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幸「倖」030

言多傷倖,◆見“言多傷行”。話多易出問題, 以緻言行不一, 使品行受損害。 傷幸,謂無情無義, 出口傷人。

作倖,◆有意刁難。○元王晔《桃花女》第四折:“多謝你使心作倖白頭翁,若不是這些懵懂,怎能勾一家兒團聚喜融融。”

倖災樂禍(倖災樂禍),◆對別人遭受災禍感到高興。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湖南省城饑民焚毀巡撫衙門及教堂學堂》:“[湘]省頑舊之士,對於是變,頗存倖災樂禍之意。”

奚倖(\奚幸),◆1.煩惱。○[元][湯式]《一枝花‧嘲素梅》曲:“他本情,未成實先有酸心病。可知道[楚大夫]廝奚倖,萬古《離騷》不入名,枉自飄零。”◆2.疑惑。○[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摺:“想絕故事無猜處,畫着個奚幸我的悶葫蘆。”一本作“徯倖”。

僥倖(僥倖\僥幸),◆1.企求非分。○《莊子‧在宥》:“此以人之國僥倖也。”○[陸德明]釋文:“僥倖,求利不止之貌。”○《後漢書‧吳漢傳》:“蓋聞上智不處危以僥倖,中智能因危以為功,下愚安於危以自亡。”○[李賢]注:“僥,猶求也。”○[宋][司馬光]《論財利疏》:“凡宗室、外戚、後宮、內臣以至外廷之臣,俸給賜予,皆循祖宗舊規,勿復得援用近歲僥倖之例。其踰越常分,妄有幹求者,一皆塞絕,分毫勿許,若祈請不已者,宜嚴加懲譴,以警其餘。”○[梁啟超]《新民論‧論私德》:“當內亂時,其民必生六種惡性:一曰僥倖性,才智之徒,不務利群,而惟思用險鷙之心術,攫機會以自快一時也。”◆2.意外獲得成功或免除災害。猶幸運。○[漢][王符]《潛夫論‧述赦》:“或抱罪之家,僥倖蒙恩,故宣此言,以自悅喜。”○[唐][韓愈]《病鴟》詩:“僥倖非汝福,天衢汝休窺。”○《三國演義》第三八回:“[玄德]曰:‘今番僥幸得見先生矣。’”[清][孔尚任]《桃花扇‧選優》:“但博得歌筵前垂一顧,舞裀邊受寸賞,禦酒龍茶,三生僥倖,萬世榮華。”○[冰心]《斯人獨憔悴》:“你還算僥幸,隻可憐我當了先鋒,冒冒失失的正碰在氣頭上。”○《爾雅·釋言》“庶,幸也”晉郭璞注:“庶幾僥倖。”

儌倖(\儌幸),◆1.謂希求獲得意外的成功。○《莊子‧盜跖》:“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儌倖於封侯富貴者也。”○[成玄英]疏:“儌倖,冀望也。”○[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事一》:“當[劉太後]時,人多儌倖,以希大用,公乃中立不倚。”◆2.謂以不正當的手段取得成功或因偶然的原因免於災難。○《明史‧四川土司傳二》:“而都禦史[汪浩]儌幸邊功,誣殺所保土官及寨主二百餘人。”○[蔣光慈]《在黑夜裏》詩:“你也是這一天應被犧牲的一個啊,但你隻挨幾個老拳,總算儌幸。”

徼倖(\徼幸),◆徼, 通“ 僥 ”。 作非分企求。

冀倖(\冀幸),◆猶僥倖;希冀。

邀倖(\邀幸),◆僥幸, 幸運。

倖心,◆僥幸之心,非分之想。○[宋][嶽珂]《桯史‧藝祖禁讖書》:“五季之亂,王侯崛起,人有倖心。”○[清][嚴有禧]《漱華隨筆‧五經中額》:“長浮偽而啟倖心,殊非加中五經之本意。”

倖進,◆希圖僥幸升官。○《續資治通鑒‧宋真宗乾興元年》:“先是司天監丞[徐起]等言遇先帝禦樓,及帝即位,止遷一官,願如京朝官例,遷兩官。朝廷惡其倖進,條約之。”○《清史稿‧選舉志五》:“捐棄階資,倖進者不以為獎勵之公,而陰喜進取之獨巧;沈滯者不自咎才智之拙,而徒怨進身之無階。”

行險徼倖,◆見“行險徼幸”。謂冒險行事以求利。

倖位,◆指覬覦官職的人。○[明][宋濂]《<洪武聖政記>序》:“中外官有定制,一革冗濫之弊,而倖位絕矣。”

倖免,◆僥幸免禍;僥幸避免。○[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雖後來食報,無可證明,天道昭昭,諒必無倖免之理也。”○[清][黃鈞宰]《金壺浪墨‧丹徒生》:“[丹徒生]某,課徒廟中,城陷,貧不能行。生素魁偉,苦無藏匿地,乃隱身佛座後,以冀倖免。”○[魯迅]《墳‧文化偏至論》:“縱大禍垂及矣,而倖免者非無人,其人又適為己,則能得溫飽又如故也。”

要倖(\要幸),◆僥幸求得恩寵、榮利;求得寵幸、榮耀。

近倖(\近幸),◆寵愛。

貴倖,◆見“貴幸”。位尊且受君王寵信。

親倖(親倖\親幸),◆寵幸。

私倖,◆指受到帝王寵愛的臣子。○《後漢書‧宦者傳‧呂強》:“又授位乖越,賢才不升,素餐私倖,必加榮擢。”

佞倖(\佞幸),◆謂以善于谄谀得君主寵幸。

倖佞,◆謂以諂媚而得寵信的奸邪小人。○[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五:“[燕國公][張說],倖佞人也。前為[并州]刺史,諂事特進[王毛仲],餉緻金寶不可勝數。後[毛仲]巡邊,會[說]於[天雄軍],大設,酒酣,恩敕忽降,授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說]謝訖,便把[毛仲]手起舞,嗅其靴鼻。”

優倖(優倖\優幸),◆猶優寵。

權倖(權倖\權幸),◆指有權勢而得到帝王寵愛的奸佞之人。○《後漢書‧陳球傳》:“在朝清忠,權倖憚之。”○《舊唐書‧李景儉傳》:“附權幸以虧節,通姦黨之陰謀。”○《清史稿‧高宗紀論》:“惟耄期倦勤,蔽於權倖,上累日月之明,為之歎息焉。”

倖臣,◆帝王寵幸嬖愛的臣子。○《後漢書‧蓋勛傳》:“[靈帝]召見,問:‘天下何苦而反亂如此?’[勳]曰:‘倖臣子弟擾之。’”[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未為明主識,已被倖臣疑。”○[明][沈德符]《野獲編‧工部‧趙尚書薦賢》:“少保倖臣,強顏薦賢,亦何異於[石亨]之薦[吳康齋]。”

妖倖(\妖幸),◆指以姿色得幸於君的嬪妃美人。○《後漢書‧皇後紀序》:“妖倖毀政之符,外姻亂邦之跡,前史載之詳矣。”○《拾遺記‧後漢》附[南朝][梁][蕭綺]錄:“夫後族之盛,專挾內主之威,皆以黨嬖強盛,肆囂於天下,妖幸侵政,擅椒房之親。”

倖人,◆帝王寵幸的佞人。○[宋][範仲淹]《遺表》:“恥為倖人,竊論國體。”○[清][周中孚]《鄭堂劄記》卷五:“《漢書‧古今人表》中上有[齊]寺人[費],[師古]曰即徒人[費]也。以倖人而與君難,豈得列在四等!”

薄倖,◆1.薄情;負心。○[唐][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於是眾人聚觀者,無不流涕,都唾罵[李公子]負心薄倖。”○[清][洪昇]《長生殿‧慫合》:“從來薄倖男兒輩,多負了佳人意。”○[郭沫若]《路畔的薔薇》:“這是可憐的少女受了薄倖的男子的欺紿?還是不幸的青年受了輕狂的婦人的玩弄呢?”◆2.舊時女子對所歡的昵稱。猶冤家。○[宋][周紫芝]《謁金門》詞:“薄倖更無書一紙,畫樓愁獨倚。”○[元][楊暹]《西遊記》第十三齣:“薄倖不來,獨倚雕花檻。”◆3.猶薄命。福分少。○[宋][宋江]《念奴嬌》詞:“翠袖圍香,鮫綃籠玉,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倖如何銷得。”○[元][馬緻遠]《漢宮秋》第四摺:“寶殿涼生,夜迢迢六宮人靜,對銀臺一點寒燈。枕席間,臨寢處,越顯的吾身薄倖。”○[元][侯克中]《醉花陰》套曲:“第一才郎,俺行失信行;第二佳人,自古多薄倖。”

過倖(\過幸),◆謂蒙受過分的寵愛。○《後漢書‧文苑傳上‧黃香》:“帝知其精勤,數加恩賞,疾病存問,賜醫藥。在位多所薦達,寵遇甚盛,議者譏其過倖。”○[南朝][梁][陶弘景]《與梁武帝啟》:“於野拙之分,實以過幸,若非殊恩,豈可觖望。”

寵倖(\寵幸),◆寵愛。

恩倖,◆帝王的寵幸。○《舊唐書‧蕭至忠傳》:“恩倖者,私惠也,祇可金帛富之,粱肉食之,以存私澤也。”○《新五代史‧伶官傳序》:“是時,諸伶人出入宮掖,侮弄縉紳,群情憤嫉,莫敢出氣,或反相附託,以希恩倖。”○[元][劉祁]《歸潛志》卷七:“[金]朝近習之權甚重,置近侍局于宮中……多以貴戚世家恩倖者居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