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付曉霞
2021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磨正中榮獲自治區黨委、政府授予的“全區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号。
磨正中同志于2020年12月在迎接全國脫貧攻堅成效省級交叉考核檢查工作中發生事故意外受傷,導緻左眼黃斑裂孔,經2021年1月-3月多次手術治療後,左眼修正視力不到0.01,幾乎隻能用一隻眼睛工作。
“磨書記,快進屋,坐坐坐!我們很久沒有在一起喝酒了,今天一定要喝一杯。嘗嘗我家的香蕉酒,味道怎麼樣。”闆慶村第一書記磨正中帶着筆者下隊走訪農戶,準備返程時被村民老覃拉住不準走。盛情難卻,筆者一行最後隻好留下跟村民一起吃晚飯,很晚才回到村部。磨正中平日并不善言辭,卻能和村民打成一片,出于好奇,筆者在回村部的途中問,村民為什麼對他這麼熱情,像一家人一樣。在追問下,磨正中講起了他三年來扶貧路上的點點滴滴。聽着他緩緩叙述,一個個場景猶如放電影一般浮現在面前·····
堅定信念,“路要靠我們自己走出來”
2018年3月15日,磨正中被派到河池市都安縣下坳鎮闆慶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當天他第一次驅車進村,百度地圖居然無法正确導航到目的地。從他家到駐村點不足300公裡,但就是這短短的距離,開車前往卻要四個多小時,如果是乘坐大巴,則需要轉四趟車,耗時六個多小時。為了友善工作,駐村的第二個月,家人給他購買了一部新車。僅僅三年,新車已變成傷痕累累的舊車。因為磨正中所駐的村離鎮上有十多公裡遠,全程都是九曲十八彎的山路,最長直路不到20米。全村14個村屯,散落在連綿不斷的山脈裡,從一個村屯到另一個村屯,開車前往,耗時一個小時到三個小時不等。三年來他就是在這山裡來回穿梭。
村民老韋說,“三年來磨書記始終言行如一,鞠躬盡瘁,為我們脫貧緻富想法子、找路子。我們都知道他是真心來幫我們的,我們也把他當成自己的娃仔一樣,既希望他能幫我們多做些事,又心疼他太辛苦勞累,但更多的是感激他。”老韋記得他剛來那會,在村裡召開第一次大會,跟他們讨論怎麼開展工作時,指着那連綿不斷的山脈說:“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從小在山裡長大,我們那裡的山跟這裡差不多,我很清楚山裡人的窮苦。我們想要擺脫貧窮,就要努力,路要靠我們自己走出來。”這幾句話至今都讓他記憶猶新。村委主任告訴筆者,磨正中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走遍了全村14個村屯,走訪了所有村屯隊長和大部分村民。
堅決落實,三年發展規劃藍圖不是夢
經過多次走訪調研,磨正中為闆慶村整村脫貧攻堅制定了三年發展規劃,一張藍圖抓到底。為此他向幫扶後盾機關及有關部門送出了十幾篇調研報告和彙報材料。三年來,磨正中規劃藍圖,謀劃産業發展布局,開發了油茶種植業、桑蠶産業、林下經濟、養殖業、養蜂業等産業,逐漸形成了“長—中—短”周期産業全覆寫,實作闆慶村産業多元化發展格局。
2018年,經過摸底調研,他了解到有14個村屯1800多人的闆慶村,耕地面積僅669畝,人均不足0.4畝,而山地面積3.2萬畝,種植有約3萬畝的杉木林,人均杉木林16畝多。面對這種情況,他重點考慮從如何提高村民杉木收入着手,打造闆慶村特色産業發展。第一步,就是成立杉木種植合作社,讓緻富帶頭人指導村民杉木種植技術、溝通協調杉木銷售。接着,修建木材加工廠,進行木闆初加工,使往常被村民丢棄在山頭的樹頭枝尾變廢為寶。既增加村民的就業機會,又提高村民經濟收入,還能為村集體創收,把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50萬元用在關鍵點上,發揮最大效用。他還積極聯系苗圃供應商,給村民提供優良的杉樹苗品種。想方設法争取資金修建林間産業路。三年來,他累計幫村裡争取資金修建了11條産業路,大大改善了村民砍伐木材的運輸條件,降低了村民砍伐木材的運輸成本,提高了村民木材收入。
2019年,看到特色産業發展後村民的積極性上來了,磨正中就趁熱打鐵,多次向相關上司及部門遞交發展種桑養蠶規劃報告,經常下隊動員宣傳種桑養蠶“以獎代補”惠農政策,邀請桑蠶專家到村裡開班授課,發動群衆積極參與種桑養蠶。在他的動員和幫助下,村裡修建了闆慶村種桑養蠶示範基地,開發了100多畝桑苗園,大力發展起生産投資少、見效快、勞動強度低的桑蠶産業。
2020年,闆慶村桑蠶示範基地正常營運,桑蠶産業發展進入正軌後,他又向有關部門送出了《闆慶村林下經濟開發項目可行性報告》《闆慶村林下綜合種養示範基地項目實施方案》《闆慶村2020年林下經濟開發項目計劃》,為闆慶村謀劃下一步的産業振興之路。在他的努力下,闆慶村林下經濟開發項目得到落實,林下綜合種養示範基地如期施工,目前整個基地項目已全部竣工投産,發展了林下養雞、林下養鴨等林下經濟産業。同年5月,他引進都安縣神瑤蜂業有限公司進村投資發展,用第一書記經費與公司合作修建養蜂場,推行“公司+合作社”發展模式,開發養蜂甜蜜事業。6月,他又引進廣西楊翔有限公司等國家龍頭企業到村裡發展生豬養殖業,并邀請公司副董事長率領專家團隊到闆慶村實地考察調研,共同研究養殖基地的選址及其他相關事項。通過規劃生豬養殖示範基地,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營運模式,為闆慶村開發可持續性扶貧産業,助推鄉村振興建設。
短短三年,闆慶村集體經濟收入就從2017年底的2萬元提高到2020年的15萬元。
磨正中不僅大力發展産業,還注重加強村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裡,他完成了全村的危房改造工作,各村屯集中供水櫃的維修工作,修建那基涵洞,搭建路橋,解決了村民長期以來因雨季山上積水彙流直接從路面流過,導緻道路被水淹沒而無法通行的老大難問題。他還修建了村級道路防護欄,解決了村民出行安全隐患問題;落實了村屯寬帶網絡建設,改變了村屯無寬帶網絡覆寫的現象;完成了變壓器改造項目,滿足了群衆生活用電需求,解決了村民用電安全問題;安裝了太陽能路燈,配備了室外體育運動器材,友善了村民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加強了村民精神文化建設。
真心扶貧,贈人與玫手留餘香
磨正中的親力親為,真心為民,讓全村人都念念不忘、交口稱贊。在闆慶村下甲村屯入戶時,筆者看到80多歲的盧忠儒老人一直激動地拉着磨正中的手。原來,2020年4月盧老因病住院動手術,期間,磨書記不僅忙前忙後幫着辦理手續、結算報帳醫藥費等,還以個人名義送上1000元慰問金。
在中慶村屯入戶時,貧困戶蒙建業也跟筆者講述了一件往事。2018年6月,蒙建業夫妻突患重病,四處花錢求醫不見好轉。磨正中來家訪了解到情況後,便及時幫忙籌備了5萬多元的手術費,還幫聯系了廣西醫科大第一附屬醫院專家,親自開車帶病人到南甯治療,并順便幫助解決了住院等一系列事情。談起此事,老蒙感慨萬分:“如果沒有磨書記幫忙,我老婆的病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呢!現在病情好轉,我們一家都很感謝他!”
采訪中,一位老奶奶的故事,讓筆者感觸良多。老奶奶住在村委旁邊,一級殘疾,先天失明,但是聽力卻特别靈敏。她每次聽到汽車停車聲,都會開門走出來,喊道:“是書記回來了嗎?”直到聽到磨正中的回應,她才回屋。她說現在聽不到停車聲,自己都睡不着。一聲看似平淡日常的問候,卻道出了磨正中精耕三載紮根基層的真誠付出。
當筆者問磨正中扶貧三年最大的感想是什麼時,他雲淡風輕地說:“三年來,我為村裡幹了一些實事。村民感激我,我也感激他們,是他們讓我充實了自己,不斷成長,對堅守初心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