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頸動脈狹窄,美國内膜剝脫和支架植入比例為10:1,中國恰恰相反

說到頸動脈狹窄,過去我們認為,60歲以上才是高危人群。而如今其發病年齡明顯前移,40多歲的患者不在少數。

如果出現頸動脈狹窄該怎麼辦呢?輕度的可以通過藥物來控制,如果狹窄程度超過70%,不論是否有症狀,都要進行外科幹預了。還有些患者雖然狹窄程度不重,但是症狀非常明顯,頻繁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甚至腦梗,這類患者也應該進行外科幹預。

頸動脈狹窄,美國内膜剝脫和支架植入比例為10:1,中國恰恰相反

那麼,問題又來了,如果經醫生判斷需要進行外科治療,那麼是做内膜剝脫,還是支架植入呢?這是讓很多患者糾結和困惑的問題。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腦血管外科的副主任醫師錢海醫生介紹,内膜剝脫和支架植入患者的比例國内外存在巨大差異。據統計,美國做剝脫手術的患者是做支架植入患者的十倍,而中國的情況則恰恰相反。究其原因,與國人對于開刀手術的抗拒以及國内内膜剝脫手術起步較晚,宣傳力度不夠有直接關系。

頸動脈狹窄,美國内膜剝脫和支架植入比例為10:1,中國恰恰相反

事實上,多年來内膜剝脫手術一直被認為是治療頸動脈斑塊伴狹窄和預防卒中(中風)的“金标準”手術,該手術可以在顯微下将斑塊徹底地剝離幹淨,使血管恢複通暢。其優勢就在于能把頸動脈狹窄的問題幹淨、徹底地解決掉,但它畢竟是開刀手術,不可避免地會有風險,比如說手術時需要阻斷血管,是以大腦會面臨暫時缺血的風險,另外還可能有過度灌注(腦血流量增加)的風險。

頸動脈狹窄,美國内膜剝脫和支架植入比例為10:1,中國恰恰相反

而支架植入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用開刀,其原理是放入支架把血管撐開,讓血流通過。但是它無法清除斑塊,而且手術中也存在斑塊脫落導緻腦梗或過度灌注等風險。

綜合來說,兩種治療方法各有優缺點,不必過分糾結孰優孰劣。應綜合考慮患者各方面實際情況,選擇适合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式。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随着我國頸動脈狹窄内膜剝脫技術教育訓練和推廣力度的加強,其臨床應用一定會更加普及。

更多科普内容歡迎搜尋微信小程式“醫為醫課”進行了解!請醫生當老師,與健康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