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寶島台灣的“前世今生”

遠古時代台灣與大陸相連,約幾百萬年前由于地殼運動,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台灣海峽,台灣島才與大陸分離。

台灣最早的曆史文獻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的三國時期,當時的吳王孫權派遣将軍衛溫、諸葛直率一支由一萬餘名軍士、三十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到達夷洲(今台灣),是中國大陸居民利用先進的文化知識開發台灣的開始。

寶島台灣的“前世今生”

到了隋代,大陸和台灣的交流越來越頻繁。隋炀帝曾3次派朱寬、陳棱等人前往台灣(當時稱琉球)。到了唐末年代就有大陸漢人定居在澎湖列島。

宋元時期,大陸漢人人口在澎湖已經占有很大比例,并且開始向台灣方向發展,為台灣帶去了先進的生産技術。

寶島台灣的“前世今生”

元朝元世祖為了加強對台灣的統治,在澎湖設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泉州路同安縣(今福建廈門),是首次中央集權對台灣地區的官署配置。

對台灣影響最強的是在明代,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曾在台灣島停留了一段時間。明末時期,鄭芝龍為抗拒官府欺壓率閩粵居民遷居台灣,從事農耕、貿易,而且組織武裝力量抗禦倭寇和荷蘭人。

寶島台灣的“前世今生”

鄭芝龍有一子,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鄭成功。1661年4月,鄭成功留下部分兵力守衛廈門、金門,以大明招讨大将軍國姓爺的名義率2.5萬将士及數百艘戰艦,從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向台灣進軍。

4月30日鄭軍在鹿耳門(今屬台南)登陸,在群眾積極支援下與荷軍展開多次激戰,最終将荷蘭東印度公司台灣長官揆一和殘敵圍困在熱蘭遮城内。鄭成功在緻揆一的“谕降書”中嚴正指出:“然台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今餘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圍城9個月後,台灣長官揆一于1662年2月1日不得不簽字投降。至此中國人民收回了被荷蘭殖民者侵占的寶島台灣。

寶島台灣的“前世今生”

明鄭政權末期與清政府處于軍事對峙狀态,逐漸演變成地方割據政權。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水陸官兵2萬餘人、戰船200餘艘,從銅山(今屬福建漳州)向澎湖、台灣進發。清軍向澎湖守軍發起攻擊,鄭軍潰敗。鄭克塽率衆歸順清政府。至此台灣在清政府直接統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