情,網上常常可以看到,現實生活中也會遇到。
一個大一點的果凍,都可以把孩子嗆得受不了。
除了吞食異物,孩子還可能把奇奇怪怪的東西,當成玩具。比方說,刀具、小動物。
“不知者無畏”,孩子不知道貓貓狗狗、蛇蟲的危害,是以就大膽地觸碰。
帶娃的老人,應該在平時,多一些科普,可以買來一些帶畫面的圖書,陪着孩子一起讀,認識動物、食物等。
孩子的好奇心打消了,那麼孩子也能理智對待看到的東西。加上老人的及時提醒,那就遠離了傷害了。
03
不摸“神物”,遠離迷信。
在我的老家,有這樣的說法:去神廟裡,要跨過門檻,而不能踩踏門檻;不可以給神仙拍照;不能随便發誓等。
關于“神”的事情,我們三五句話說不清,信則有不信則無。
一旦家庭有不走運的事情發生,我們很快就會聯想到某件和“神”有關的事情,認為自己沖撞了某個神仙。造成很多的心理挂礙。
老人帶孩子出門,若是遇到土地廟、神石、古廟等,老人是懷着敬意的,而孩子卻在一邊嬉鬧,甚至說一些不好聽的話。這就會導緻老人很長時間,都神神叨叨,想起孩子的話,會不會靈驗。
若孩子伸手去摸神像、神龛,那就更加糟糕了。也許會遭到管理者的訓斥,或者引起周圍人的不滿。
當然,也有一些老人,喜歡帶着孩子去“問神、算命”,以為這樣可以知道孩子的未來。卻一不留神,就被對方騙了。
老人千萬不要培養孩子“迷信”,應該崇尚科學。一些未解之謎,是我們的科學還不夠發達而已,不能用迷信去解答。
04
不摸“他物”,減少紛争。
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之間的争鬥,他們一起争某個玩具。
也有一些孩子,非常調皮,還去搶奪大人的手機,甚至敢掏大人的口袋,看看有沒有錢。
孩子摸别人的東西,老人在一邊看着,不應該認為孩子是鬧着玩。要知道,小時候敢偷針線的孩子,長大後就敢偷汽車、保險櫃。
别人的東西,哪怕是别的孩子的東西,都應該經過允許,才拿起來,玩一玩。等之後,還要及時歸還,不能占為己有。
要知道,孩子之間的紛争,稍有不慎就導緻雙方的大人卷入其中,各自都在護短,這就帶來災禍了。
若孩子非要某樣東西,大不了自家去買,花點錢比争吵一次,好很多。
05
老人帶娃要順順利利,就要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不是僅僅給孩子吃飽喝足。
建議老人,多學一學以下幾種帶娃方式,避免孩子到處觸摸。
第一,孩子不要走出老人的視線範圍,和老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别太遠了。在複雜的地方,還是形影不離為好。
第二,随時讓孩子一定要在安全區域内,若是走出該區域,應該及時喊回。
第三,老人戒掉冒險的想法,更不要有僥幸心理。對自己不清楚的地方,那就不去為好。
第四,老人應該學會預判斷。看看周圍的環境,天氣,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一旦預測到危險,就立馬離開。
第五,老人應該和孩子一起學習,通過看書,參加科普活動等,拓寬視野,也減少孩子的好奇心。
人老了,幫忙帶娃,本是讓兒女有更多時間去上班賺錢,若是老人和娃總是惹事,那兒女也不會安心,還添加了麻煩。
人老了,管好自己的手,也管好娃的手,平安出門,快樂回家。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