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耀縣起義上司者王泰吉:生死利害,在所不計

耀縣起義上司者王泰吉:生死利害,在所不計

這是王泰吉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西安9月5日電(記者李浩)“太爺爺的英雄事迹一直影響着我,他是我們的驕傲,同時,我們也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他的革命精神。”革命烈士王泰吉的曾孫王争紅說。

王泰吉,1906年生,陝西省臨潼縣北田鎮(現為西安市臨潼區北田街道)尖角村人。1924年5月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1期,離開西安前曾吟詩懷志:“七尺男兒漢,足立天地間;滿目不平事,蹈覆待何年?!”王泰吉到校不久便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同年冬,王泰吉被派到駐河南開封的國民2軍學兵營任排長,他在所在連隊組織黨的外圍組織“青年軍人聯合會”,進行革命活動,參加成員達40餘人。

1926年王泰吉轉入陝軍甄壽珊部教導團任營長,從事兵運工作,并介紹在該營任班長的胞弟王泰誠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1928年春,王泰吉率全營在陝西麟遊縣起義,參加這次起義的部隊,包括學兵營所屬的軍官隊、軍士隊、學生隊以及營部等共約300人,槍支160餘支。後在轉戰陝甘邊途中失敗,但王泰吉毫不氣餒,他悄悄途經西安時,沒有回家,隻給父母寫了一封信表達革命之志:“男嘗謂天下事,危然後安,勿圖苟安;亂則思治,勿圖小治。男以身貢獻社會,生死利害,在所不計。”

是年5月,王泰吉參與上司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參謀長。他和唐澍、劉志丹等人一起上司這支千餘人的革命武裝,與當地的農民運動相結合,打土豪、分糧食,協助地方黨組織在東起少華山、西到臨潼縣、北到渭北、南至秦嶺的100多平方公裡的區域内,建立了紅色政權。

起義再次失敗後,王泰吉隻身到河南南召縣,從事秘密革命活動。不久被捕,被押往南京。雖與黨組織失去聯系,但并未動搖他的革命信念,反動當局施以刑訊折磨,他也毫不屈服,并在獄中寫詩明志:“南京被押己巳年,蚤虱圍攻何足憐。翻身消滅爾醜類,革命精神煉愈堅”“三尺榻上不容睡,五步室内寄餘身,狂吟将伯君毋躁,獨對鐵窗思好音。”

1930年王泰吉經楊虎城保釋出獄,在楊部任第十七師補充旅副旅長兼參謀長。1931年後任西安“綏靖”公署新兵訓練處長、騎兵團團長等職。

1933年,王泰吉的騎兵團移駐至陝西耀縣後,他找到老同學何寓礎,幫助自己尋找黨的組織,并向黨組織彙報率領全團起義的想法。7月,在中共陝西省委上司下,王泰吉率騎兵團2000餘人在耀縣起義,成立西北群眾抗日義勇軍,任總司令,并恢複黨組織關系。後在三原以北戰鬥失利,率餘部撤往照金,與習仲勳、李妙齋等上司的遊擊隊會合。8月,任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邊遊擊隊臨時總指揮部總指揮,率部智取張洪鎮,夜襲合水城,在毛家溝門戰鬥中以少勝多,使部隊轉危為安,粉碎了敵軍的“圍剿”。

同年11月,陝甘邊特委、臨時總指揮部黨委決定,将所屬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第42師,王泰吉任師長,率部開辟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根據地。

1934年1月,為了擴大革命武裝力量,王泰吉主動要求去豫陝邊做兵運工作,途經陝西淳化通潤鎮時被捕。被關押期間,任憑敵人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王泰吉都未失共産黨員的氣節,還在拘留室的牆壁上留下了豪氣幹雲的詩句:“幾經奮起幾颠沛,愧無良平智量深,引頸辭世誠快事,瞑目慶祝紅旗飛。”王泰吉在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後,懇切地對楊虎城部隊舊友們說,希望十七路軍能為全國的團結抗日事業出力。3月3日,王泰吉被秘密殺害于西安西華門“綏靖”公署軍法處的大院内,年僅28歲。

1951年,黨和人民政府在西安革命公園為王泰吉烈士修建了紀念亭和紀念塔,供後人瞻仰和紀念。2012年,在王泰吉的家鄉北田街道尖角村,王泰吉烈士墓被命名為西安市黨史教育基地。2013年,為了緬懷英雄,尖角村村委會修建了王泰吉烈士廣場。2015年,這裡被命名為臨潼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許多青少年來此學習革命傳統。

繼續閱讀