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欽宗被俘後捶胸大哭:“我要是聽了他的話,何至于有今天!”

曆史并不是沒有給大宋朝機會。

大宋朝雖然重文輕武,但不是沒有文韬武略足以扭轉乾坤的中流砥柱。

宋欽宗被俘後捶胸大哭:“我要是聽了他的話,何至于有今天!”

是以當宋欽宗被俘之後才會肝腸寸斷,這實在是因為後悔,本來一把好牌,奈何被他打得稀爛!

曾經的一位風雲人物,在曆史書上幾乎被忽略,倒是在《水浒傳》裡讓梁山好漢們屢次提起,不光是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以自己曾經是他帳下的提轄為榮,甚至九紋龍史進的師父王進得罪了高太尉,馬上想到也是要投奔他。此人威震西北,就是大名鼎鼎的“老種經略相公”種師道!

宋欽宗被俘後捶胸大哭:“我要是聽了他的話,何至于有今天!”

事實上,種家将當年的威名在楊家将之上,功績也在其他幾家名将之上。種家五代從軍,英雄輩出,先後有幾十人戰死沙場。自種世衡開始,有種诂、種谔、種診、種誼、種樸、種師道、種師中等名将馳騁沙場,為保衛大宋江山立下赫赫戰功。

“老種經略相公”種師道正是種世衡之孫,當時鎮守西陲,西夏人懼其威名,不敢輕易犯邊。

宋欽宗被俘後捶胸大哭:“我要是聽了他的話,何至于有今天!”

1126年冬,當金軍南下逼近東京的時候,種師道已經年近70,朝廷緊急召用,授以檢校少保、靜難軍節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等官職,指令他火速勤王。種師道急令其弟種師中帶兵進京,自己帶千餘人即刻動身。

勤王途中他路過時任武安軍承宣使的姚平仲防地,姚家也是世代為西陲大将,戰功卓越,三十多歲的姚平仲知道刻不容緩,帶上所屬七千兵馬,日夜兼程趕往京師。

元月20日,種姚的兵馬終于抵達京師。

宋欽宗被俘後捶胸大哭:“我要是聽了他的話,何至于有今天!”

當時的皇帝欽宗算是長長出了一口氣,人馬雖然不多,但都能征善戰,老種寶刀未老,姚平仲血氣方剛,更何況四面八方的勤王兵馬正在向京師彙集。

在向兩位将軍問計的時候,種師道認為:“女真人根本不識用兵,他們孤軍深入必不能全身而退!現在他們屯兵城下,日久其糧草必不濟,而我王師大集,姚平仲的叔父姚古和種師中不日即到,金人糧盡退兵,我便可随後掩殺,他們必定過不了真定、中山兩鎮,那時金人腹背受敵,我們一定勝利;金人若不退,我軍數倍于敵,也可一鼓而殲之。”

宋欽宗被俘後捶胸大哭:“我要是聽了他的話,何至于有今天!”

老将軍的分析完全是緻勝之道,同當年廉頗守長平初期的持重之謀一樣。宋欽宗是個道地的軍事盲,聽着這話甚是有理。

但是……

姚平仲卻提出了不同戰法,這位被關中豪傑推崇備至的“小太尉”,一直以來對于種家的名望耿耿于懷,現在看到種師道不僅官職一升再升,而且皇上對他言聽計從,覺得“姚家軍”被忽略了,想建一個奇功把種家的風頭壓下去,于是姚平仲向皇上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劫營!他提出,提本部兵馬去“夜叩金營,生擒宗望,奉康王以歸”!

宋欽宗被俘後捶胸大哭:“我要是聽了他的話,何至于有今天!”

平心而論,有這樣的勇氣和膽魄,也應該是值得稱贊的,至少也是七千名敢于為國捐軀的血性漢子。

欽宗皇上覺得小姚的用兵之道更可取,一旦得手,成效明顯比種師道的計劃快得多。在他搖擺不定的時候,李綱表示贊成支援,他下令“城下兵緩急聽平仲節度”。

于是,姚平仲的人馬在一個月黑風高的黑夜出發,他們銜枚疾行,突入金兵營寨,可想不到狡猾的金兵早有準備,伏兵四起,暗夜裡短兵相接,宋軍被殺得全軍覆沒。

宋欽宗被俘後捶胸大哭:“我要是聽了他的話,何至于有今天!”

姚平仲拼死力戰,僅以身免。他知道自己在皇上面前誇下海口,此時還有什麼顔面回去?他隻有一路疾馳而去,逃得無影無蹤。

種師道的計劃完全被打亂,但面對危局,他馬上就有應對之策:“劫寨失敗誠為可惜,但兵家貴在出奇制勝。今晚再遣兵分道劫寨,必在金人意料之外。就算是仍不能取勝也不要緊,隻要以後每晚都派數千騎兵去劫營,不出十日,敵軍必定遁去。”

宋欽宗被俘後捶胸大哭:“我要是聽了他的話,何至于有今天!”

應該說,這才是上将奇謀,但可惜的是皇上聽說姚平仲的七千人覆滅,金軍又在乘勢攻城,李綱的親征行營司也被打散,已經被吓破了膽。

那些主和派的軟蛋們如太宰李邦彥之流把失敗的責任推給李綱,為了談和讨好金人,他們罷免了李綱,而種師道的計謀也根本沒有機會實施了。

宋欽宗被俘後捶胸大哭:“我要是聽了他的話,何至于有今天!”

但談和隻是割肉飼虎,金人後來攻克太原,大舉南下,種師道報國無門,悲憤交加,含恨而逝,終年七十六歲。

再後來,靖康之難接踵而來。宋欽宗、宋徽宗被劫入金營,此時的宋欽宗才捶胸大哭:“不用種師道言,以至于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