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記載:“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意思是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沒有比它更重要的事情。
到現在,農業依然是大陸的立國之本。前不久的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援制度”,同時指出眼下存在農業經營效益低、農民增收緻富難、農村建設發展滞後等問題。可見國家對關系農民、農業、農村的“三農”問題,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規劃。
如何實作“強農惠農富農”呢?國家提到,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有句老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用創新的産業模式推動農村經濟的循環增長,是一種更為有效和可持續的助農路徑。
在此路徑中,民營企業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因為民企分布在各行各業,并且市場反應靈敏、決策機制靈活,能夠把市場化的經濟意識、創新化的産業模式和多樣化的助農機制帶入農村。
國家也已經提出,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援制度,要堅持政府和市場協同發力,支援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
在民企的助農隊伍中,農夫山泉的動作尤為惹人注意。
在廣西橫州,農夫山泉就在通過各項舉措提升花農收入,通過産業更新帶動當地緻富。在近期央視農業農村頻道紀錄片節目《共富經》播出的廣西茉莉花專題中,外界可以更直覺地看到這些動作。
回過頭來看,最近兩個月農夫山泉的助農動作被官方媒體密集關注。此前,《經濟半小時》與《對話》節目就講述了農夫山泉在江西贛南和新疆帶動農民增收、促進産業更新的故事。
為何官方媒體密集報道農夫山泉的助農故事?《一點财經》認為,核心在于農夫山泉為服務“三農”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價值樣本,能夠打開民企的助農思路、為“三農”注入新鮮力量。
農民利益:“三農”問題的核心
全球每十朵茉莉花中,就有六朵來自廣西橫州。
廣西橫州的茉莉花種植面積高達12.8萬畝,茉莉鮮花總産量占中國總産量的80%以上,占世界總産量的60%以上,是以也被譽為“中國茉莉之鄉”、“世界茉莉花都”。2023年,橫州全市茉莉花鮮花産量超過了10萬噸,今年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綜合品牌價值更是超過了200億元,創下了曆史新高。
△橫州茉莉花,《共富經》節目截圖
然而,跟“世界茉莉花都”盛名形成對比的是,橫州當地花農曾長期賺不到足夠多的收入。他們在烈日下辛苦地采摘鮮花,但茉莉花均價隻有不到20元/斤,且市場價格時有波動,收益往往難以跟付出成正比。
這樣的問題,在《經濟半小時》《對話》報道農夫山泉的助農故事中也有提到。江西贛南的臍橙種植面積位居全球第一,但當地果農面臨着“豐産不豐收”的困局。新疆伊犁霍城縣被視為“蘋果之城”,但當地的現代蘋果種植基礎幾乎為零,果農難以獲得滿意的收入。
三檔節目其實都指出了“三農”問題的核心,也就是農民利益問題。
在“三農”當中,農民是最活躍的因素,處于主導地位。國家明确提出,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援制度的重點之一,就是要堅持保護農民利益。如果農民利益得到有效維護、收入得到持續增長,就會積極促使農業豐收、農村安定。
提升農民的利益,也是農夫山泉助農的核心思路。
《共富經》節目裡提到,2023年農夫山泉董事長鐘睒睒一行來到橫州。看到當地農民極為不對稱的勞動強度和市場價格,鐘睒睒萌生了通過發揮價格機制保住農民的基本收入,并以價格手段牽引市場促進農民增收的念頭。在鐘睒睒看來,價格是衡量對農民好不好的照妖鏡,農民若賺不到錢,什麼都是空談。
農夫山泉農産品事業部總工程師史永輝也在《共富經》節目中提到,一定實實在在地讓農民先看到增收增利,讓他看到希望,穩住信心。
這在官方媒體前兩期的節目中也有展現。
今年7月,《經濟半小時》節目中講述農夫山泉在贛南和新疆聯農帶農,與合作農戶簽訂合同,以高于市場價收購臍橙和蘋果,把農民從靠天吃飯轉變為靠契約吃飯的故事。
今年8月,《對話》節目中鐘睒睒再次提到“農民富中國強”“中國有農民是最守契約精神的”。
很多農民擔心的是收入的不确定性,而農夫山泉力圖提供一種确定性。它是如何做到的?核心做法是:
産業現代化。
破舊立新,推動産業現代化的新模式
民企解決“三農”問題不僅需要情懷和口号,還需要實幹和智慧。
越來越多的民企形成一種共識:提升農民利益的關鍵,在于打造創新和優質的産業模式,這樣才能讓農業發展實作利益最大化和良性循環發展,讓農夫收入長期穩健增長。國家也已經提出,要健全縣域富民産業發展促進機制,推動鄉村産業全鍊條更新,培育鄉村新産業新業态。
近年來,橫州市就給出各種優惠政策,大力引進茉莉花茶加工企業,推動産業更新。農夫山泉、張一進制為代表的一批龍頭企業的到來,為當地茉莉花産業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當然了,如何按照國家規劃以及從自身出發,打造出創新産業模式,考驗着它們的智慧和能力。
事實上,其中的關鍵在于,一方面民企要通過自身優勢和聯農帶農機制,聯合其他企業發揮出“1+1>2”的協同效應。畢竟,衆人拾柴火焰才會高。另一方面,民企要通過現代化的生産裝置、流程和制度,提升農民生産的效率。很多農民其實有生産熱情,但落後的生産方式減弱了他們的幹勁兒。
在總的規劃指引下,民企具體的助農産業模式有很多種。農夫山泉的模式則是,錨定農民利益,通過提升茉莉花價來增加他們的收入。為了長期做到這一點,農夫山泉在逐漸改變當地傳統的生産群組織形式,促進産區農業現代化。
此前,很多橫州當地花農擔心沒有銷路,種出來的茉莉花賣不出去,即便能賣出去又擔心價格太低,收入難以增長。如果能夠通過大規模采購保證花農的銷路,無疑能夠打消他們的擔憂,保證收入的穩定性和增長性。
比如,農夫山泉與張一進制等當地企業開展合作,布局優質茉莉鮮花收購等上遊環節。截至目前,據悉,農夫山泉在橫州茉莉鮮花年采購量超過橫州年總産量的10%,極大程度上穩定了花農的種植信心和收入信心。
當然了,這種大規模采購也跟農夫山泉本身的業務也非常契合。近年來,農夫山泉的茶飲業務闆塊增長迅速。據統計,2021年至2024年農夫山泉茶飲料年增長率均突破40%,2022年-2023年增長率更是達到83.8%。茶業務的快速增長,倒推農夫山泉進一步深入茶飲料原料端,這也帶動了它在橫州的茉莉花采購總量的快速增長。
随着采購總量的上漲,橫州茉莉花市場的信心連帶着橫州當地的茉莉花價也在增長。2024年夏季,橫州當地茉莉鮮花收購均價突破50元/公斤,相比2023年增長了将近50%,8月初的均價更是達到将近80元/公斤,而在去年當地的茉莉鮮花收購均價僅不到這個價格的一半,這讓當地花農直接看到收益的提升。
《共富經》節目提到,以前橫州當地茉莉花價太低,幾十斤花隻能賣7毛錢一斤,30斤花隻能賣21元,每月收入僅僅過千元,年輕人大多不願意去摘。現在40斤茉莉花能賣到1500元左右,每個月能賺個兩三萬元。節目裡某花農還提到,茉莉花價提升後很多人家裡的房子建起來了,小汽車也買了,确實帶來了很大收益。
△校椅鎮石井村村委婦聯主席 雷水準
除了布局采購環節提升花農的收入,農夫山泉還在布局加工環節,提升當地茉莉花的品質。因為從長期來看,品質提升了消費者口碑就會好需求就會增加,花農就會有更多的訂單,收入也可以得到保障。
比如,農夫山泉在橫州深入産業上遊,以參與深加工的方式帶動原料品質和茉莉花産業的更新。此前,農夫山泉在橫州組建了技術團隊參與茉莉花深加工,研究茉莉花窨花技術。後來,農夫山泉和張一進制等當地企業在茉莉花的加工上進行了合作,進一步在當地建立了品質監督體系。
從鮮花進入工廠中的房間開始的每一個步驟,農夫山泉都會有技術人員進行品質的監督,在産業上遊確定原料品質。
可以說,從采購到加工,農夫山泉聯合其他企業參與了橫州茉莉花産業鍊條的各個環節,将會帶動整個産業鍊條的現代化更新。據悉,未來農夫山泉還将在橫州建立一座幹茶加工基地,進一步深入産業上遊、促進産業更新。
在《一點财經》看來,這種模式的最大優勢是能夠發揮農夫山泉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盤活當地未被利用的閑散資源,最大程度撬動經濟增長空間,形成有效的“杠杆效應”。
其實,此前官方媒體在《經濟半小時》與《對話》中,也講述了農夫山泉在贛南和新疆采用了類似的助農産業模式。
比如,2007年農夫夫山泉開始在新疆霍城縣建立蘋果汁生産工廠,采用合同式利益聯結機制,并且調整種植品種、降低技術門檻,還培養技術隊伍為農戶提供保姆式服務。在贛南臍橙産業中,農夫山泉不僅收購果農的鮮果,還通過深加工和精品化路線幫助他們提升産品價值,最後讓兩個地區的果農都提升了收入。
可以說,農夫山泉的助農産業模式,最大化聯合了農民個體融入整條大産業鍊,為民企服務“三農”打開了新思路和提供了新樣本。
農夫山泉助農背後的“兩個主義”
為什麼農夫山泉在助農方面,能有這些深刻洞察和創新思考,并且能夠真正做出成果?《一點财經》認為來自兩個主義——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
1、現實主義
創新的思維和模式,往往來自深入的實踐和長期的試錯。
在《對話》節目中,鐘睒睒坦言正是農民背景讓自己能夠在農業領域履行作為首富的責任,“埃隆·馬斯克走的那條路就是創造科技的邊界,但我的經曆就是個農民,我的經曆更多的會去想農民,做我的知識範圍當中我可以做的事情。”
△《對話》節目截圖
很多民企也有助農的熱情,但是缺乏在農村的長期實踐,最後“好心辦了壞事”。比如,盲目推動農業現代化,強行依靠燒錢而不是技術來調整産業結構。然而,這種盲目和強行往往會破壞當地農業發展規律,影響經濟運轉。
擁有農民背景的鐘睒睒,在助農道路上懂得從客觀事實出發去解決問題。在《對話》節目中,他表示要敬畏農業,從頭開始學習農業的規律,提升農業技術。有了好的農産品,才能有好的商品。
比如,《共富經》節目中提到,茉莉花茶窨制工藝是橫州當地一種将茉莉花與茶葉混合,讓茶葉吸收茉莉花香氣的制作方法,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一個做法。農夫山泉農産品事業部總工程師史永輝表示,要對其進行繼承和發揚。農夫山泉用的茉莉花都是當天下午收回的原花,茶胚非常細嫩新鮮,窨三遍後效果更好,風味更柔和更純正。
可以說,這就是敬畏農業,尊重農業客觀規律的表現。
2、理想主義
光有現實主義的思考,沒有理想主義的支撐,民企的助農行動也難以走得長遠。
因為助農道路是充滿難題的,并且投入未必能馬上見成效的,這時候就需要超越短期利益、着眼長遠發展的理想主義。
比如,2007年農夫山泉進駐贛南地區,開始研究如何種好橙子。随之而來的是農夫山泉工廠選址錯誤、臍橙育種錯誤、産線引進錯誤等一系列挫折。正如鐘睒睒所言,“人生的豐富性是坑一個一個踩出來的。”這些寶貴的“踩坑”經曆,也成為鐘睒睒繼續在贛南發展臍橙産業的動力。
對于未來,鐘睒睒也飽含理想主義的自信:“茶實際上是非常非常中國的,是具有中國魂的一種産品。我要用工業化的手段組織農民的集約化,讓茶普及千家萬戶,(作為)中華大地上一種非常優雅的文明,再次向世界傳播!”
在農夫山泉的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中,《一點财經》觀察到其更深層的經營哲學——利他主義。已經過世的企業家稻盛和夫,被很多人視為“經營之聖”。他提出的“利他主義”作為一種經營哲學,影響了很多企業:
利己則生,利他則久。
意思是自利是本能,利他是智慧。
幫助農民提升收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助力農村高質建設,農夫山泉踐行着“利他主義”。反過來,這些利他動作也會讓農夫山泉的産品品質、品牌形象等得到提升,形成良性的“雙向奔赴”。
這也是官方媒體三次報道農夫山泉,帶給外界最大的價值啟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