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合縱VS連橫,陰謀還是詭計?

最牛師傅

著名的鬼谷子先生是春秋末戰國初期人,他的徒弟不但有孫膑、龐涓這樣的名将,還有蘇秦、張儀這樣的外交家、縱橫家。

六國的擔心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逐漸建立起新興的地主階級政權,生産力提高,經濟軍事實力都比别的國家強大。山東(崤山以東)六國看到秦國這樣厲害,都很擔心秦國崛起太快,受到威脅。

于是有策士提出了合縱抗秦的主張,意思是山東的六個國家聯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因為這六個國家都在秦國以東,地理位置貫穿南北,是以把這種聯合稱為合縱,倡導這種政策并成功遊說諸侯的代表人物是蘇秦。

合縱VS連橫,陰謀還是詭計?

蘇秦挂印

蘇秦出身低微,年輕時志向遠大卻不做事養家,家裡人都看不起他。于是他發奮讀書,天天研究學問到深夜,留下了“錐刺股”的勤學故事。

蘇秦的合縱抗秦之策是基于如下事實:中原各國的土地加起來比秦國大五倍,軍隊加起來比秦國多十倍,然而一個個都割讓自己的土地去讨好秦國,進而被各個擊破,無異于飲鸩止渴。理論上中原各國應該結盟,放下互相之間的恩怨,共同對付秦國,秦國就不敢侵犯六國了。

蘇秦先後到了燕趙韓魏齊楚等六國,以他三寸不爛之舌,向這六國國君詳細闡述了他的合縱抗秦的主張。這六個諸侯國先後被說服,共同簽訂了合縱盟約。于是蘇秦身挂六國相印,一時成為風雲人物。

合縱VS連橫,陰謀還是詭計?

唱反調的來了

六國合縱盟約簽訂之後,雙方圍繞函谷關打過幾仗,秦國沒有占得便宜。秦國從此不敢窺伺函谷關以外的國家,和平維持了十幾年。

在合縱抗秦的政策大行其道的時候。蘇秦的師弟張儀出來唱起了反調,他是主張連橫的。他屬于親秦派。連橫政策是這樣的:六國當中,不論哪個國家,隻有依賴秦國跟秦國聯盟去對付過其他國家,才能取得生存之道。因為秦國在西邊,其他六國在東邊,從東到西的合作叫做橫,是以人們把這種主張叫做連橫之策。

合縱VS連橫,陰謀還是詭計?

連橫的成功

張儀的連橫之策受到了秦惠王的重視,讓他當了相國掌管軍政大權。張儀首先采用欺騙的手段遊說楚國脫離了合縱聯盟。又不斷在六國之間進行遊說,挑撥六國之間的關系,促使他們互相争鬥,都暗中和秦國合作。

六國固然懼怕秦國,但是總忘不了宿怨,隻顧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一到關鍵時刻既不齊心也不合作,是以合縱不但搞不成反互相之間生出很多新的沖突。秦國以連橫的政策,用又打又拉、遠交近攻的手段,逐漸把六國逐個擊破。

史家評價

後人評價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一人之言,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勝過百萬雄師。對于蘇秦和張儀,太史公司馬遷就曾在其《史記》中寫道:“此二人真乃傾危之士也!”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關系着諸侯的安危,左右着他們的外交政策。

合縱成則山東笑,連橫出則諸侯懼。

合縱VS連橫,陰謀還是詭計?

戰國謀士何其多

春秋戰國的幾百年,貴族社會的最低一層“士”越來越多,他們在經濟上沒有封地,越來越難以養活自己。他們從小生長在貴族階層,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戰國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百家争鳴,吸引大批知識分子參與其中。各國紛紛追求強國發展,迫切需求各類人才。作為貴族的士并不依附于土地,更不依附于某位國君,可以來去自由,各國之間也不設壁壘。

基于以上背景和原因,社會上形成了一批長期流動于諸侯之間的人士,他們或宣揚自己的主張,或在諸侯之間搞外交活動,或為君主出謀劃策,或者服務與卿大夫。例如戰國四公子都善于養士,齊國孟嘗君就有門客三千。

商鞅、範雎、張儀、韓非、李斯,都是類似的人物,先後服務于秦國。

更多曆史故事,請持續關注公衆号“雲竹文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