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尺男兒漢
足立天地間
滿目不平事
蹈覆待何年
”
在離開陝西入廣州黃埔軍校學習前,王泰吉吟詩懷志。在他令人敬佩又短暫的一生中,王泰吉堅守革命志向,生死利害,在所不計。
王泰吉,1906年生,陝西省臨潼縣北田街道尖角村人。抗戰時期,尖角村是遠近聞名的紅色村,英雄事迹人人傳唱,這裡走出了王泰吉、王嶽東、王明欽、王衛星四名将軍。
王泰吉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少年時期便開始接觸新文化、新思想。1921年,王泰吉考入省立三中。1924年春,共産黨員魏野疇到三中任教,組織進步團體,傳播馬克思列甯主義,王泰吉第一次在學校接觸到了新時期的革命思想。
1924年5月,他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一期,到校不久便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同年冬,王泰吉被派到駐河南開封的國民軍第二軍學兵營任排長,他在所在連隊組織黨的外圍組織“青年軍人聯合會”,進行革命活動,參加成員達40餘人。
以身貢獻社會,生死利害,在所不計
1928年春,王泰吉率全營在陝西麟遊縣起義,參加這次起義的部隊,包括學兵營所屬的軍官隊、軍士隊、學生隊以及營部等共約300人。
後在轉戰陝甘邊途中失敗,但王泰吉毫不氣餒,他途經西安時,沒有回家,隻給父母寫了一封信表達革命之志:
“男嘗謂天下事,危然後安,勿圖苟安;亂則思治,勿圖小治。
男以身貢獻社會,生死利害,在所不計。”
是年5月,王泰吉參與上司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參謀長。他和唐澍、劉志丹等人一起上司這支千餘人的革命武裝,與當地的農民運動相結合,打土豪、分糧食,協助地方黨組織在東起少華山、西到臨潼縣、北到渭北、南至秦嶺的100多平方公裡的區域内,建立了紅色政權。
起義再次失敗後,王泰吉隻身到河南南召縣,從事秘密革命活動。不久被捕,被押往南京。
雖與黨組織失去聯系,但并未動搖他的革命信念,反動當局施以刑訊折磨,他也毫不屈服,并在獄中寫詩明志:
“南京被押己巳年,蚤虱圍攻何足憐。翻身消滅爾醜類,革命精神煉愈堅”
“三尺榻上不容睡,五步室内寄餘身,狂吟将伯君毋躁,獨對鐵窗思好音。”
1930年王泰吉經楊虎城保釋出獄,在楊部任第十七師補充旅副旅長兼參謀長。1931年後任西安“綏靖”公署新兵訓練處長、騎兵團團長等職。
王泰吉任騎兵團長時,經常周濟部下、幫助鄉友,還資助一些青年到外地讀書,而他自己生活卻十分簡樸。
耀縣起義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占領我國東北,進而又向華北進犯,民族沖突日益激化,全國掀起了抗日高潮。但蔣介石集團倒行逆施,不顧中華民族的利益,頑固地堅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動政策,對外向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妥協退讓,對内則調集大軍,“圍剿”蘇區和紅軍,殘暴屠殺共産黨員和革命人民,瘋狂地鎮壓抗日群衆運動。
1933年春,國民黨反動派部署重兵“圍剿”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和紅二十六軍,王泰吉被任命為“剿匪”總指揮,率騎兵團駐防耀縣。作戰中,騎兵團跟在紅軍後面,策軍緩行,虛張聲勢,不作正面接觸,促使國民黨當局這次“圍剿”草草收場。
西北群眾抗日義勇軍司令部舊址——耀縣政府門樓
騎兵團駐防陝西耀縣後,王泰吉找到老同學何寓礎,幫助自己尋找黨組織,并向黨組織彙報率領全團起義的想法。
1933年7月21日,在中共陝西省委的上司下,王泰吉率部在耀縣舉行了震憾西北的武裝起義,成立了“西北群眾抗日義勇軍”,舉起了抗日救國的旗幟。7月22日,為積極配合騎兵團起義,耀縣遊擊隊建立。這兩支革命武裝互相策應,積極配合,有力地推動了當時革命形勢的發展。
1933年8月,王泰吉任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邊遊擊隊臨時總指揮部總指揮,率部智取張洪鎮,夜襲合水城,在毛家溝門戰鬥中以少勝多,使部隊轉危為安,粉碎了敵軍的“圍剿”。
同年11月,陝甘邊特委、臨時總指揮部黨委決定,将所屬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第42師,王泰吉任師長,率部開辟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根據地。
英勇就義
1934年1月,為了擴大革命武裝力量,王泰吉主動要求去豫陝邊做兵運工作,途經陝西淳化通潤鎮時被捕。被關押期間,任憑敵人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王泰吉都未失共産黨員的氣節。
在鐵窗下,王泰吉寫下了铿锵有力,質地有聲,長達萬餘言的《困頓漫語》;還在拘留室的牆壁上留下了豪氣幹雲的詩句:
幾經奮起幾颠沛,愧無良平智量深;
引頸辭世誠快事,瞑目慶祝紅旗飛。
王泰吉在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後,懇切地對楊虎城部隊舊友們說,希望十七路軍能為全國的團結抗日事業出力。
3月3日,王泰吉被秘密殺害于西安西華門“綏靖”公署軍法處的大院内,年僅28歲。
中國烈士紀念日
近代以來,為争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無數的英雄先烈獻出了生命,烈士的功勳彪炳史冊,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将9月30日設立為中國烈士紀念日。每年9月30日我國都要舉行一系列紀念烈士的活動。
綜合自:新華社、人民網、人民政協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