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張進為西南财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副教授、農業經濟學博士)
本文來源一财号“我和我的家鄉”系列策劃,更多“大V話家鄉”請點選這裡
蜀道難。記得那是9月的一天,下午從碼頭出發,乘“江渝”(或“江漢”)客輪,順長江而下,經一夜一天,于第二天下午到達宜昌。再從宜昌乘坐綠皮的50次直快,全程29個小時。到達北京出站時,已是第三天的深夜。那就是1990年,我第一次從重慶市萬州區,當時的四川省萬縣市,到北京的行程。如果從北京回家,從宜昌逆流而上,花的時間還要再長一點。而且,這還是當時最友善的選擇。雖然1902年即成為中國最早通商口岸之一,曆史上一度與成都重慶并稱“成渝萬”,但對當時的萬州人來說,東出四川之路在将近一個世紀之後仍然不易。這種狀态一直持續到90年末。而再後面就是不斷的加速了。2003年後,萬州的高速、機場、鐵路依次開通。今天到北京最快隻要2小時10分。前往重慶主城區的時間,也從當年坑窪不平公路上一夜的颠簸,變成了今天鐵軌上飛馳的1小時16分。而前往成都的行程,也從江輪加鐵路的輾轉,變成了今天的2小時55分。
進出便利之外,萬州本身也在過去二、三十年間發生巨變。除開中國經濟騰飛的宏大背景,萬州的巨變還有一個特别的原因,三峽工程。從重慶以下,長江一路東行,在一大片群山之中百轉千回,直到宜昌,在660公裡的川江兩岸撒下星星點點的無數村落與城鎮。萬州恰好位于兩地中點,作為兩地之間最大的一個城市,受三峽工程水位上漲影響巨大,大半個城市淹沒重建。現在,如果在三峽蓄水期間看萬州,在庫區平靜的水面之下,是我以及上一輩人曾經熟悉的老城。而水面之上,從江南新區看江北老城區,是新舊相間、鱗次栉比的一大片高樓;而從江北看江南,是近乎全新、鱗次栉比、而且更高的另一片高樓。可能真的是中國這麼多城市中景觀獨一無二的一座平湖新城。
雖然今天的萬州變得靓麗繁華,但和外面的世界比,萬州的發展可能還有很大空間。萬州2023年7.58萬的人均地區生産總值,不僅在全國平均的8.94萬之下,也在重慶全市平均的9.41下方。從結構看,萬州2023年一二三次産業的比重分别為10.2%、32.5%、和57.3%,比起重慶全市,一産和三産的比重更高一點,而二産的比重則要低一些。在這些規模與結構背後,基本的經濟地理條件不應被無視。雖然交通不斷改善,萬州仍然是一個沿江的山城,除開臨江的萬州城區,其餘相當部分綿延在長江兩岸的山地,全區戶籍人口中,鄉村人口占到58%。而且,比不得長三角、珠三角那些密集的城市群,萬州附近沒有其它較大的城市,比自己大得多的重慶主城區也還在将近三百公路之外。也就是說,不是資源重地,不靠交通要道,不近大的市場。市場經濟對效率不斷追求,決定了這裡不易形成高度的産業集聚,形成很大的經濟規模。正由于此,萬州需要非常努力地吸引外部的人口與産業才行。而同時,本地的年輕人口還在不斷面臨外面更大世界,尤其是成都和重慶主城區的吸引。
萬州能做什麼?一年多前,當我回到萬州時,驚訝地發現萬州人幾乎是在一座山的一面建起了天生城文旅街區,氣勢遠遠超過主城區的洪崖洞。烤魚飄香、流光溢彩之間,不由得佩服萬州人的想象和創造力。萬州還有更多。雖然城區本身沒有太多的名勝,周邊的萬州大瀑布也是名聲不遠,但不重要,三峽屬于它。自己在90年代的數十次進出川東之旅,雖然漫長,但絕不乏味,因為三峽。一張普通的四等艙船票,承載的是從萬州沿江下行,兩小時之外的雲陽張飛廟,再一小時後的奉節白帝城,以及再然後,第二天早上穿夔門,入瞿塘峽,到巫山,入巫峽,經秭歸、香溪,出西陵峽的行程。在江風中眺望兩岸,無論冬夏,看到的是無盡的翠綠和雄奇險秀,耳邊幻聽的是無盡的兩岸猿聲,讓人懷古思今,又忘掉一切。雖然景觀有所改變,今天的遊輪旅客,應該仍然可以經曆這一切,甚至體驗更好。也隻有船行三峽,他們可能才會意識到,世界上最舒适、惬意的旅行方式莫過于此。有點遺憾的是,雖然萬州港的長江遊輪經常可見,夏季有時一票難求,但三峽旅遊這些年好像并沒出真正出圈。或許随着沿江高鐵的完全開通,更多國人可以真正發現三峽,也給萬州帶來各行業更多的機會。
萬州還能做什麼?作為一個不在一線的經濟學人,并不敢憑空開出什麼靈丹妙藥。各種創造性的想法、機會與成就,一定是由努力在一線的重慶市和萬州區本地的主政者、企業家、那150多萬勤勞的萬州人去發現和實作。而作為我們這樣遠離家鄉的遊子,卻也充滿期望。在中國經濟由沖刺轉向高品質發展的當下,在一個一個具體的項目之外,一些看似不那麼直接,但實際上決定長遠的措施與努力正變得更加重要。首先是制度與環境。做好從表觀的市政營運管理,到不可見的營商制度與環境,對萬州這樣一個内地城區非常重要,當然也更加挑戰。而為了吸引到更多的區外投資與人才,這是不得不做好的事情。其次,其實是首先,最為期待的還是教育。無論是經濟學的理論,還是國際國内無數正反兩面的案例都表明,任何一個國家與地區成功的背後都離不開良好教育和人口的作用,尤其是對萬州這樣一個内地城區。一方面,萬州可能需要大力推動本地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實作高品質的高中教育普及,不斷提升人口素質的下限,其實也非常必要。這是萬州實作産業更新、對抗人口外流與老齡化、以及應對正在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的最有效的措施,沒有之一。教育普及影響百年,而見效其實不遠,就在數年之間。希望在将來,除了烤魚,萬州在中國乃至世界,還會擁有更多更好的名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