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建華: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恒念恒新

林建華: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恒念恒新

本期《亮網理論學術動态指南》聚焦精神傳承、現代道路、糧食節約與損失新機制、投資、教育振興等主題,歡迎網友積極參與探讨。

林建華:中共耿年恒新精神譜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所長林建華說,中共的偉大精神是衆多的、集中的,中共的精神譜系不斷延伸,不斷重新出現。中共的精神譜系是一條互相一緻、與時俱進的精神之河,攪動着百年,永不止步。中共精神譜系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優勢是中共的信仰和信念。一百年來,理想信念始終是中共精神的"鈣"和中共精神譜系的"靈魂"。中共精神譜系的基礎和支點是中共的第一使命。随着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中共偉大精神的優良基因不斷增加新的内容和形式,不斷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但中國共産黨的基礎和支點始終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人民幸福的第一心使命, 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中共精神譜系中蘊含的政治地位、初任感和使命感,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對有崇高信仰、優良傳統、良好道德的高度認識和自覺實踐,使中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産黨周圍,與中國共産黨同舟共濟, 命運與共,永不動。

摘自《光明日報》

陳冬曉:中國的現代化之路是一條和平發展之路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陳冬曉指出,中國的現代化道路是一條和平發展的道路。互利共赢發展是這條道路的鮮明特點。中國走和平發展現代化道路,始終緻力于促進世界互利共赢發展。中國不僅希望生活得好,也希望世界各地的人們共同過上美好的生活。中國以公平、開放、合作的理念為指導,堅持自身利益與各國共同利益相結合,努力擴大各方利益彙合,不斷增強發展的内在外展,在實作自身發展的同時,更造福于其他國家和人民。在現代化程序中,中國把握曆史規律,順應時代潮流,倡導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讨論和解決國際事務,為解決當今世界的困難問題,為人類現代化建設開辟光明前景作出積極貢獻。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互惠互利,共赢發展,是我們當今時代需要的大格局,大智慧。中國堅定不移地堅持互利共赢發展,保持戰略決心,一如既往地走和平發展、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道路,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

摘自《人民日報》

崔奇峰、鐘琦:建立全民參與、協同推廣的食品節約與減損新機制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崔奇峰和鐘奇峰表示,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和糧食消費大國,長期以來一直承受着保障糧食安全的壓力。節食止損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從意識形态上對其戰略的認識,而且從技術、機制的創新、突破、把握食品減值工作的各個環節。加強糧食節約,杜絕糧食浪費,不僅有利于保障糧食供應安全,也有利于建立全民參與、協調推進的糧食節約減排新機制。一方面,各地區、各部門、各機關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牢固樹立糧食節約和減值就是發展、就是成長的觀念,從戰略上高度重視糧食節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取得節約糧食的成效。另一方面,明确節約糧食、減少損失亟待解決瓶頸制約因素,聚集糧食行業科研隊伍的優勢,注重多學科交叉整合和系統整合,加快糧食科技創新和應用的突破和推廣,加快實施"現代食品加工和糧食儲運技術裝備"重點工程和項目, 為減少糧食損失,確定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技術裝備支援,推動糧食科技在糧食節約減排工作中的轉化應用。此外,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過程中,弘揚節約糧食、愛食的傳統美德,營造光榮的節約氛圍,使糧食節約成為全社會的一種趨勢。

摘自《農民日報》

張志謙:投資應立足于科技創新領域和經濟發展短闆

張志新指出,投資不僅是穩定增長的關鍵措施,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礎。優化投資結構是推動産業結構更新、優化經濟結構、建構新的發展格局的基本動力和有效手段。對此,投資應重點關注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重點關注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短闆。首先是重視對新基礎設施的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占固定資産投資的很大比重,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是穩定投資的重要動力。投資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基建領域,對推動經濟轉型更新有很大作用,發展投資空間巨大。二是重視科技創新投入。目前,數字化轉型呈上升趨勢,疫情加速全球數字化轉型,半導體、電子等"硬科技"将迎來曆史性的投資機遇。第三,重視對綠色産業的投資。綠色産業已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和長期投資方向。第四,重視民間投資的激活。要繼續加大對民間投資的支援力度,充分發揮政府财政資金杠杆作用,引導民間資本加大研發創新投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民間資本從後續投資向創新投資轉變。

摘自《經濟參考報》

趙志宏:鄉村振興要重視教育振興

北京師範大學招生部教師趙志宏認為,在鄉村振興戰略下,不僅要振興農村經濟,還要振興教育,教育要做到公平,教育資源要合理配置。一是政策傾斜保障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和職業發展。從加強中央和省級财政統籌的角度,可以探讨保障農村教師待遇的可行性,同時進一步加強農村教師職稱和晉升,以豐富教師的實力。二是招收定向學生參加農村教育。農村教育需要活水灌溉,需要不斷補充新鮮血液,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招收定向學生回去教書。吸引大學畢業生紮根農村,投身農村,在鄉村振興的曆史程序中實作自我價值。第三,引導社會資源流向農村教育。它可以從稅收政策和投資優惠等方面引導社會資源流向農村教育,作為對政府公共資源的有效補充。四是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特色職業教育。推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通過教育使合适的人才朝着正确的方向前進,既要走出農村,走到科研人才的最前沿,又要留在農村開展務實創業和人才建設。要有針對性地發展特色職業教育,真正培養适合地方特色經濟發展的人才,使經濟發展與教育形成良性循環。

摘自《中國教育日報》

(由 Guangming.com 記者鄭芳芳編譯)

林建華: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恒念恒新

來源:BrightNet-Theory Channe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