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很多年以前,人類的祖先還是生活在樹上的森林古猿,在樹上生活的好處就是食物都伸手可得,地面上的獅子老虎等猛獸也無法對他們造成生命威脅。
但即便如此,在樹上生活并不是一件百利無一害的事情。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至今依舊存在我們身上的本能反應都是在森林古猿那個時候産生的。
森林古猿
一個就是我們身上的癢癢肉,為何被撓癢癢會有那麼大的反應呢?其實是因為當時在樹上生活的森林古猿有許多都死于蚊蟲叮咬後引發的發炎上,是以直到現在我們依舊無法适應類似蚊蟲叮咬的觸感,會對癢有天然的抗拒心理。
另一個,則是人類對蛇的恐懼,大部分人都十分害怕蛇。雖然猛獸無法上樹捕殺森林古猿,但蛇可以輕松上樹,許多人類祖先都死于蛇的毒殺和絞殺之下。
蛇的傳統藝能:爬樹
即便到了今天,依舊有大約30%的人天生就帶有恐懼蛇本能的基因,隻要見到扭曲着身體行進中的蛇就會渾身僵硬,全身起雞皮疙瘩。
比一條蛇更恐怖的是,無數條糾纏在一起的蛇,許多恐怖電影中都會出現類似的場景,以此增加我們内心的恐懼感。
但是在美國,卻有一個地方出現被緬甸蟒這種蛇類入侵,現在這個城市中已經有超過三萬條緬甸蟒存在,這個場景想想都覺得恐怖。
緬甸蟒
蟒蛇屬于蛇的一種,所有蟒蛇都無毒,但大部分蟒蛇的身形比較巨大,主要的捕獵方式是通過絞殺的方式,将獵物絞死,然後将其直接吞咽到肚子中。大型的蟒蛇捕食一次一般可以消化一個多月,在這期間都不需要再次進食。
上文說道,大多數人都會天生擁有對蛇恐懼的基因,但也有一少部分人會喜歡蛇這種奇特的生物,是以蛇在異型寵物的市場上還是比較受歡迎的。
寵物蛇
而蟒蛇,因為它無毒的特性,深受蛇類愛好者的歡迎,而且蟒蛇往往都性格溫順,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是以蟒蛇寵物市場上湧現出諸如球蟒、沙蟒、緬甸蟒等等被馴化的蟒蛇種類。
寵物商人們瞅準蟒蛇的廣大市場,于是就開始嘗試将這些蟒蛇運輸往美洲大陸進行銷售。于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大部分人馴養蟒蛇寵物,都會要求養體型比較小的蟒蛇,球蟒、沙蟒這種身長最多不超過兩米的蟒蛇深受歡迎,而緬甸蟒卻屬于大型蟒蛇,最長可以長到5~10米長。
體型太大就容易對飼主造成危險,而且飼養成本太高,難度太大,而黑心的商人為了利潤,謊稱緬甸蟒也是小型蟒,忽悠了不少人買。
許多人買回家,卻發現越養越大,為了自身的安全,很多人選擇将自己養殖的緬甸蟒放生。而美國本土并沒有緬甸蟒存在,自然也不會有控制其數量失控的天敵。再加上緬甸蟒憑借自身龐大的體型,本身就是站在生物鍊頂端的捕食者。
動畫形态的巨蟒
于是在美洲,那些被放生的緬甸蟒都過着十分滋潤的生活。如果隻是寵物愛好者放生,那麼問題應該還不大,但是1992年熱帶飓風安德魯席卷北美洲,位于佛羅裡達州的緬甸蟒養殖場被掀翻,大量的緬甸蟒幼體逃到野外,從此緬甸蟒順利成為美洲大陸的入侵物種,在美國更是泛濫成災。
根據科學家們的計算,僅僅是在佛羅裡達地區就有三萬條以上蟒蛇,而在佛羅裡達州發現的緬甸蟒最長能夠達到5.7米,這個體型的蟒蛇生物圈中已經無懼一切威脅、難逢對手,即便是西半球體型最大的身長能達到4米以上的美洲短吻鳄,也成為緬甸蟒的菜單之一。
美國巨蟒泛濫
當生物圈中,出現一種無法被其他生物消滅,壽命特别長,而且繁殖能力也很強大的動物時,那麼生态圈的平衡注定要被打破。
在東南亞,緬甸蟒雖然依舊是生物鍊的頂端生物,但是有許多生物是以緬甸蟒的蛋和幼體為食,因而緬甸蟒的野外種群并不多,無法威脅到東南亞的生态平衡。
但在美洲大陸,原本的生态系統就不怎麼穩定,經常會因為某些原因導緻物種滅絕,此時緬甸蟒的大肆繁殖,頓時就讓美洲的生态系統雪上加霜。
纏殺鳄魚的巨蟒
緬甸蟒不僅僅會吃鳄魚,還會吃負鼠、鳥類等等會動的生物都有可能被它吃掉。即便是人類,在遇到五六米長的緬甸蟒時,也同樣有被絞殺吃掉的危險。
在緬甸蟒入侵美國的二十多年間,當地的小型動物數量大幅度下降,緬甸蟒侵占了他們的生态位置。随着時間的推移,科學家們認為佛羅裡達州的緬甸蟒數量已經接近上限,接下來它們的活動範圍會向周邊地區擴散開來。
啥都能吃
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終美國甚至整個北美洲的生态系統将會崩壞,這會嚴重影響當代的環境健康,在一個周圍環境全是緬甸蟒的大陸上,想必無法讓人安心生存。
在很早之前,美國就已經意識到緬甸蟒入侵給北美洲帶來的威脅,是以他們開始想盡辦法治理緬甸蟒的入侵問題。
美國主要通過以下三種辦法進行控制:
人工捕殺
雖然緬甸蟒在野外沒有天敵,甚至可以威脅到人類的人身安全,但它依舊無法戰勝強大的人類,佛羅裡達州經常會舉行緬甸蟒的狩獵活動。
美國捕蛇警察
在這些活動中,許多全職獵人使出渾身解數捕殺緬甸蟒,他們甚至會舉行比賽,看誰捕殺的緬甸蟒數量最多、體型最大,為了激勵大家的捕獵熱情,當地政府還會根據捕殺數量給予一定程度的獎金。
但問題是,捕獵的效率太低了。緬甸蟒作為一種十分擅長隐藏自身的生物,全職獵人也無能為力。
2014年12月15日聖誕節當天,佛羅裡達的環境保護局開展了一次為期三個月的緬甸蟒捕獵活動,但整整三個月,隻捕捉到43條緬甸蟒。
而緬甸蟒每年都能産下12~36枚蛇卵,捕殺三個月的時間,緬甸蟒隻要生兩窩蛋就能立刻把數量補回來。其實這個捕獵活動更像美國應對五大湖的亞洲鯉魚入侵那樣,整個大湖裡布滿了鯉魚,而他們卻使用弓箭射殺的方式來捕殺它們。
其實美國人民針對緬甸蟒的捕殺活動還是作秀成分更多一些,并不是真心想要解決緬甸蟒入侵生物圈的問題。
引進天敵
前文說過,緬甸蟒實際上是有天敵的,野貓、眼鏡王蛇、鼬等等生物都會捕食那些尚未發育的緬甸蟒。
眼鏡王蛇
于是美國的生物學家們就建議引進這些動物以克制緬甸蟒的數量,形成一種新的生态平衡狀态。
但是這個方法并不如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因為新引進的緬甸蟒天敵,本身也屬于入侵物種。比如野貓,如果大量引進東南亞的野貓,它的确會捕食幼年期的緬甸蟒,但野貓同時也會捕食其他生物。
東南亞野貓
受到緬甸蟒威脅的本土小型生物,同時也會被野貓進一步捕食。而野貓也需要有天敵克制才行,否則最終結果很可能是緬甸蟒的泛濫沒被解決,反而多了野貓泛濫。
投毒
不少人想到投毒這個方法,隻要使用毒藥,将緬甸蟒毒死,就能有效遏制緬甸蟒的數量,達到維護生态平衡的效果。
但真相是,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隻針對一種生物的毒藥。投毒這個行為本身就是在破壞生态平衡,因為大量非目标動物也會被毒藥所傷害,以人類制造毒藥的能力,相信投毒對生态系統的破壞性會遠超緬甸蟒泛濫帶來的破壞。
危險的藥劑
比如曾經有人認為我們國家的流浪狗太過泛濫,于是私下購買了大量的異煙肼藥片,塞到火腿腸中,投放在流浪狗出沒的地方,結果十分慘烈,的确有一部分流浪狗被其毒死了,但還有許多被視為家人的寵物狗因為誤食了這些火腿腸,同樣死于非命。
是以,投毒這種消滅方式,針對性太差,往往會誤傷到那些原本需要保護的生物。甚至,我們人類作為食物鍊的最頂端,任何存留在生物圈中的毒素最終都會被富集到我們自己的身體中。
比如臭名昭著的ddt農藥和塑膠微粒,這些毒素不會輕易被分解,隻會随着食物鍊的流動,最終隻會危害到我們自身的安全。
曾經的ddt農藥廣告
從上面列舉的三個處理緬甸蟒的方法中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入侵生物一旦在入侵地區站穩跟腳,要想将其完全消滅,就變成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所有生态系統的能容納生物的數量都是有限的,入侵生物不受限制地繁殖擴張,必然會将本土生物的生态位置給擠掉。
很多人會認為生物入侵好像也不是什麼大事,生态系統中有什麼樣的生物都不會影響到我們現在的生活。但現實是,每一個本土生物都是維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環,少了其中一環都有可能導緻生态失衡。
入侵美國的風滾草
而生态失衡必然會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比如我國南方河道被一種叫清道夫的非洲魚類入侵,這種魚專門吃本土魚的魚卵,讓我們本土魚的數量銳減,繼續發展下去,本土魚将會在河道中消失,隻剩下清道夫一種魚。從此以後,我們的菜單上将會少許多美味的魚類。
清道夫
這就是入侵生物有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但我們暫時無法對已有的入侵物種完全清除,是以現階段最重要就是全面防範境外物種傳播近國内,以減少入侵生物出現的可能。
其實緬甸蟒在我國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是因為我們國家的野生緬甸蟒已經十分稀少,它在我們國家生存不但不會破壞生态平衡,還會反過來維護生态。
我們國家的緬甸蟒與美國的緬甸蟒唯一的差別就在于,在美國沒有能夠限制緬甸蟒的天敵,卻有許多緬甸蟒的食物,于是緬甸蟒的數量才會飛速增長,甚至破壞當地生态。
美國消滅緬甸蟒仍是任重道遠
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知道,不同的環境就會導緻不一樣的結果,在境外看上去人畜無害的生物帶回境内就有可能造成災難,是以旅遊時千萬不要私自攜帶任何境外生物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