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墓裡經常出土一些形體高大、造型怪異的陶俑,人們通常稱之為“鎮墓獸”,或者“鎮墓神煞”,也有人稱之為“天王俑”“武士俑”。這些名稱都是人們按其功能或形象所定,并不見之于唐代文獻之中。
鎮墓俑
20世紀初,唐墓中的大型鎮墓俑類就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羅振玉先生最早把唐墓中常見的鎮墓獸和文獻中的“方相氏”聯系起來,後來的考古發現證明這一認識是錯誤的。1949後,王去非先生在《四神、巾子、高髻》(《考古通訊》1956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鎮墓獸可能就是唐代文獻中常見的“四神”(漢代四神是指朱雀、玄武、青龍、白虎)。他認為“以四神做明器殉葬在唐代非常盛行,也有很長的曆史。但四神究竟是什麼呢,按照上述材料它應當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第一,是一般墓中所常用的;第二,多比其他人物為高大;第三,在造型上帶有某些‘神’的特征而與普通人俑不同。
在所有唐墓出土物裡,合乎這三條的隻有所謂‘鎮墓獸’和‘鎮墓俑’。一般唐墓中都有兩個‘鎮墓獸’和兩個‘鎮墓俑’。‘鎮墓獸’一作獸頭形,一作人頭形,臂上有很多長翅,頭上生角,足下多踏怪獸,一般都安放在墓室入口處,左右相對,面向羨道。‘鎮墓俑’作天王形,分别放在兩個‘鎮墓獸’的後邊。這四件東西自成一組,應該就是‘當圹、當野、祖明、地軸’四神。”後來長安醴泉坊三彩窯址出土的刻字陶片和河南鞏義康店鎮磚廠唐墓出土的墨書“祖明”題名鎮墓獸證明了王去非先生的推測。
此後,徐蘋芳先生根據金元時期成書的《大漢原陵秘葬經》的記載,在《唐宋墓葬中的“明器神煞”與“墓儀”制度——讀大漢原陵秘葬經劄記》(《考古》1963年2期)一文中,也把《唐六典》《通典》等文獻中的“當圹、當野”比定為武士天王俑,而“祖思、祖明、天關、地軸在宋元墓中究系何種明器,則未敢臆測”。郝紅星等人在《中原唐墓中的鎮墓神煞制度》(《華夏考古》2000年4期)一文裡考證鎮墓獸為“當圹、當野”,武士俑為“地軸”,文官俑和武官俑是“祖明”,明顯和考古發現不合,是以并沒有太大的說服力。目前,四神就是兩件武士天王俑和兩件鎮墓獸這一認識基本得到了學界的認可。
漢後四神為哪般
雖然四神是指鎮墓獸和天王俑,但每一件的名稱似乎還不能确定。如果把武士天王俑比定為“當圹、當野”,那麼兩件鎮墓獸應該就是“祖明、地軸”了。但是根據稍晚的文獻,如《宋史》《大漢原陵秘葬經》等的記載,這一套神怪俑的組合為“當圹、當野、祖思、祖明、天關、地軸”。據《大漢原陵秘葬經》記載:“天關兩個安子午地,地軸兩個安卯酉地”。子午地為南北兩端,卯酉地為東西兩側。白彬等學者根據海康元墓題記辨認出在山西、河北、河南、遼甯、湖南等地唐墓出土的雙首龍俑就是文獻裡的“地軸”。
如果按《唐六典》卷二十三記載,唐代随葬品中的四神為“當圹、當野、祖明、地軸”,那麼其中一件鎮墓獸就是“地軸”。也就說在宋代“地軸”的形象由一隻蹲踞的獸形演化為元代雙首龍形,這個變化未免太大,實在難以讓人信服。經過仔細的比較和思考,我覺得應該是《唐六典》的脫字和訛誤所緻。從字面來看,“當圹”和“當野”相對,“祖思”和“祖明”相對應,結構非常一緻,“地軸”和“天關”的對應也順理成章。因為《唐六典》成書以後并未頒行,直到宋代元豐(1078~1085)時期才有刊本,該書才得以廣泛流傳,是以在傳抄的過程中脫落、訛誤,甚或加入宋代的觀念都有可能。也就是說唐墓裡的四神應該是“當圹、當野、祖思、祖明”,分别指武士天王俑和鎮墓獸。
長安醴泉坊三彩窯址出土的刻字陶片
鞏義康店鎮磚廠唐墓出土的墨書“祖明”題名鎮墓獸
天關和地軸
“當圹、當野、祖思、祖明”都有所指,那麼“天關、地軸”到底為何物呢?既然宋代文獻裡常見“天關”和“地軸”,我們不妨把眼光放寬至宋代。在道書中經常有關于“天關、地軸”的記載,如《太平經合校·佚文》所收錄的《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卷六:“真君受元始符命神光寶書,統領天丁,收天關地軸。二魔王忽一見如鳌蒼龜,其形五變。一現萬丈巨蛇,其形三變”。而《神異傳》則徑稱“龜,天之關也,蛇,地軸也”,天關地軸也稱為“水、火二精”。而此二精後來成了玄武大帝的侍從,據《仙鑒》記載:當時水火旱蝗瘟妖六大魔王為害天下,玉皇诏玄武統金甲神将與之戰于洞陰之野,“斯時玄帝被發跣足,金甲玄袍,皂纛黑旗,仗降劍”(這是真武的标準造像),其中二魔坎離二氣,化為蒼龜巨蛇,玄武将之踩在腳下,最終被降服。
後來論功行賞時,巨蛇封為天關太玄火精、命陰将軍、赤靈尊神,蒼龜為地軸太玄水精、育陽将軍、黑靈尊神。《酉陽雜俎》《靈應記》《雲麓漫鈔》等書說龜蛇是真武的變相,宋代龜蛇已經開始被化為人身的真武踩在腳下了。龜蛇又稱水火二将,是真武大帝的重要侍從,對此宋晶在《武當山玄天上帝神系概述》(《鄖陽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5期)一文中,根據武當山道教碑石資料已有深入的研究,在此不贅。龜蛇被稱為“天關、地軸”,在宋元以後的堪輿書籍裡面很常見,如《撼龍經》裡就有:“天關地軸兩邊迎,異石龜蛇過處往”。我們苦苦尋找的“天關、地軸”的形象實際就是宋墓裡常見的陶龜和陶蛇。陶龜俑在較早的報告裡多做“鼈形俑”,也有部分陶龜和陶蛇俑被認為是玄武的元件。
其實,根據我目驗過的漢中陳家營宋墓三彩龜和陝西洋縣彭臯墓三彩龜、蛇資料來看,這些俑并沒有殘缺或者是組合的痕迹,應該是專門單件制作的。這些陶龜和陶蛇就是“天關、地軸”的本形,人首蛇身俑、雙頭龍俑可能是地軸的變體,武威西郊林場西夏墓木版畫中“天關”為一男侍的形象,因殘缺不全,無法辨識,可能是“天關”的異相或變相。
左為廣東海康元墓出土地軸磚刻 ;右為宋代雙頭蛇俑
總而言之,《唐六典》關于四神的記載可能有訛誤,極有可能在祖明之後脫去了“祖思”,為了湊足四神,後來不得不加入了“地軸”。我認為唐墓裡的四神是指“當圹、當野、祖思、祖明”,分别是武士天王俑和鎮墓獸。“天關、地軸”可能是宋代新興的鎮墓神物,其形象是常見的龜和蛇。
(作者為蘇州博物館副研究員)
來源:《大衆考古》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