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傳》中,武松為了向施恩證明自己身體還強壯,就抓起一旁的石墩舉起。其實并不隻是武松這樣做過,在曆史上曾有過很多個力士,他們都是有着千鈞之力,也有很多個裡能舉鼎的人,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項羽和秦武王了,但是項羽舉鼎揚名,而秦武王舉鼎則是被人誤解多年。
秦武王嬴蕩是秦惠文王的兒子,從小就非常的強壯,長得還很高大,勇武好戰。嬴蕩天生神力,喜歡和别人比力氣,是以手下彙聚了很多的力士。在洛陽宮中,秦武王嬴蕩和力士比賽,看誰能把鼎舉起,最終他不顧衆臣勸阻而親自舉鼎,最終鼎墜而亡。嬴蕩舉鼎也是以被人誤解兩千多年,認為他是自不量力,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其實并非如此。
遍觀曆代王朝,在死後谥号為武的君主是屈指可數的,并且每一個都是英武非凡。比如周武王、漢武帝,魏武帝曹操、宋武帝劉裕,以及清太祖武皇帝努爾哈赤,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傑。嬴蕩被尊為秦武王,也足以看出他并非是一般庸才。
據史書記載,“武王元年,誅蜀相壯。伐義渠、丹、犁。二年,初置丞相,摢裡疾、甘茂為左右丞相。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涉河,城武遂。魏太子來朝。”僅僅隻用了四年時間,就平定蜀地之亂,設立丞相,拔宜陽,完成了衆多霸主一輩子都沒有做到的事,可見秦武王确實是非常有本事的。
雖然秦武王算是很有能力的一位君王,但是他隻因舉鼎之事,受到了人們的誤解。史書中記載“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膑。八月,武王死。”在近來的一些影視劇中,這一場面又被刻畫出來呈現在了大衆的視線之下,遭到很多人的嘲笑。很多人都認為秦武王舉鼎是自不量力,是魯莽的表現,死了也是活該。
實際上武王舉鼎并不隻是想和力士比力氣,當時的天下共分為九州,而九龍鼎也代表着周天子統治的九州之地,“大禹鑄九鼎以象天下,今秦王舉鼎,則天下誰屬,不問可知”,可見這九鼎是有着很深刻的政治含義的。
是以嬴蕩舉鼎是為了秦國霸業,如果他能舉鼎成功,就可以直指周氏王朝,達到秦國稱霸的大業,而并非是為了逞自己之能,也可見秦武王想的也很深遠,隻是因為舉鼎的失敗,而使人誤解了他兩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