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間道之牛軋糖的真實身份居然是!

牛軋糖身兼奶糖和果仁糖這兩個糖果“世家”的屬性特點:既有牛奶的成分,也有大量幹果在其中。是以它在糖果界的地位很尴尬——投靠哪個山頭都會“得罪”另一個。但如果給糖果們列一個“小清新排行榜”,上面倒該有牛軋糖的一個位置了,不管你是不是“文藝範兒”,大抵都會承認這一點。牛軋糖可以很高貴,用來作國家之間的邦交禮品也不會失禮;也可以很接地氣,标榜手工打造和獨家秘方,成為特色飲食文化中的一員。不論怎樣,人們都喜歡它那混合了各種原料和工藝而造出來的複合口感。

隻有傳說的糖

無間道之牛軋糖的真實身份居然是!

糖果的誕生和演變大都有文獻記載,有史可考,牛軋糖許是因它過于混合,源頭來曆也有點理不清,隻有各種版本的傳說。不過它的名字倒是有确切的說道——“牛軋”跟牛的關系也就隻限于偶爾會用到的牛奶,糖體也不是經由軋壓而成。它的得名源自法語“nougat”的音譯,指的是烘烤後的堅果與蜂蜜或糖漿制成的糖果,也被翻譯成“鳥結糖”“扭結糖”等。雖然它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地還有着不同的名字,但人們以法文來翻譯,則是抓住了它的根源。法國的普羅旺斯一帶,是世界上最正宗的牛軋糖出産地,如今每年仍有2000多噸的産量,而後是意大利和中國澳門。

相傳,牛軋糖是法國人在11~12世紀十字軍東征時,從東方帶回來的戰利品,原本裡面的幹果配方是核桃、蜂蜜,但法國人又加入了開心果、杏仁和櫻桃,将配方改良更新,這種新型糖果很快在法國掀起一陣熱潮。在數百年前的法國甜食界牢牢占據了一席之地,法王路易十五拜訪西班牙皇室時,攜帶的禮品不是黃金珠寶,而是42千克牛軋糖,這足以證明牛軋糖在當時的價值。而數百年後,牛軋糖又從西方傳回東方。它的另一個起源傳說,則是源自意大利。說它是在 1441 年由意大利的克雷莫納發明的。這種糖後來成為貴族婚宴上的一種儀式用品,人們向新人贈送這種用蜂蜜、杏仁和雞蛋清制成的糖果,象征着結合、濃膩和甜美。在中國也有着這樣一個傳說:在明朝時期,舉人商辂連中三元,為了感謝文昌帝君(文曲星君)的托夢,便依照夢中所見,以麥芽糖、花生、糯米等原料,做成了一種吃食,并捏造成牛的模樣,取名“牛軋糖”。流傳開來後,因批量制作時要把糖捏成牛的模樣實在麻煩,就直接切成長方形出售了。後來,經由外國傳教士将它帶到西方,這才成為外國至受歡迎的糖果。m i x 就是這個節奏

無間道之牛軋糖的真實身份居然是!

牛軋糖最傳統而經典的做法,是以蔗糖為主料混以蜂蜜一同熬煮,再将雞蛋清打發,然後兌在一起瘋狂攪拌,最後再加入杏仁、花生、蜜餞等配料,攪拌均勻後切割而成。這樣算起來,它可以說是把幾種類型糖果的精髓都收納了起來。蜂蜜起到了糖漿的作用,防止糖出現結晶——硬糖必備;蛋清類似明膠,使糖能夠很快凝固住——軟糖必備;攪打充入了大量空氣——棉花糖必備;果仁等一衆輔料——酥糖常用的手段。可以說,正是mix(混合)成就了牛軋糖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口感。如今,這種傳統的用料和工藝越來越少了,在化學技術的發展下,人們已經完全掌握了每種原料和手法的存在意義,是以改用更為直接和目的性更強的東西來代替。比如,各種糖漿:澱粉糖漿、轉化糖漿取代了蜂蜜,卵蛋白粉接替了雞蛋清,手工攪打改為機器攪打以提高速度。這種工業化生産出的牛軋糖或許會失去些許“媽媽的味道”,但品質和口感都會更加均一,也能将每種原料的特性發揮到極緻,算是有得有失吧。因為混合, 是以多變

無間道之牛軋糖的真實身份居然是!

牛軋糖裡的多種原料,每一種單拎出來都可以改變糖果的構成,産生不同的變化,複合在一起,就好像數學中的“排列組合”問題,能讓糖果形制的數量發生幾何級的變化。然而事實上,出于口味、口感和外觀的需要,人們隻保留了其中幾種。而這幾種類型的組合,又都需要很精确地把控,不然,得到的可能就是另一種牛軋糖了。同所有糖果一樣,蔗糖都需要先進行熬煮,去掉其中的水分。牛軋糖裡的水分含量略高于硬糖,大概控制在6%~12%,這能使它的質地柔軟一些,同時也有足夠的稠度和黏度,在制作中能維持糖果的強度和形态。它處于什麼樣的狀态也會直接影響到牛軋糖的“體質”和風味。當砂糖被完全溶解而形成分子狀态,此時的溶液可以賦予糖體以不同的黏度,黏度是随着蔗糖溶液的濃度提高而提高的。

這種黏度如果以“流體力學”中的概念來解釋,就是它在熬煮過程中,流變特性的改變——蔗糖分子的無定形狀态越多,由此形成的糖體越能有光滑緻密的質感。如果明顯改變了這種質構特性,則原有的輕微彈性、咀嚼性和韌性,就很容易被帶有斷裂性的砂脆質感所代替。這實質上就是牛軋糖韌性、脆性和砂性不同質構特性的轉變。

無間道之牛軋糖的真實身份居然是!

如果你覺得以上言論過于深奧,那麼它的最通俗解釋就是:在熬糖的過程中,糖的濃度、溫度和所用時間不同,它裡面的分子狀态不同,結晶狀态也不同,糖漿出來的效果就不同,這就讓它在混合了其他原料後,會産生不同的質地,造成不同的口感。通常,熬糖不能超過140℃,含水量不能多,還得時刻監控晶體的數量。

糖漿在牛軋糖裡其實不隻有一種用途,它除了能防止蔗糖結晶外,還可幫助蛋白質多吸收些空氣,讓糖更疏松。在沒有糖漿之前,人們用的是蜂蜜,而有了糖漿之後,人們反複對比,發現澱粉糖漿是最合适的,因為它黏度較小,有利于膨脹,最後做出來的糖果也比較硬實。同時,它最閃光的特質,是蔗糖在承受劇烈機械攪打的充氣過程中,能克服結晶的出現,以及阻礙糖與蛋白質發生“美拉德反應”,讓糖體盡量保持潔白。

卵蛋白提取自雞蛋,它的作用跟明膠有些類似,但最大的優點在于它能吸附更多的空氣,形成細微的氣泡,而且質地潔白,形成的泡沫體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當然,蛋資源的豐富,使它在供應上不再有壓力,是以至今仍讓糖果制作者樂于采用。

無間道之牛軋糖的真實身份居然是!

明膠一類的物質,隻要熱水化開就可以加入攪拌,而卵蛋白卻不行,它必須要先行打發,變成潔白的泡沫,雖然麻煩了些,但這樣可以讓牛軋糖吃起來細膩,又不顯得很緊迫。由于雞蛋清制作的卵蛋白保質時間很短,容易腐壞,是以現在用的大都是幹制的卵蛋白粉,跟大豆蛋白粉和乳清蛋白粉類似(家庭自己制作時,如沒有卵蛋白粉也可以用它們代替),但有濃濃的蛋奶味。

果仁作為牛軋糖裡最重要的添加物,吃起來香脆可口,搭配絕妙,比例通常要高于15%,甚至可能達到50%。其實它還有着另一個功效——提供脂肪。脂肪在牛軋糖的基體中能起到潤滑作用,有利于後期的輥壓與切割。但脂肪的存在也會削弱和破壞卵蛋白膨脹的穩定性,是以添加脂肪的數量越大,糖體的蓬松性越小,密度也就越大。是以,牛軋糖的脂肪添加量應控制在較低水準(2%),正好就可以由果仁提供,這也是牛軋糖看似光滑油潤卻無須額外添加油脂的原因。

無間道之牛軋糖的真實身份居然是!

另外,從工藝角度講,傳統牛軋糖在攪拌打氣時,是通過兩步完成的,這種經過摸索而得出的經驗,尤其符合它循序漸進的充氣原則。即便時至今日充氣的技術手段已大有進步,但仍有很多糖果制作者願意采用兩次充氣法來制作牛軋糖,因為這可以讓糖果的氣泡更細小,口感也就更細滑了。第一次打氣并不是在攪拌原料時,而是在打發卵蛋白時。用攪拌器快速攪拌卵蛋白溶液10分鐘以上,直到形成很輕的潔白的氣泡體。但其泡沫的穩定性很差,為了補救這一缺陷,通常是同時添加一定量的糖漿,來提高發泡蛋白的黏度和濃度,能讓它多挺立一陣子。第二次打氣便是真正的攪拌充氣,但糖溶液并不是一次性跟卵蛋白混合的,而是糖溶液在120℃時先加入一部分,等攪拌得差不多了,再把剩下的糖升溫到140℃,而後統統混起來,形成更為稠密的糖體。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糖與蛋白結合得更好,同時也減緩“美拉德反應”的發生。韌· 脆· 砂—— 牛軋糖的三面

無間道之牛軋糖的真實身份居然是!

牛軋糖配方組成的不同和操作的差異,比如蔗糖與糖漿的比例、用澱粉糖漿還是麥芽糖漿;充氣的方式與條件,比如是一次充氣還是兩次,在什麼溫度下充氣;操作的程式變化與條件,比如熬糖要在什麼溫度最适合;以及糖果中殘留水分的高低等,形成了口感不同的牛軋糖“三兄弟”:韌性牛軋糖、脆性牛軋糖和砂性牛軋糖。

當然,這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以蔗糖含量帶來的差別最明顯。當蔗糖在配料中所占的比例在46%~50%時,制成的牛軋糖便為脆性并略帶韌性。假如将蔗糖的份額降低,則糖果呈現的韌性傾向将得到加強,反之,如果将砂糖的份額提高,由于結晶的風險更大,則糖果呈現的砂性傾向将大大增強。

無間道之牛軋糖的真實身份居然是!
無間道之牛軋糖的真實身份居然是!

内容簡介:人生難免有苦澀,是以我們都愛吃點甜。這是一本讓你吃得明白、甜得理直氣壯,大漲談資的甜蜜秘籍。你可以用它“漲姿勢”、打發時間、逗自己玩兒,更可以從中讀到關于甜蜜的一切。本文

圖文摘自:郭亦城《嗜:戒不掉的甜蜜》整理編輯 申小咕 |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天地之美·閱然紙上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id:cngbook36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