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甘州融媒訊 (記者 蔣婷 王凱 楊婕)金秋十月,稻谷飄香,又是一年豐收時節。在“魚米之鄉”甘州區烏江鎮一望無際的稻田裡,水稻機械化收割正熱火朝天地進行着,田間盡是一派“稻穗黃,機收忙”的喜人景象。
走進烏江鎮謝家灣村古法種植的有機水稻農田,滿眼都是金黃的稻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一台現代化的收割機在田間轟鳴,快速而高效地穿梭其間,經過脫粒、篩選等一系列工序後,一壟壟沉甸甸的稻谷很快便顆粒歸倉。據了解,“烏江貢米”古法種植是一項重要的農業遺産,具有悠久的種植曆史和獨特的管理技術,以有機基地标準為要求,以傳統自然農耕法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生産的稻米達到生态、綠色有機标準,完美傳承貢米本色。
甘肅雲滿倉有機食品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學琦說:“今年我們種植了200多畝,采用的就是不用農藥、化肥、除草劑,我們從種植到收獲全程底肥用的農家肥,追肥用的古法的苦豆子,人工拔草,種植過程當中沒有用過農藥。今年長勢喜人,在這個和諧的環境當中鳥語花香、魚蝦嬉戲,口感已恢複到了原來那個味道,而且産量每畝地可以超過五百斤大米,比去年産量還好,長勢喜人,喜獲豐收,大概要一周左右可以吃到我們烏江古法貢米的香米。”
良田為基,良機耕作。烏江貢米生長期長、品質好,今年烏江鎮在謝家灣村、元豐村、大灣村種植烏江貢米2000多畝,主要種植烏江“老稻子”,引進試種稻花香2号,規模化種植、标準化生産、品牌化銷售,預計年産優質水稻1000餘噸,産值在80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将積極申請擴繁‘老稻子’,保護地方品種,将依托市農科院和地方農業高校開展節水栽培技術研究、建設種植資源保護示範田、開展有機栽培研究和古法種植栽培試驗,實作烏江貢米地方品種種植規模穩定、品質提升,将烏江貢米做細、做精、做亮,使稀缺資源獲得最大效益,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甘州區烏江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主任盧靖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