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殇公亂局的背後:文臣與武将的沖突

宋殇公亂局的背後:文臣與武将的沖突

宋國當時有兩支公族,是朝中舉足輕重的官員。其中宋戴公的後裔樂、華、目等成為一脈,弗父何的後世孔父嘉成為一脈。弗父何因讓位的緣故,這支族人曆來為宋國君臣所推崇,其家族成員,比之宋國君主的滿意度要高得多,弗父何的後世多在宋國位列三卿,可謂是位極人臣。

到宋殇公時代,這兩支公族逐漸成為宋國朝堂中的最核心權臣,孔父嘉被授命為司馬,掌管軍權。華督授命為太宰,掌管國家典籍和王室事務,也就是所謂的文臣。

當年孔父嘉的父親正考父倡導“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教育子孫做事情要謙卑,才能輔佐宋國君主。而孔父嘉這個人顯然并不是特别尊重父親的想法,在宋穆公囑咐其為顧命大臣,讓宋殇公可以順利繼位的時候,孔父嘉卻對宋穆公說“群臣皆原立公子馮。”可見當時的宋國朝堂,朝臣都不太支援宋殇公繼位。但作為臣子而言,君權不可違,孔父嘉面對臨死之際的宋穆公,卻仍然敢于直接拒絕,可見其與父親正考父的性格,截然不同。

宋殇公在其父宋宣公的眼中,并非是賢君之才,也才會讓位于宋穆公。這始終是困擾在宋殇公的心中的煩惱,在宋穆公讓位于宋殇公後,宋殇公雖為宋國君主,掌握宋國大權,困擾卻并未消停。那個逃到鄭國的宋穆公的兒子公子馮,始終還是個定時炸彈,随時可能爆炸。

宋殇公亂局的背後:文臣與武将的沖突

史書載:“殇公即位十年耳,而十一戰,民苦不堪,皆孔父為之,我且殺孔父以甯民。”這雖說是華督弑殺孔夫嘉時的借口,但作為殇公而言,10年之間打了11次仗,頻次之高,為宋國曆代君主之最。作為宋殇公的朝臣,要服務好這位君王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情。華督和孔父嘉作為兩個家族的領軍人物,對宋殇公的認同感日漸消散,雙方雖可能政見不同,但在這個認識上還是很默契的。後來華督弑殺孔父嘉和宋殇公,擁立的仍然是當年孔父嘉認可的公子馮。

曆史以來,文臣武将之間似乎往往多有不和睦,華督與孔父嘉,廉頗與蔺相如,白起與範睢,文武和則國強,文武争則國亂,曆來如此。戰場上,文臣的作用不大,武将卻能指揮千軍萬馬,揮斥方遒。但在管理國政上,武将則多難以出謀劃策。雙方各有千秋,卻又相與不容,誰能依靠戰功赢得君主之賞識,便是後世文臣武将之沖突根源。春秋戰國時代,文臣武将大多為公室貴族子弟,更多的則是為家族争奪利益,為了拓展自己的勢力團隊,往往爾虞我詐,陰謀不斷。

宋殇公亂局的背後:文臣與武将的沖突

宋殇公似乎很是支援孔父嘉,雖然宋國大軍攻打鄭國數年之間就多次失敗,但是宋殇公依然未曾懲罰孔父嘉,一如既往的支援孔父嘉為宋國掌軍人物。在宋國軍民對連年戰争苦不堪言之際,軍中已有嘩變之相,宋殇公仍舊固執的相信孔父嘉,這必然嚴重刺激到華督的自信心。

華督這個人在史書中的作為似乎比孔父嘉更明顯,孔父嘉大概在宋穆公、宋殇公兩代為司馬,期間還曾為顧命大臣,與鄭國之間的戰争,孔父嘉皆可能為宋國主将,但其所輔佐的兩位君主,十多年間并無甚作為。而華督在位的時間,大約應是在宋穆公、宋殇公、宋莊公、宋闵公期間,尤其是在宋莊公期間,由華督主導的聯盟鄭國之策取得重大進展,鄭莊公承認公子馮的宋公地位,宋國與鄭國的數十年沖突得以緩和,宋國赢得了數年間難得的安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